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血管因素在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选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 27例、52 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每眼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并选择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人 25 例、50 眼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青光眼组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阻力指数明显增高,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证明中晚期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许俊  刘学明 《浙江医学》1999,21(10):586-587,589
为研究开角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11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 15例合并高血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 )患者的眼动脉 (OA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 (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 ,并取无高血压的 POAG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高血压可能有利于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供 ,临床应用降血压药物时应防止血压过低而导致或加重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青光眼眼部血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青光眼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54例(65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32例(53眼)和正常组30例(30眼)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AG、PCACG的阻力指数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青光眼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青光眼的3个显著因素.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是影响PCACG的显著因素(P=0.000);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是影响POAG的显著因素(P<0.01).结论:慢性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与眼部血流速度尤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密切相关.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PCACG前房角关闭的诱发因素.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POAG视神经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与眼局部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L  Yuan S  Yang W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4):260-263
目的 探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与眼局部及全身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4例原发开角型青光眼,31例低压性青光眼及90名正常人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图象研究,测量双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通过公式计算阻力指数,并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粘度检查。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00例原发性青光眼和20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检查,检测其眼底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青光眼的各动脉的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增加。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彩色多普勤血流仪对30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为健康眼的患者,眼球后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高于对照组。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低流这、低灌注、高阻力型血流状态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低压性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低压性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8例正常人和20例经针刺治疗前后的低压性青光眼(LTG)的眼动脉(OA)、视黄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短动脉(SPCA)、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Vmax)、舒张期未值(Vmin)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LTG组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速度低于正常人组(P〈0.05);PI及PT均  相似文献   

9.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对30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为健康眼的满意,眼球后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高于对照组,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低血速,低灌注,高阻力型血流状态下可能是导致网膜脱离的血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眼底血流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6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及12周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最大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平均流速水平(VM),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及8周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RI及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PSV、EDV及V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检测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上述统计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眼底血流状态的变化较大,各动脉血流均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比分析了20例正常人(40只眼),23例青光眼(32只眼)的眼部超声结构参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参数,发现前房变浅,晶状体增厚,视神经变窄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量减少及睫状动脉血流速度增高和血流量增加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低眼压性青光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例正常眼、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参数。测定其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1)POAG组SPC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和PACG组(P〈0.01),OA和CR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和PACG组(P〈0.05),SPCA和CRA阻力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组(P〈0.05);(2)PACG组SPCA、OA和CR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PCA、OA和CRA阻力指数高于正常人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OAG的球后血管血流速度较正常人低,以睫状后短动脉血流改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何云  廖新红  陈琳  李智贤 《广西医学》2007,29(8):1166-1168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观察全身应用降纤酶治疗青光眼后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6例(102只眼)随机分成A组27例(48只眼)和B组29例(54只眼)。A组应用降纤酶静脉滴注;B组应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药时间均为14d。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测定的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两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球后动脉血流灌注增加,PSV、EDV增高,RI降低(P<0.01),眼压下降;B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眼压无明显改变。结论注射用降纤酶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青光眼球后血流供应及降低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手术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正常组 3 0例、60眼 ,青光眼组 60例、60眼的眼动脉 (ophthalmic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 ,CRA)、后短睫状动脉(shortposeriorciliary,S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同期观察眼压、视野变化。并检测青光眼手术前后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1 )检测青光眼组与正常组的OA ,CRA ,SPCA ,显示 2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青光眼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眼 ,而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眼 (P<0 .0 1 ) ;(2 )在青光眼组与正常组检测的眼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3 )青光眼术后CRA的PSV、EDV有上升趋势 ,但阻力指数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中晚期青光眼中起重要作用 ,阻力指数可作为青光眼动力学检测的可靠指标 ,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眼局部循环 ,为治疗青光眼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手术预后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35例眼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动脉(CA),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22例正常组对比。结果两组病人3种动脉的峰值流速(PS),舒末流速(ED),阻力指数(RI)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眼压控制正常的PACG球后的动脉血流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彩色多普血流显像对比分析了20例正常人(40只眼),23例青光眼(32只眼)的眼部超声结构参娄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参数,发现前房变浅,晶状体增厚,视神经变窄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量减少及睫状动脉血流速率增高和血流量增加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低眼压性青光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眼底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眼底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流阻力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昼夜眼压波动情况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并探讨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与眼压波动的关系.方法 对26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患眼,26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分别进行昼夜眼压测量(选择时间点为14:00、18:00、22:00、2:00、7:00、10:00)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量(选择时间为10:00 、18:00).结果 患眼6个时间点均有降眼压效果,且各个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10:00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 (P<0.05),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85,t=3.726,P<0.05);18:00 ,PSV增加不明显(P>0.05),EDV增加(P<0.05),RI有所降低(P<0.05),眼压和RI正正相关(r=0.76,t=3.672,P<0.05);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10:00 ,PSV、EDV均增加(P<0.05),RI有所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78,t=3.543,P<0.05);18:00 ,PSV、EDV均增加(P<0.05), RI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88,t=3.782,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整体水平下降,眼压波动幅度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也减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增加,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1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各组眼动脉和视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垢表现为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平均血流速度(AV)的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的升高。在各血流参数中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组的变异最显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70-73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微脉冲小梁激光成形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脉冲小梁激光成形术治疗,采用奇偶数方式将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其中偶数患者纳入对照组(n=37,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奇数患者纳入观察组(n=37,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水平改善情况、眼部血液动力学改善情况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水平均得以下降,且不同时间段观察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得以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副作用总发生率为5.41%,与对照组(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微脉冲小梁激光成形术促使眼压得以下降,改善患者的眼部血液动力学,且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