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uPA、uPAR在85例胰腺癌和10例胰腺炎组织中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HPIAS图像分析各组标本相对密度,t检验各组相对密度差异,字2检验uPA、uPAR与胰腺癌肿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在胰腺炎组织中低表达,胰腺癌组织中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的高表达,胰腺癌中伴有转移者uPA、uPAR的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uPAR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程度高度相关。结论uPA、uPAR是反映胰腺肿瘤进展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是临床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咽癌患者50例(A组)和对照组10例(B组)uPA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uPAR表达阳性率68%,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uP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uPAR蛋白在下咽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下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基因-4(LOXL4)、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人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ME180、HCC94中LOXL4、uPA和uPAR mRNA的表达,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细胞中LOXL4蛋白的翻译情况。结果 LOXL4mRNA在三株人宫颈癌细胞株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Hela细胞株中表达浓度最高,ME180细胞株表达浓度次之,而HCC94细胞株表达浓度最低;而uPA、uPAR mRNA表达浓度水平在HCC94细胞中最高,明显高于Hela、ME180细胞的表达浓度水平(P〈0.05)。结论 LOXL4、uPA、uPAR基因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系统)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中的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抗凝药物在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上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对其外周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3例URSA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抗凝组,治疗前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抗凝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4项检查结果以及血浆PAI-1和t-PA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抗凝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凝血4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PA和PA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治疗后的PAI-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的活产率为87%,常规组患者的活产率为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常规组为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用药安全性良好。结论在治疗URSA上,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URSA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其妊娠结局,妊娠活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环孢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内脂多糖诱导小鼠蛋白尿模型和体外脂多糖足细胞损伤模型,2种模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和脂多糖+环孢素组。通过测量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观察各组小鼠尿蛋白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及足细胞uPAR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脂多糖组小鼠尿蛋白-尿肌酐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多糖+环孢素组低于脂多糖组(P<0.05)。脂多糖+环孢素组小鼠肾组织中uPAR的表达弱于脂多糖组。足细胞脂多糖组uPAR蛋白荧光信号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给予环孢素后荧光信号减弱。足细胞脂多糖+环孢素组uPAR蛋白表达率和Plaur mRNA为(20.10±10.70)%和0.872±0.167,均低于脂多糖组[(65.17±13.04)%和1.341±0.287,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8.06±7.78)%和1.025±0.167,P>0.05]。结论环孢素可能通过抑制足细胞uPAR的表达,从而稳定和保护足细胞起到降蛋白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病理组织检查判断 uPA 以及 PAI-1表达水平,并以此分为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PA 和 PAI-1阳性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阴性表达组,预后不佳发生率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PA 和 PAI-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r =-0.813和-0.703;P 均﹤0.05),与预后不佳呈现正相关( r =0.625和0.632;P 均﹤0.05)。结论 uPA 和PAI-1检测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生存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9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在97例乳腺癌患者中,uPA阳性表达者占49%(48/97);survivin阳性表达者35%(34/97)。uPA的表达与survivin呈正相关(r=0.224)。uPA阳性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浸润型乳腺癌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浸润组(P<0.05)。结论 uPA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高,提示uPA和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它们对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uPA、VEGF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80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骀.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随访期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癌变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奈达铂同步化疗Ki-67阳性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同步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uPA、VEGF和Ki-67表达阳性率,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疗效,且患者能够耐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T-1)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t-PA和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DR组血浆t-PA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PAI-1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t-PA低于对照组(P<0.05)及PAI-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有纤溶功能损害,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对DR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果(1)胃腺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及印戒细胞癌(P〈0.01),且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TAMs计数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TAMs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TAMs及MVD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uPA、TAMs及MVD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PAI-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5例鼻咽癌术后组织标本中PAI-1mRNA的表达,分析PAI-1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AI-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的原发灶和浸润中均有表达,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无表达。结论PAI-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侵袭和转移无关,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彩云  王敏  张光 《河北医药》2012,34(12):1793-1795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正常足月新生儿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含量,比较三者间t-PA、PAI-1和t-PA/PAI-1的区别,为临床上早期发现溶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测34例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30例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同龄健康新生儿血浆t-PA、PAI-1,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外周血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HDN组与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及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 、PAI-1均明显升高,其中以t-PA增高更为明显,t-PA/PAI-1显著升高(P<0.01);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t-PA、PAI-1明显升高,t-PA/PAI-1显著升高(P<0.05);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PAI-1、t-PA/PA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PLT降低(P<0.01).结论 HDN患儿存在纤溶与抗纤溶作用的平衡失调,且与溶血的程度密切相关,溶血程度越重越明显;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血小板在新生儿溶血病凝血功能检测方面敏感性较t-PA、PAI-1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CT或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改良Ran Kin量表(m R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例)与观察组(n=25例),观察组采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n=2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3个月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栓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快速抑制物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对73例脑血栓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快速抑制物(PAI-1)进行测查,并与4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血栓患者t-PA低于对照组,而PAI-1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脑血栓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血浆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恢复期血浆纤溶活性处于低水平,这种状态可能病前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变化,对7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发病第3天)、亚急性期(第15天)及恢复期(第30天)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t-pA和PAI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亚急性期t-pA明显升高,PAI明显降低;恢复期t-pA明显降低,PAI明显升高(P&lt;0.01)。结论:测定恢复期血浆t-pA及PAI水平,有助于对血栓前状态的了解,并对预测脑血栓形成的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干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乐亭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30例,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予以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14d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干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258-260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ICAM-1、LFA-1和uPA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CAM-1、LFA-1和uPA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三者之间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ICAM-1、LFA-1和uPA在PHC呈高表达,且与PH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环氧合酶 2(COX?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病人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2—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 OSCC病人 90例( OSCC组)健康体检志愿者 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 uPA、COX?2水平,按照不同病理学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 OSCC病人中的血清 uPA、COX?2水平差异。结果 OSCC组病人血清 uPA、COX?2水平[(5.44±2.71)mg/L、(27.8±9.3)IU/L]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39±0.48)mg/L、(6.5±2.3)IU/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60、21.092,P<0.05);临床分期( 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 OSCC组病人血清 uPA水平[(7.0,6±2.26)mg/L、(6.49±2.28)mg/L]显著的高于临床分期( 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 OSCC组病人[(4.20±2.56)mg/L、(4.67±2.55)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65、3.525,P<0.05);在不同病理学分化的 OSCC病人中,血清 u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31,P>0.05);临床分期( 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的 OSCC组病人血清 COX?2水平[(32.5±8.4)IU/L、(33.0±7.3)IU/L、(34.6±8.7)IU/L]显著的高于临床分期( 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高中分化的的 OSCC组病人[(24.1±7.6)IU/L、(23.2±8.8)IU/L、(23.8±9.0)IU/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85、5.655、 -5.756,P<0.05)。结论 OSCC组病人血清 uPA、COX?2水平较健康对象显著升高,可能,对 OSCC的侵袭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