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医院自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28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55.4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35.93%),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7.5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7.0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1.54%);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最常见的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指南。方法 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ICU患者感染性标本,菌株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进行试验操作,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分离的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15株占41.2%,鲍氏不动杆菌108株占38.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8株占17.2%;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达到61.7%和65.7%。结论医院应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水平,改变医院内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3.
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医院2005年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做药敏,应用WHONET-5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2908株病原菌中,非发酵菌60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52.32%),其次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4.07%)、鲍氏不动杆菌(13.74%),非发酵菌在痰液中检出最多(76.32%),检出的非发酵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ICU所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5年中共分离到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386株,最多见的依次是不动杆菌属2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7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高耐药性,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7%、28.3%和42.9%;2007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升高至21.7%;近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升高(58.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最低(20.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较敏感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非发酵菌是ICU重要的病原菌,加强其流行及耐药性监测可以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亚胺培南非发酵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情况,以期降低耐亚胺培南非发酵菌HAP感染的发生率及有效控制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4-12月54例ICU非发酵菌H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痰培养药敏结果,根据非发酵菌在药敏试验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或敏感性,将其分为耐亚胺培南非发酵菌HAP组(Ⅰ组)及亚胺培南敏感非发酵菌HAP组(Ⅱ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为非发酵菌HAP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5 d和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为非发酵菌HAP的危险因素;Ⅰ、Ⅱ组HAP的非发酵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医院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均示高耐药性;Ⅰ组27例耐亚胺培南非发酵菌HAP患者分离出38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株占71.05%,其对所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1.85%~100.00%;Ⅱ组27例亚胺培南敏感非发酵菌HAP患者分离出3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5株占40.54%,该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为33.33%,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结论重症监护病房HAP患者非发酵菌的耐药率高,治疗中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加强重症监护病房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发酵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标准判读,应用SPSS11.0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65株非发酵菌中假单胞菌373株(80.2%),不动杆菌47株(10.1%),其他非发酵菌45株(9.7%)。在监测的13种常用抗生素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7.1%),其次是环丙沙星(24.1%),头孢类抗生素中头孢他定耐药率最低(29.7%)。结论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因此,要严格控制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间,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 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部分K-B法药敏纸片用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4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8.5%、鲍氏不动杆菌占2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7.0%、黄杆菌属占4.5%、荧光假单胞菌占1.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木糖氧化产碱菌0.8%;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多,痰液1 359株(66.5%)、咽拭子152株(7.4%);其次为尿液241株(11.8%);伤口103株(5.0%);耳拭子53株(2.6%);胆汁41株(2.0%);血液36株(1.8%);其他59株(2.9%);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4-2007年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按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2%,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42.7%),鲍氏不动杆菌(16.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4%),大肠埃希菌(10.0%),肺炎克雷伯菌(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从2004年的54.5%和37.5%升至2007年的65.6%和52.7%,非产ESBLs组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明显低于产ESBLs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 ICU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35株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54.9%,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为25.9%、7.2%;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发酵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047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44%,居前3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51.13%)、鲍氏不动杆菌(21.4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38%);3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11.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40.67%(61/150);非ICU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95株,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17.98%(89/495)。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患者(χ2 =33.20,P<0.01)。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1.33%)、铜绿假单胞菌(17.33%)、大肠埃希菌(12.67%);非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0.61%)、大肠埃希菌(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0%)。ICU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ICU与非ICU患者耐药差异较大。结论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其感染的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山东省101所医院ICU及106所医院普通病房(非ICU)分离细菌的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细菌24 458株,革兰阴性菌占80.37%,革兰阳性菌占19.63%。ICU分离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于ICU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高于非ICU来源菌株(均P0.01)。ICU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ICU菌株(P0.05)。ICU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8.0%、79.0%;铜绿假单胞菌对前述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5.5%、21.6%,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0.0%。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9.7%,高于非ICU的26.0%(P0.05)。