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Johner-Wruh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12.26±5.63)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交锁髓内钉组均少(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交锁髓内钉组早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交锁髓内钉组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术后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组,45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65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少(优)于钢板组(P 0. 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血少、愈合时间快、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成人胫骨多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采用髓内钉治疗(髓内钉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0.6±9.7)岁;按AO分型,C2.1型7例,C2.2型11例。采用钢板固定治疗(钢板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2~52岁,平均(41.7±8.1)岁;按AO分型,C2.1型7例,C2.2型13例,C2.3型1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5.2个月。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1±5.8)min、(70.9±7.1)ml,钢板组分别为(64.3±7.7)min、(74.1±8.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术前准备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3±0.7)d、(11.1±1.9)个月,钢板组分别为(7.1±0.8)d、(14.1±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有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髓内钉组优11例,良4例,中3例;钢板组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2例。结论:髓内钉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较钢板内固定术前准备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快,但适用范围不如钢板,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治疗2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16例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无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16~24周;锁定钢板组15~22周。根据Kotmert评分,交锁髓内钉组:优10例,良5例,可1例;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5例,可1例。结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需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内固定,结合微创技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14.86)min,术中出血量(215±42.08)m L。患者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8±4.10)周。末次随访依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效果:优15例,良5例,可2例。均未发生断钉及退钉、内固定松动、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6.
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6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7月~2007年12月6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34例采用髓内钉治疗,31例采用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髓内钉组与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2.2±12.5)min、(89.2±14.1)min,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2.122,P=0.038);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105.0±14.9)ml显著少于钢板组(164.6±30.9)ml(t=-10.044,P=0.000)。2组随访10~28个月(平均21.8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髓内钉组为(18.6±3.8)周,钢板组为(20.0±4.0)周,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47,P=0.153)。髓内钉组有5例发生畸形愈合,钢板组无畸形愈合,但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髓内钉组有4例发生局部软组织并发症,钢板组无此并发症发生,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6)。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钢板固定都是有效的固定方法,经皮钢板提供更好的骨折端稳定性,而交锁髓内钉有利于治疗合并局部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3—2016-03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及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钢板组)内固定治疗90例股骨干骨折,比较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SF-36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2(10~18)个月。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锁定钢板组少,手术时间较锁定钢板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较好,双下肢长度缩短较少;髓内钉组术后Harri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钢板螺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提高股骨干骨折的髋关节功能以及缓解其双下肢不等长方面效果更佳,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16例)、L形髁钢板(20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59例)内固定。比较3组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9年。手术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短于另两组(P〈0.05、P〈0.01);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股骨交锁髓内钉组均少于另两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5.2±0.5)个月,L形髁钢板组(9±0.6)个月,加压钢板组(11.3±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Kolm ert功能评定标准,3组优良率分别为: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组94.9%,L形髁钢板组80%,加压钢板组62.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锁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Merchan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6例,女39例;年龄15 ~58岁,平均38.8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顺行髓内钉组(n=17)、逆行髓内钉组(n=42)及锁定加压钢板组(n=26).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85例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均在6个月内获愈合.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顺行髓内钉组、逆行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优于逆行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髓内钉组、逆行髓内钉组及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膝关节Kolment 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分别为58.8% (10/17)、88.1% (37/42)、69.2% (18/26),逆行髓内钉组与顺行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髓内钉组、逆行髓内钉组及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 (2/17)、9.5% (4/42)、7.7%(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感染. 结论 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疗效较顺行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更满意.  相似文献   

