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化脓菌之一。该菌引起的感染涉及临床许多领域;细菌易形成耐药性是该菌的另一重要特性。从基因水平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可能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也可能是质粒基因所编码。因此,对耐药性(R)质粒的检测是研究金葡萄耐药基因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金葡菌细胞壁厚而坚固,抽提R质粒通常使用溶葡萄菌素(Lysostaphin)。该试剂需进口且昂贵。本文使用一种经过改进的kado和Liu质粒抽提法对耐药性金葡菌SA429菌株的R质粒进行鉴定。实验中以溶菌酶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代替溶葡萄球菌素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SA429的氨基苄青霉素(AP)、四环素(TC)和链霉素(SM)的耐药性是由该菌所携带的一个4.6×103bp的R质粒所控制。该实验为快速抽提金葡菌的R质粒提供了一种可靠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数十年来,由于细菌的进化和抗生素的滥用,该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了及时了解该菌的耐药情况,本文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其对几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对于医务人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临床耐药性加以研究,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过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万古霉素是侵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MRSA的感染。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SA菌株报道越来越多。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中耐药性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多基因的逐步突变,主要涉及编码参与细胞膜生物合成分子的基因。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是由存在于质粒上的van A基因和操纵子介导的。VISA的分离率相对较高,但其耐药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可能存在交叉耐药性,替代疗法治疗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应谨慎。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耐药,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和实施感染控制指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间耐药性传递的可能性.方法 抽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氯霉素质粒,转化至对氯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体内,以氯霉素抑菌试验筛选获得耐药性的大肠杆菌,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2菌耐氯霉素质粒的DNA分子大小.结果 成功获得对氯霉素耐药的大肠杆菌,且可从其培养物提取出与耐氯霉素会黄色葡萄球菌相同大小的质粒DNA.结论 葡萄球菌可能具有天然穿梭耐药质粒,在人工条件下可成功转化大肠杆菌使之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王玉萍 《中原医刊》2007,34(8):79-80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2005年我院从临床和门诊病人共分离出300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51.9%和37.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8.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发现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称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英国的医院和疗养院迅速增加。耐药性首次出现时多是由于基因突变或不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问基因转移造成,当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不再简单局限于此。相反,目前的耐药性是少数克隆株播散造成,这些克隆株具有耐药倾向,并已经由目前的治疗筛选出来。那么该如何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呢?  相似文献   

7.
正确应对泌尿系统细菌耐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泌尿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近年来细菌耐药日趋严重,各种泌尿系统病原菌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机制主要是与其质粒产生β-内酰胺酶和其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有关,肠球菌则对多种抗生素呈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药物耐受.泌尿系感染细菌耐药的出现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引起的,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要解决耐药性的问题必须从知识更新、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影响、经济刺激、保健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同时找到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液常见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珊  张倩 《中原医刊》2004,31(12):6-7
目的:研究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常见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1620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lll8株,细菌检出阳性率为69%,列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希埃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0%,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为75%。结论:开展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中药虎杖中提取的大黄素与常用化学消除剂—吖叮黄、SDS,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耐药菌株(T_c~rG_m~rS_m~rP_c~r)进行抗生素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对试验菌(22)的四环素耐药性:消除率与对照相比提高5.8—6.7倍。少数菌落同时消除青霉素、庆大霉素及链霉素的耐药性,消除率与对照相似。据此,初步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可能存在四环素质粒。不能排除另一与青霉素等耐药性有关的质粒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收集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隆播散状况及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特性。方法通过K- B纸片法明确细菌耐药谱,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耐药菌株的克隆分型,了解其克隆播散情况,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获得耐药性质粒的接合菌,用PCR方法筛选接合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并利用S1酶切质粒再进行PFGE的方法判读分析质粒的分子大小,分析菌株间的质粒水平迁移状况。结果临床分离95株大肠埃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显示出广泛耐药性,PFGE分型显示克隆传播趋势不明显。耐药菌株常携带可接合性耐药质粒,质粒分子量大小分布在40-330kb,编码多种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耐药的耐药基因,包括CTX- M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等等。结论临床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已非同源克隆细菌的简单播散,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可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溶菌酶合并使用少量溶葡萄菌素作为破壁酶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DNA,然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一株自南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耐药株(22)及用大黄素处理后所得的不同耐药性消除菌株的质粒DNA。结果证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22)中含有4条质粒带。分子量较小的二条质粒带可能与四环素耐药性及青霉素耐药性有关。它们的分子量约为2.6及2.0 Mdal。  相似文献   

12.
1998~2000年954株烧伤感染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烧伤创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检出的954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率为2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9.5%;以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8%、4.1%和2.6%: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脑菌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显著增加;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它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东莞东华医院1403株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东莞市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按NCCLS规定,采用纸片法检测常用抗菌药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1403菌株位居前6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特治星最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除4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外,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菌株。结论: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mecA基因的携带情况;了解不同菌株基因序列不同和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COMPACT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检测苯唑西林的MIC的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随机选择MRSA50株,用PCR方法扩增MRSAmecA基因,并将mecA基因阳性的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015年1月至12月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26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0株,占53.8%(140/26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MRSA标本全部为mecA基因阳性,其中21例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的MRSAmecA基因组序列(NCBI序列号:NC-002952)分别进行比对,同源性均为99%~100%。四种不同耐药表型对应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多序列比对结果得出MRSAmecA基因组序列(NCBI序列号:NC-002952)的1332位点的碱基A的缺失,可能和磷霉素耐药有关,MRSA mecA基因组序列(NCBI序列号:NC-002952)的1801位点的缺失碱基G,可能和莫西沙星耐药有关。结论本院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持续开展耐药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细菌耐药性十分重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的改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从而引起菌株耐药表型的改变,对指导临床及时调整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6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缺陷变异菌,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细菌L型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指导临床用药,我们对细菌L型常见致病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大肠埃希菌L型、铜绿假单胞菌L型耐药性进行6年监测,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DNA扩增技术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控制和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方法:用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细菌基因序列。结果:PCR可在1-2小时内直接从临床标本鉴定细菌感染及其耐药原存在,快速地为临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结论;细菌感染的快速基因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对传染病的治疗和管理,更好地控制细菌耐药性以及防止耐药菌的扩散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104例患者临床分离细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敏结果.结果 2015年共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各694株和233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6%;检出最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28株,18.4%)、大肠埃希氏菌(100株,1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12.0%);多重耐药菌中检出最多者为大肠埃希氏菌(78株,3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15.9%)和肺炎克雷伯菌(29株,12.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4%和31.7%.结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形势相对缓和.持续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可为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CP)细菌和支原体的培养及耐药状况。方法对门诊CP患者3 171份前列腺按摩液(EPS)进行细菌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15份细菌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率为53.5%,共检出各种细菌13种,G+菌占92.6%,前4位均为葡萄球菌。1420份支原体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率为19.7%,解脲支原体(UU)占85.9%。前4位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他啶及复方磺胺的耐药性在80%~90%。3/4的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超过50%。金黄色萄葡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57%,其中5例对12种抗生素全部耐药。UU的耐药性多在5%~10%,最高为克林霉素,最低为加替沙星。结论 CP患者EPS中的细菌以G+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前两位。常见的4种葡萄球菌耐药性都很高,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更应警惕。规范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控制细菌耐药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烧伤创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在检出的954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率为2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9.5%;以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8%、4.1%和2 6%.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胞菌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显著增加;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它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取非重复病原菌检测标本1 000株,进行敏感性检验,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 000株病原菌中,有350株革兰氏阳性菌,650株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菌株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4%和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2%和90%。结论: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时,要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