结论 ICU分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依据药敏结果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防止耐药菌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得到的260株CRKP菌(其中马鞍山某医院156株,苏州某医院104株),并对CRKP菌株进行常规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CRK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0株CRKP菌株对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100%。马鞍山某医院的CRKP菌株主要携带碳青霉烯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共5种耐药基因,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1型的携带率分别为84.62%、3.21%、70.51%、71.79%和80.77%。苏州某医院的CRKP菌株共携带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9型共5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74.04%、23.08%、80.77%、76.92%和27.88%。PFGE分型结果显示2家医院CRKP菌株均以A型和C型为主,但亚型和数量有差异。MLST分型分出ST11、ST76、ST16、ST437、ST379、ST751、ST395和ST307共8种序列型,马鞍山某医院主要为ST11型,占83.97%,而苏州某医院以ST11型(65.38%)和ST76型(27.88%)为主。结论 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CRKP菌株存在一定差别,但均以携带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的ST11型为主,针对性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清洁和院感监测,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3—8月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方法扩增7个管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获得菌株ST分型,对ST分型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以扩增出7个管家基因的特异性产物;共分为10个ST基因型,其中2个基因型为新发现的ST型(STn1和STn2),1个为国内新发现的ST型(ST675)。ST239是ICU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ST型别,占74.20%,分布于6个ICU,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ST5,分布于3个ICU。62株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7个主要分支,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5株,占88.71%。结论医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少数型别表现出集中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exact origin of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responsibl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remains partly unknown.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link between strains from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hospital staff, strains from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CUs and strains isolated from ICU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iseases. For this purpose, 77 strains of E. coli were genetically characterized by exploring their entire genomes b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of DNA (RAPD), and by determining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 in ECOR (E. coli reference) groups, the virulence factors harboured (pap, sfa, afa, hly, aer and cnf) and their ability to mutate.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hospital staff were found to constitute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ICU carriers, which were highly clustered. The latter strains harboured numerous virulence factors, and 80% belonged to the group ECOR B2.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patients harboured fewer virulence factors than those from the ICU carriers, and only half belonged to ECOR B2. Moreover, these strains were mo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strains from hospital staff than to strains from ICU carriers. Thus, the exogenous origin of the E. coli strains is probably almost as important as translocation from intestinal flora in ICUs. Moreover, a strong mutator phenotype had a minor, or no, role in the rapid adaptation to modific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5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为不同专业的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9个不同专业的ICU住院患者检出的MDRO资料,分析不同专业ICU MDRO检出率、发现率、感染部位以及细菌耐药率。结果 2016-2020年不同专业ICU共监测住院患者30 030例,检出MDRO 2 744株,其中医院感染1 235株。5年间不同种类的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有年度升高趋势。5年间MDRO感染发现率为3.86%,发现例次率为4.11%;不同专业间ICU不同年度和持续5年的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ICU不同年度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78例次)、血液(240例次)、泌尿道(170例次)。综合ICU、心外ICU、神外ICU、急诊ICU检出的CRAB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度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以及C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ICU的MDRO感染特征指导感染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产气肠杆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产气肠杆菌,进行标本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共分离出产气肠杆菌570株,主要来源于痰334株,占58.6%、尿液121株,占21.2%和血液32株,占5.6%,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20株,占38.6%、ICU 174株,占30.5%和神经外科42株,占7.4%;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及头孢呋辛钠耐药率均>5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产气肠杆菌多为多药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延缓产气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按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563株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4.48%,其次是尿液、血液、分泌物分别占9.24%、6.93%、2.1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8.0%;对庆大霉素、头孢呋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论 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鉴定和药敏分析,把握其耐药趋势,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20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变迁,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琼脂糖纸片扩散法。结果 3年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520株,以痰标本为主,感染分布以ICU为主,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为4.8%~21.1%和5.6%~28.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2.8%~34.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医院细菌室分离的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病原菌15 3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 641株占69.4%;革兰阳性菌4693株占30.6%;前3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占2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7%和克雷伯菌属占11.7%;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137株,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尿培养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而静脉导管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13株;MRSA5年检出率为30.9%~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5年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0株,有逐年增加趋势;肠杆菌科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达78.0%,且逐年增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高度敏感,但耐药率均有逐年增加趋势;锶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19.8%~51.4%,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逐年增加.结论 初步建立了医院细菌流行及其耐药监测基础数据平台,较为全面了解医院病原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