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考察肝安、肾安注射液对全静脉营养液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肝安、肾安分别加入全静脉营养液后,在不同温度下24h 内观察外观,并测定其pH 值、渗透压值。结果:pH 值、渗透压值未见明显改变,外观无异常变化。结论:肝安、肾安可加入全静脉营养液中进行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三磷酸腺苷在全静脉营养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配好的混合药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放置24h,并在一定的时间点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应用显微镜观察脂肪乳剂的粒径大小及形态变化,测定配伍液的pH值及渗透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P的含量。结果:ATP加入全静脉营养液后24h内营养液的外观、pH值、渗透压无显著变化,脂肪乳剂的大小及分布与空白营养液差异无显著性,ATP的含量在90%以上。结论:24h内室温避光条件下ATP与全静脉营养液的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3.
"全合一"静脉营养液与胶体溶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全合一"静脉营养液(AIO)与白蛋白、羟乙基淀粉2种胶体溶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固定配比的AIO中按比例分另q加入l临床应用浓度的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作为试验溶液,以单纯AIO为对照,3组溶液在室温(25℃)储存24 h,考察其外观、渗透压、pH值及脂肪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 24 h后3组溶液均无乳剂分层或凝集现象,pH值变化在0.05之内.与单纯AIO相比,加入胶体的混合液中脂肪乳粒粒径和分布均无显著改变,渗透压也在输液安全范围内.结论 在室温下24 h内,固定配比的"全合一"静脉营养液与一定量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溶液混合配伍是稳定的,符合静脉用注射乳状液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周欣  王秀荣  翟所迪 《中南药学》2008,6(6):711-714
目的评价“全舍一”静脉营养液(AIO)与白蛋白、羟乙基淀粉2种胶体溶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固定配比的AIO中按比例分别加入临床应用浓度的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作为试验溶液,以单纯AIO为对照,3组溶液在室温(25℃)储存24h,考察其外观、渗透压、pH值及脂肪乳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24h后3组溶液均无乳剂分层或凝集现象,pH值变化在0.05之内。与单纯AIO相比,加入胶体的混合液中脂肪乳粒粒径和分布均无显著改变,渗透压也在输液安全范围内。结论在室温下24h内,固定配比的“全合一”静脉营养液与一定量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溶液混合配伍是稳定的,符合静脉用注射乳状液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头孢替安在自然光、紫外光及强光照射下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0~24 h内含量及有关物质含量,观察外观,测定pH及渗透压.结果室温下8 h内头孢替安与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申的含量都保持在初始浓度的90%以上,有关物质含量小于3%,强光下头孢替安含量下降接近10%;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检查溶液颜色偏深,渗透压高于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2倍以上.结论头孢替安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单独配伍静脉滴注,并建议配伍后8 h内使用;尽量避免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张文军 《中国药房》2010,(26):2460-2461
目的:考察盐酸头孢吡肟与全静脉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盐酸头孢吡肟与全静脉营养液混合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并在0、2、4、6、8、10、24h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考察pH值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盐酸头孢吡肟的含量。结果:24h内盐酸头孢吡肟在全静脉营养液中的含量未发生变化,且营养液的外观、色泽、pH值也无显著性变化。结论:24h内室温条件下盐酸头孢吡肟在全静脉营养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7.
