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抗高尿酸血症药效作用及其对肾脏蛋白的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以220、440、880mg/kg的剂量,连续10 d,以别嘌醇(5mg/kg)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萆薢降酸方可抑制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18.12±1.33u/L)和肝脏活性蛋白(70.15±5.20u/g)(P<0.05),降低血清尿酸(2.04±0.64mg/L)(P<0.05)和血清肌酐(0.35±0.18mol/L)尿素氮(8.83±0.71mmol/L)(P<0.05);升高尿酸(38.34±8.23mg/L)和尿肌酐(34.38±1.98mmol/L)水平,URAT1表达水平下调,OAT1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萆薢降酸方可能通过上调OAT1蛋白表达促进尿酸排泄、下调URAT1蛋白表达抑制尿酸重吸收的双重调节功能来促进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土茯苓、泽泻以及车前子是否调节高尿酸大鼠肾脏尿酸转运蛋白-1(uricacid transporters1,URAT1)mRNA表达。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土茯苓组、泽泻组以及车前子组,每组8只。用氧嗪酸钾盐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茯苓、泽泻以及车前子对高尿酸大鼠肾脏URAT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苯溴马隆组、泽泻组、车前子组以及土茯苓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土茯苓、车前子与苯溴马隆组的URAT1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土茯苓、车前子促进尿酸排泄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大鼠肾脏URAT1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脂质组学方法研究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作用机制,并揭示尿酸水平增高与脂质代谢异常的内在相关性。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正常组、模型组和苯溴马隆组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脂质代谢物的变化,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绘制代谢网络机制图。结果 脂质组学分析发现,苯溴马隆可使HUA大鼠体内水平异常的20个差异代谢物回调到正常水平;相关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苯溴马隆影响果糖诱导HUA大鼠血清中的脂质水平,主要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相关。结论 苯溴马隆对HUA的治疗可能与改善体内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高尿酸模型小鼠血浆中尿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将其用于典型药物Lesinurad的降尿酸作用评价。方法 采用Laballiance Series III HPLC系统,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10:90),等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应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小鼠ip给予250、500 mg/kg尿酸0.5、1.0、2.0 h后血浆中尿酸浓度;ig给予小鼠50、150 mg/kg Lesinurad 0.5 h后,ip 500 mg/kg尿酸制备模型,1 h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尿酸浓度。结果 在建立的HPLC法中,血浆尿酸浓度在7.5~15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方法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样品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检测指导原则规定。与对照组小鼠内源性血尿酸浓度比较,250 mg/kg剂量组在0.5 h血浆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500 mg/kg组在0.5、1.0、2.0 h血浆尿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50、150 mg/kg Lesinurad组血尿酸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鼠血浆尿酸浓度测定及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为小鼠高尿酸模型建立及后续降尿酸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6.
陈虹  包婷  吴永贵 《安徽医药》2018,39(4):412-4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高尿酸血症患者尿蛋白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为IgAN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水平正常患者(正常尿酸组)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肌酐、总蛋白/肌酐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总蛋白(U-TP)、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清蛋白(Alb)、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UCr)、胱抑素C(CYC)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正常尿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白蛋白/肌酐、总蛋白/肌酐、U-TP、TRF、RBP、NAG、Alb、IgG、α1-MG及β2-MG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尿酸与正常尿酸的IgAN患者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居海亮  钱勇 《药学研究》2017,36(7):379-382
目的 研究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以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为实验系统,通过检测血清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含量和肾脏病理病变等指标,评价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 短穗兔耳草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含量, 改善了小鼠肾脏结构的变化。结论 短穗兔耳草具有降尿酸活性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诚  邓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7):1274-1281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肾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8只C57BL/KS-db(db/m)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24只C57BL/KS-db(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300 mg·kg-1)组和盐酸小檗碱(300 mg·kg-1)组,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ig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称体质量及肾脏质量,计算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液中尿肌酐、24 h尿蛋白,以及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糖原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LINC01619/miR-27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叉头框蛋白O1 (FOXO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小檗碱组空腹血糖、体质量、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显著降低(P<0.01),尿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肾脏组织ROS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01),GSH、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MCP-1水平显著下降(P<0.05);肾脏组织中LINC01619表达显著升高(P<0.01),miR-27a表达显著降低(P<0.01);肾脏组织中FOX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改善db/db小鼠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LINC01619/miR-27a/FOXO1通路,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鸡矢藤提取物抗高尿酸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小鼠模型,观察鸡矢藤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观察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O水平的影响,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HPLC-LTQ/Orbitrap MS法快速鉴定鸡矢藤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 鸡矢藤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次黄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或P<0.01),可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O水平(P<0.05或P<0.01),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1.4 mg·mL-1。