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18  
医生的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这种精神的两个方面,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关联的。同时,它们又是由医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构成的,明确上述构成要素,有利于医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医学教育面临的紧要任务.影响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医师职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十条职业责任,通过临床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课程体系实施、医学生职业精神实践环节培养、医学生课内外活动四条途径,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测评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当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评测的研究较少。介绍了责任指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介绍国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对于在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测,分析该方法的优劣。认为责任指数是基于具体行为的评测、其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是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评测系统,与其他评测系统相比,责任指数更注重预先的指导和规范。但责任指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指数评估过程中须面对一些伦理挑战,且评测框架设计缺乏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医院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论述,提出了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具体措施,包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坚定医务人员职业理想;以岗位练兵为手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端正医务人员职业态度;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坚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5.
军队医学生具有军人和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双重身份,遵守医疗行业职业准则,坚守医师职业精神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对于提升其责任感、明确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传统职业精神的“仁心”、“业精”等要求被社会和医者行业所认同,因此要把中医传统职业精神贯穿到医院精神的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中,从培育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敬畏生命的职业责任、高超精湛的职业技能、令行禁止的职业纪律、悲悯为怀的职业良心、诚信廉洁的职业信誉、敬业奉献的职业作风等方面入手,促进中医传统职业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对优化医院职业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常”思想是中国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对中国的传统医德原则、医生职业责任、行为规范、专业要求、医患关系调整原则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理解《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所提出的现代医生的职业精神原则与责任,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6,(5):657-661
目的在可教授、可学习、可测评的职业精神研究框架内,将职业精神的概念进行本土化解读,同时通过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概况的测评以及PBSG-ED模式(Practice Based Small Group-Education Module)的应用,开展职业精神培养师生协同培育机制的构建研究。方法通过对临床教师和医学生有关医学职业精神概念的理解的访谈,结合文献,归纳相关维度和特征,设计问卷展开调查;通过典型案例的实践研究将PBSG-ED模式进行本土化实践,并构建实践模型。结果责任与义务、同情与同理心、诚信和正直、沟通与团队协作、奉献与自我完善、利他主义和尊重是本次研究所归纳的与职业精神相关的六个维度;构建案例库,以典型案例和基于PBSG-ED模式进行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六个维度的医学职业精神的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基于PBSG-ED模式的师生协同培育机制的构建和技术路线设计是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此相关的研究将在继续扩大样本量和更加科学严谨的设计框架内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夫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开展伤员救治工作为视角,从利他主义、团队精神、情感责任、献身精神和推进社会公平的责任等方面论述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阐述护士职业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介绍国外护士职业精神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护士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并提出构建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式、倡导护士职业精神培育和营造健康的护理职业环境等建议,为发展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理论和提高护士职业精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