11.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正确选择肱骨干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对107例肱骨干骨折分别进行交锁髓内钉(34例)、加压钢板(29例)、Y型钢板(38例)、螺钉(6例)等内固定,并随访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交锁髓内钉、螺钉内固定组全部愈合;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愈合26例,伴桡神经损伤2例;Y型钢板内固定组全部愈合,伴肘关节僵硬2例. 结论根据肱骨干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方法,骨折愈合良好,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炎  丁真奇 《中国骨伤》2016,29(12):1150-1153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应用锁定钢板辅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方式锁定钢板辅助固定治疗的40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35.0±2.2)岁。骨不连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4.1±1.5)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Evanich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2.7)个月。手术时间105.1~130.2 min,平均(112.5±10.2)min;术中出血量207.0~250.2 ml,平均(220.6±14.7)ml;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2±1.5)d。患者在附加钢板固定术后4~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1.9)个月。术后未出现内植物失效、感染等并发症。根据膝关节Evanich评分:总分83.2±5.6,优22例,良17例,中1例。结论:股骨干髓内钉术后出现骨不连应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辅助原有髓内钉固定疗效显著,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为骨痂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治愈率高,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尽早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三种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以外侧入路,分别予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随访6~144个月,术后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率:交锁髓内钉组3.1%、梅花钉组6.0%、加压钢板螺钉组10.6%;内固定失效率:交锁髓内钉组0%、梅花钉组4.5%、加压钢板螺钉组17.0%;术后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交锁髓内钉组81.3%、梅花钉组70.1%、加压钢板螺钉组59.6%。结论交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近远期疗效满意,梅花钉次之,加压钢板螺钉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O)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诊治的44例成年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MIPO技术(MIPO组,24例)和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20例)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MIPO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切口有渗出物,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证实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经换药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治疗后痊愈出院。髓内钉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MIPO组获得(13.50±2.98)个月随访,髓内钉组获得(13.70±3.15)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均不涉及髋、膝关节内组织,术后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MIPO技术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采用MIPO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骨痂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及骨痂生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96例胫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洪  叶茶花  于虎  杨徐松 《中国骨伤》2012,25(3):198-201
目的:比较应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3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分别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3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96例。分为3组:锁定钢板内固定(A组)36例,男24例,女12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外固定支架固定(C组)22例,男12例,女1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4项指标。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Johner-Wruhs关节功能标准评定。结果:96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3个月。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85.0±12.2)min,骨折愈合时间(143.0±12.3)d,下地负重时间(114.3±12.2)d,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1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90.0±14.6)min,骨折愈合时间(132.0±14.6)d,下地负重时间(46.0±12.2)d,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4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组手术时间(70.0±10.2)min,骨折愈合时间(121.0±13.5)d,下地负重时间(108.2±8.9)d,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16例,良5例,中0例,差1例。3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地负重时间交锁髓内钉固定组优于锁定钢板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组。结论:3种固定方法有其各自特点,采用有限切开或闭合复位加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钌在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53例患者中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28例,旋入式自锁钉固定治疗25例,对两组分别就其平均手术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HSS knee rating score法评定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断钉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骨延迟愈合3例;旋入式自锁钉固定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短缩移位1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5±10) min,旋入式自锁钉固定组平均(55±10) min.交锁髓内钉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2.0±3.5)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0.0±2.5)周;HSS knee rating score法评定功能恢复优良率:交锁髓内钉固定组(88.5±3.0)%;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组(92.5±3.60)%.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组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6-06诊疗的57例胫骨多段骨折,31例采用MIPPO技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MIPPO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3~18)个月。髓内钉组在术前等待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MIP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Johner-Wru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MIPPO技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闭合性骨折或GustiloⅠ、Ⅱ型骨折优先选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但骨折线距离膝、踝关节较近尤其是累及关节面者应选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每组各26例。锁定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髓内钉组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52例术后获得平均7.37(6~1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锁定钢板组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2%;髓内钉组优12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46%。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锁定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在掌握手术技巧后,建议优先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性研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针对41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0例行髓内钉取出加滑槽植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A组),21例行断端周围植骨加锁定钢板辅助固定(B组),评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植骨愈合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8~13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25)min、(90±17)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36±60)mL、(304±3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0%、9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均可得到满意的疗效。骨折断端周围植骨加钢板辅助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