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背景:干细胞因子是缺氧诱导的神经再生因子,可能刺激动物的神经再生.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两者变化的时间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材料:实验选用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DAB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3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一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5 h再灌注后2,6,1 2,24 h,2,3,7,14 d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4只.其余4只为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神经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数量保持为36只.①巢蛋白mRNA表达: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审旁区巢蛋白mRNA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在皮质中的表达除再灌注后2 h、纹状体除再灌注后2,6 h以外,室旁区除2,6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干细胞因子表达:假手术组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干细胞因子表达很弱.缺血再灌注后,在皮质中的表达除2,6,12 h以外,纹状体除2,6 h以外,室旁区除2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表达的时间规律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时间规律基本一致,可以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并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需做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巢蛋白(Nestin)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治疗中枢神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干预:所有治疗均由作亲自操作。治疗组大鼠于缺血1.5h再灌注前给予空腹注射肌苷注射液100mg/kg,2次/d。对照组大鼠同步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置于同样的空间笼养。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侧Nestin mRNA表达皮质除2h以外、纹状体除2,6h以外、室旁区除2,6h.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Nest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于2,6h,7,14d在皮质,14d在纹状体有所降低,3d在皮质、纹状体及室旁区均显升高,7d仅在纹状体、室旁区显升高。结论:肌苷可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并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需做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巢蛋白(Nestin)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治疗中枢神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干预所有治疗均由作者亲自操作.治疗组大鼠于缺血1.5 h再灌注前给予空腹注射肌苷注射液100 mg/kg,2次/d.对照组大鼠同步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置于同样的空间笼养.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侧NestinmRNA表达皮质除2h以外、纹状体除2,6 h以外、室旁区除2,6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NesfinmRNA表达较对照组于2,6 h,7,14d在皮质,14 d在纹状体有所降低,3 d在皮质、纹状体及室旁区均显著升高,7 d仅在纹状体、室旁区显著升高.结论肌苷可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 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4 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 d达高峰,14 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IL-6 mRNA基因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冉灌注后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钊刺组再灌注2 h、6 h、12 h、24 h各时间点IL-6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针刺组再灌注24 h后大鼠缺血区额顶叶皮质超微结构.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IL-6 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对照组缺血区皮层、纹状体于缺血后2 h IL~6 mRNA表达开始升高,于24 h达高峰.且纹状体区表达较皮层强烈.阳性细胞多位于梗死区周围.除在缺血再灌注后2 h外,针刺2组在缺血区皮层、纹状体区IL-6 mRNA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核的变性,细胞器的坏死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线粒体,内质网结构恢复正常,恢复细胞核的完整性,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可明显增强皮层及纹状体IL-6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髓鞘相关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区域的表达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64只,缺血再灌注组分为2h、6h、12h、24h、48h、3d、7d、14d8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其中4只用于Nogo-A检测,另外4只用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尼龙线,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ogo-A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ogo-A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区凋亡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注6~12h皮质区及纹状体区Nogo-A表达达高峰,海马区表达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24h均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48h~3d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二次达高峰,海马区表达恒定。缺血再灌注7~14d均降至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各组Nogo-A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②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区阳性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48h恒定表达,3~14d仍维持高值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海马、皮质、纹状体等区域Nogo-A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均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增加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脑轻度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仅限于大脑皮质区,重度损伤时弥漫整个海马及纹状体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N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aN及COX-2蛋白的影响。结果:①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大鼠脑CaN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随即下降,至3d已降至再灌注2h水平。与再灌注2h相比,6h-2d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肌苷组CaN表达于2h-14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24h-2d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14天时几乎未检测到COX-2阳性细胞。与再灌注2h相比,6h-3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肌苷组COX-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皮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纹状体区。结论:肌苷对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CaN、COX-2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缺血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ERCC6 mRNA表达与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6组,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ERCC6 mRNA和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时,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在缺血区的额、顶叶皮质、外侧纹状体散在分布,再灌注48h缺血区的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表达,72h时ERCC6 mRNA表达达高峰,168h开始下降;8-OHdG阳性细胞数于24h时达高峰,48h时开始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表达增强,有效减轻了神经元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3(NCAM)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在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脑缺血90min再灌注2h、12h、1d、2d、3d、7d和14d等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CAM mRNA和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d开始降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脑缺血侧GAP-43 mRNA表达于再灌注12h和2d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皮质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2h后开始增强,12h后达高峰;纹状体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后2h时开始增强,1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脑细胞的修复过程,GAP-43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elin dependent kinase,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6,12h,1,2,3,7和14d亚组,每组4只。