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振涛从"虚""瘀""热"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鸿 《江苏中医药》2004,25(6):23-24
王振涛博士在临床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无外乎“虚”、“瘀”、“热”三字,即气阴亏虚,热毒瘀血,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清热。同时强调心神不宁为本病之共性,治疗时酌情加入养心安神或镇心安神之品,且贯穿治疗的始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曹世宏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肺小结节辨病为“肺积、积聚”,本病女性多见,常因久感毒邪、内伤情志,而致气阴不足、气血失和,瘀滞内停,日久成积,发为本病;女性肺小结节基本病机为气阴不足、肝郁缓瘀;病位首责肺肝;根据女性体质特点,治疗上以益气养阴、疏肝化瘀为大法;同时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治,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吴勉华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的"癌毒""瘀热"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放射性肺炎的中医病机为气阴两伤、瘀热相搏,当以益气养阴、凉血散瘀为治疗法则。同时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在放疗伊始就配合中药治疗可减毒增效,提前预防和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介绍刘平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气阴虚损,瘀热内蕴;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治本,益气重在健脾,养阴兼顾肝肾,同时根据瘀、热病机的兼夹不同而施以清热、祛瘀、软坚之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罗玲主任中医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痰、热、瘀、火相互搏结于肺,但肺、脾、肾三脏气虚、阴虚、阳虚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提出运用病证结合思想论治本病,在治疗中,将其分为痰热壅肺证、痰瘀互结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种证型,治以清热消痈、化痰止咳,清热化痰、祛瘀通络,凉血祛瘀、清肝泻肺,健脾化痰、益气补肺、佐以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益气养阴。这些学术思想可为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建教授治疗消渴病首从病因病机出发,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辨证施治。以消渴病动态发展变化将消渴病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热、热盛津伤、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瘀、阴阳两虚等证型。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总结了行气、清热、滋阴、化瘀的总治则。  相似文献   

8.
快速型心律失属中医"心悸"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火热兼夹为标。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的证型是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型,故治当益气养阴、安养心神[1]。1病因病机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伤寒杂病论》认为,可由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因素引发,并拟定了益气养阴补血方炙甘草汤等[2]。2病案举例于某,男,74岁,因"阵发性心慌1年余,加重1  相似文献   

9.
金妙文教授认为,糖尿病(DM)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燥热、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主要有虚、燥、热、痰、瘀,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肾,以脾、胃和肾为主;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痰、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临证依标本主次和具体证型,灵活施治.金教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黄文政教授辨治心悸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波  王耀光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6-837
黄文政教授临床上将心悸分为4种常见证型进行治疗,若心气不足兼心血亏虚治宜养血宁心,方选《证治准绳》养心汤;心脾两虚治宜补血养心,健脾益气,方选归脾汤加减;内有瘀热治宜补养心气,化瘀清热,方选《千金翼方》五参丸加味,黄文政教授每用此方加味治疗心脏诸疾证属心气不足,内有瘀热者,疗效甚佳;阳阳两虚治宜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方选《伤寒论》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温病证治之热、郁、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之病机,多为热、郁、瘀。三者之间由热致郁、由郁致瘀,循序渐变,环环相联,极易形成热郁或热瘀;热与郁当区分无形郁热或有形郁结。治疗以清热、解郁、化瘀三法兼顾,卫气阶段主清热散郁并举;营血阶段重散热化瘀同治;治热防郁,治郁防瘀。郁与瘀当区分无形郁滞或有形郁结,治疗采取相应消散法。对于临床辨治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食管炎是颈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在“瘀热”理论的指导下,吴勉华教授提出该病核心病机为瘀热蕴结、管络损伤、气阴两伤,倡导以凉血化瘀、和胃护络、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大法,并自拟“益和启膈饮”化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孙语男  李军 《中国中医急症》2023,(2):324-327+342
扩张型心肌病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李军教授认为,心气虚衰为扩张型心肌病病变之本,阳(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病性本虚标实,虚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实性证素为痰浊、瘀血、水饮、郁热。李军教授临证明辨病因病机,重视气血辨证,治疗强调扶阳益气养阴,调理脏腑治其本;活血、祛痰、利水、清热、理气、解郁,祛邪调枢治其标。具体治法为扶阳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祛痰清热法、凉血活血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病久可见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消渴病初期热象明显,标实证表现突出时,此时为急,重用清热之剂治标;热盛缓解,以本虚为突出表现时,当以益气养阴为主治本;兼有痰浊、血瘀者给予化痰、活血之品.临床所见热盛津伤证和气阴两虚夹瘀证较为常见,采用具有清热生津、开郁清胃功效的石葛消渴方及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祛瘀功效的参精降糖颗粒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6.
郭娟英 《陕西中医》2011,32(8):1037-1038
的:介绍张治祥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论:导师张治祥主任医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脏气亏损、气阴两虚为其本,瘀热内阻、心神被扰、虚风内动为其标。治疗以滋补心肾、益气养阴,化瘀清热,熄风安神为法,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谢晶日教授认为气阴两虚、夹瘀夹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从病机出发确立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养胃,疏肝和胃、调理气机,化瘀解毒、清利湿热为基本治法,临床取得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韩丽华教授治疗慢性心肌炎致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毒、瘀、虚是发病关键;治疗强调清热解毒、化瘀通脉,兼顾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19.
参芪降糖口服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英武  王纯 《河南中医》2000,20(1):33-34
参茨降糖日服液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主的药物制成的降糖降脂制剂,是针对糖尿病以虚为主、气阴两虚兼挟热瘀的病机特点而创立的,经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效果理想,总结如下,l对象和方法正.五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门诊121例.病房79例。200例病人均为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并经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或以气阴两虚为基础,兼挟热瘀。辨证标准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有关内容。其中体力鼓动者111例,脑力劳动者89例。肥胖指数>24的116例。1995年以前接治的病人按连续序…  相似文献   

20.
张治祥  杨磊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3-1794
系统介绍了杨培君教授运用中医药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内淫于心。急性期病位在心,与肺胃相关;恢复期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慢性期气虚阳损,痰瘀阻络。采取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期轻宣肺卫,清降胃肠,解毒凉血;恢复期益心气养心阴,佐以清营降浊:慢性期益心气温心阳,佐以宣痹祛痰,化瘀通脉。随证治疗,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