采用HPLC-LTQ/Orbitrap MS法从鸡矢藤提取物中分析鉴定出14个成分,其中包括京尼平龙胆二糖甙、鸡矢藤次苷甲酯、鸡矢藤苷、京尼平苷、7,8-Dihyroiridoid、鸡矢藤次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素、紫云英苷、飞燕草素、大黄酚、大黄素、绿原酸。结论 应用高尿酸小鼠模型及HPLC-LTQ/Orbitrap MS法快速筛选鸡矢藤提取物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可为鸡矢藤抗高尿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不同降尿酸药物的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析,探讨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降尿酸药选择。方法回顾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治疗方案,按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不同,分成两组,苯溴马隆组和别嘌醇组,分别分析患者的尿酸控制水平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分析两组的区别。结果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苯溴马隆组的尿酸水平控制优于别嘌醇组,但结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在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应用别嘌醇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通络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成方制剂中石斛、金银花、牛膝,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兰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石斛、金银花、牛膝.毛兰素在4.4~6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3.89%,RSD为2.37%;绿原酸在36.0~54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17%,RSD为1.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关节炎 (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尚不能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新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OA不仅具有肯定的症状改善作用 ,而且能延缓OA的关节结构改变 ,可望成为第一个治疗OA的病情改善药。其总体安全性较好 ,主要是胃肠道及皮肤的不良反应 ,对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射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不射精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不射精症85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对85例不射精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别选择心理疏导,药物和物理治疗,治愈42例(49.5%),好转28例(32.9%),总有效率82.4%。结论对不射精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特别是功能性不射精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4.
15.
顾丽萍 《中国药房》2007,18(19):1446-1448
目的:推动药品委托生产的良性发展。方法:应用供应链委托生产理论,分析目前药品委托生产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思考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委托生产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委托方(制药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可以委托生产,其他任何非生产企业如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都不能委托生产。  相似文献   

16.
徐云根  张宁  何义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210-211,214
目的 观察可乐定治疗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加服可乐定片(75 μg/次,1次/8 h,1周后未达标,改为150 μg/次,1次/8 h),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诊室坐位血压、心率,检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ABPM)、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尿常规.结果 治疗后4周,诊室血压、ABPM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诊室坐位血压,总有效率89.4%;根据ABPM,总有效率为80.8%.治疗后可出现心率下降、口干、乏力、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但无需停药.结论 可乐定对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副反应可接受.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由临床药师承担授课任务的本科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效果,探讨高校与医院合作进行本科临床药物治疗学授课的教学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2012级本科留学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学全英文授课。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调研分析。结果:现阶段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设置存在章节多、课时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应结合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引入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药学实践服务能力,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薄荷醇和氮酮在美洛昔康凝胶中对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包含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氮酮的 0 . 75 %美洛昔康凝胶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 ,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作用实验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累计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 不含促渗剂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为 0 . 86 2mg·h-1,含 1%、3%、5 %薄荷醇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 0 . 839,、1.973、0 . 96 7mg·h-1,含 1%、3%、5 %氮酮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 0 . 6 93、0 .96 9、0 . 789mg·h-1,含 3%薄荷醇和 1%、3%、5 %氮酮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 1 .2 37、0 . 997、0 . 92 8mg·h 1。结论  3%薄荷醇对美洛昔康凝胶有明显较好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