方法:全部实验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具体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 D1 mRNA葙CDK4 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72.80&;#177;4.66和96.75&;#177;4.37)。神经细胞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94.50&;#177;2.75和85.75&;#177;3.73,纹状体区分别为88.25&;#177;5.06和89.80&;#177;2.93),至再灌注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区域基本相同。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较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细胞色素C(chromosome C,CytC)的释放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之一.肌苷对脑缺血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8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32只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原位末端标记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 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 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分别于1 d和2 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至14 d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经肌苷治疗后凋亡神经细胞减少,其中再灌注12 h~7 d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CytC mRNA于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皮质区12 h达高峰,纹状体区1 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肌苷治疗组CytC mRNA表达于再灌注12 h~7 d在皮质区、12 h~14d在纹状体区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肌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对治疗脑血管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2h、不同再灌注时间段(3h、6h、12h、24h、48h、72h、7d、14d)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PTS(三七三醇皂苷)组缺血侧Nestin即有增加,并持续至7d,较之盐水对照组差异显著,至再灌注14d Nestin表达已明显回落。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estin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表达的影响及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缺血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对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MMPs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时,大鼠脑组织即有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呈上升趋势。MMPs主要表达在大鼠缺血侧脑半球内的缺血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胞浆中,其表达含量于缺血再灌注6h后开始增加,并于再灌注1~2d时达到峰值,而该组大鼠缺血对侧脑半球组织内未见MMPs表达;假手术组大鼠亦未发现MMPs表达。结论MMPs的早期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密切相关.提示MMPs可能参与脑梗死后血管源性水肿的早期形成,从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共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将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期间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训练组大鼠制模后给予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持续10min,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制模后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制模后3d、7d及14d时采用Bederson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无神经行为缺陷,制模后3d、7d及14d时训练组大鼠Bederson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P<0.05),高于同时相点假手术组水平(P<0.05),并且制模后14d时训练组Bederson评分[(1.20±0.45)分]亦显著低于制模后3d及7d时水平(P<0.05)。训练组各时相点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假手术明显增强(P<0.05);随着时间进展,制模后14d时训练组NGF及NT-3 mRNA含量[分别为(0.66±0.07),(0.79±0.06)]均较制模后3d及7d时明显提高(P<0.05)。 结论游泳训练能上调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这可能是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藻蓝蛋白进行治疗,TUNEL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bFGFR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加,至第1d达高峰,第3d开始下降,第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治疗组凋亡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元bFGF和FGFR表达增强,再灌注6h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表达,第1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第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促进bFGF和FGFR的表达,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剩余的120只大鼠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54只。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后1 h开始电针百会、水沟及双侧后三里穴,30 min。正常组及假手术组10只大鼠及模型组、电针组各取9只大鼠于3、6、12、24、48及96 h各时点断头取缺血区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①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Bcl-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6、12、24、48及96 h点均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于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电针组Bcl-2蛋白各时点均高于模型组,Bax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4( 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 SD大鼠 36只,体质量 230~ 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4只和实验组 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 1.5 h再灌注 2, 6, 12 h, 1, 2, 3, 7和 14 d亚组,每组 4只. 方法全部实验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具体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 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 2 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 1 d和 2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 72.80± 4.66和 96.75 ± 4.37).神经细胞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 2 h和 6 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 12 h和 1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 94.50± 2.75和 85.75± 3.73,纹状体区分别为 88.25± 5.06和 89.80± 2.93),至再灌注 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区域基本相同.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较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 cyclin D1 mRNA和 CDK4 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