阎丹  李雅静  张瑾  王晨 《中国药师》2011,14(7):1012-1013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下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盐酸博安霉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和紫外吸收图谱的变化。结果:盐酸博安霉素的线性范围为30~10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0.34%(n--9)。在实验的各个温度下,配伍液放置48h,外观、pH及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明显变化,而博安霉素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博安霉素-0.9%氯化钠配伍液在冰箱内储存24h稳定;夏季、常温使用该药物时,宜现用现配,并于4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素梅 《中国药业》2008,17(18):24-25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替安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常温(20℃)下8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观察溶液的色泽及测定pH值。结果配伍液在常温下8h内药物含量、pH值和外观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头孢替安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5℃)下放置8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测定其pH值和微粒。结果在室温下,6h内配伍液澄明,头孢替安的含量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色泽无变化,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由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以下简称复方氨基酸(19)注射液]配制的全静脉营养液的稳定性及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方法 复方氨基酸(19)注射液配制的全静脉营养液在4、25、40℃条件下存放48 h,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要求,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脂肪乳粒粒径大小和分布、pH值、渗透压的变化,并检查细菌内毒素.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该营养液用于6例健康受试者,考察其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耐受性.结果 观察期内,复方氨基酸(19)注射液配制的全静脉营养液在4、25、40℃条件下不溶性微粒、脂肪乳粒粒径大小和分布、pH值、渗透压均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40℃时外观略有变化.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结果显示,该全静脉营养液无菌、无细菌内毒素.6例健康受试者可安全耐受该全静脉营养液.结论 复方氨基酸(19)注射液配制的全静脉营养液在4、25、40℃条件下存放24 h符合中国药典静脉用注射乳状液的质量要求,应用于人体是安全可耐受的.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炎琥宁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配伍后在室温下8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pH值无明显变化,颜色随时间变化逐渐加深,头孢呋辛钠相对百分含量在5 h后降至95%以下,4 h后降解产物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百分比超过1%.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可配伍使用,但应在4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pH时活性炭对注射液中替硝唑含量及pH值的影响。方法:注射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在80℃水浴恒温30min后过滤,测替硝唑、葡萄糖含量。调整注射液为不同pH值,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同法操作,测替硝唑含量和pH值。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葡萄糖的含量不受影响;pH值为4.0~5.0时,活性炭对替硝唑吸附相对较少,活性炭的加入注射液的pH值有所升高,当pH在4.0~5.0时影响不大,而pH在6.0~7.0时升高明显。结论: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要根据活性炭的加入量酌情增大替硝唑的投入量;在不增加投入量的情况下,活性炭的用量宜控制在0.05%左右,pH值宜控制在4.0~5.0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以HPLC法测定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并考察微粒数和pH值的变化。结果:在1.5h时哌拉西林钠含量90.13%。他唑巴坦钠含量99.8%,2.0h叶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下降至83.34%,98.83%。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宜与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4种药物(能量合剂粉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4h内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葛根素含量几乎不变。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与能量合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5.
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其他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室温8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种不同药物(穿琥宁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拉定、鱼腥草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褶合光谱法,结合外观和pH检查法,并以差谱值的形式予以定量表达。结果:在5%葡萄糖溶液中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8h内外观均无变化,pH值基本不变,差谱值均小于10%。结论:室温8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4药物在5%的葡萄糖中配伍均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冠心宁注射液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的应用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医药学期刊公开发表有关冠心宁注射液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冠心宁注射液在活血化瘀、通脉养心方面有很大价值。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外观、pH值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结果室温6h内头孢地嗪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外观、pH值基本不变。结论室温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10%茑萄糖注射液中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pH值的无水乙醇对硝酸甘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于硝酸甘油注射液生产的无水乙醇。方法用高温加热破坏试验及长期试验的方法研究硝酸甘油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指标pH值和含量。结论碱性杂质含量低的无水乙醇配制的硝酸甘油注射液稳定性最好,适于硝酸甘油注射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室温6h内胰岛素注射剂与5种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剂(GS)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胰岛素与头孢哌酮钠配伍产生浑浊,胰岛素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地秦钠、门冬氨酸钾镁在6h内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未出现明显变化,胰岛素含量在3~4h后变化超过10%。结论在5%GS中胰岛素与头孢哌酮钠不宜配伍,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地秦钠、门冬氨酸钾镁可配伍,但应在3~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20.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加入底物睾酮和不同体积的灯盏细辛注射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睾酮的羟化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量反映CYP3A酶的活性。酮康唑用作阳性对照药。结果:在体外孵育体系中,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有抑制作用,IC50和Ki值分别为0.40%和0.24%(V/V)。结论:体外给药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符合混合型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