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春瑞滨诱导人肺癌Calu-3细胞凋亡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 (VRB)诱导人肺癌Calu 3细胞凋亡时Bcl 2和半胱天冬酶 3的表达有无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VRB( 2 0 ,40和 60 μmol·L-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肺癌Calu 3细胞 2 4h后 ,TUNEL法和吖啶橙染色法观察肺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率和肺癌细胞Bcl 2蛋白表达水平 ;以半胱天冬酶 3荧光分析检测试剂盒测定肺癌细胞半胱天冬酶 3活性。结果 VRB( 2 0 ,40和60 μmol·L-1)处理细胞 2 4h ,TUNEL法及吖啶橙染色均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VRB处理的肺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3 .1±0 .6) % ,( 7.8± 1 .2 ) %和( 1 9.6± 4.3 ) % ,较对照组 (凋亡率为 0 )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 (P <0 .0 1 ) ;Bcl 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率分别为 ( 3 7.6±6.9) % ,( 2 5 .4±6.2 ) %和( 8.4±2 .5 ) % ,较对照组 ( 4 8.3±7.1 ) %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 (P <0 .0 5 ) ;肺癌细胞半胱天冬酶 3活性分别为 ( 3 3 2± 1 6) ,( 4 1 7± 1 1 )和 ( 63 1± 2 7)μmol·L-1·h-1,较对照组 ( 1 95±1 2 ) μmol·L-1·h-1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 <0 .0 1 )。结论 VRB可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抑制Bcl 2表达及增强半胱天冬酶 3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 3 羟 3 甲戊二酰辅酶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荧光染料Fura 2 /AM负载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PI/膜联蛋白 (an nexin)V染色及半胱天冬酶 3激活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孵育VSMC后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 ,6h时达对照的 3倍以上 (P <0 .0 1) ,维拉帕米 80 μmol·L- 1与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共同孵育VSMC 6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为 (14 4± 34)nmol·L- 1(P <0 .0 1)。辛伐他汀可诱导细胞凋亡率增高、“DNA梯状”样改变及半胱天冬酶 3的激活 ,这些变化均可被维拉帕米所逆转。结论辛伐他汀通过使细胞外钙大量内流而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与Ca2+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凋亡机制.方法20 μmol·L-1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24 h 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和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结果20 μmol·L-1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 48 h 后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等形态学改变;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处理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具有时间依赖性.荧光染料2',7'-二氯荧光乙酰乙酸(2',7'-dichloro fluorescein diacetate, DCFH-DA)检测K562细胞内活性氧,不同时间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活性氧均升高,峰值时间为 24 h,与对照组比较发生显著改变.荧光染料Fluo-3AM检测K56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不同时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均升高,峰值时间为 12 h,与对照组比较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及游离Ca2+水平,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用药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白血病K5 6 2细胞及人肝癌Bel 740 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 ,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 姜黄素 2 0 4μmol·L-1~ 16 2 9μmol·L-1,阿霉素 0 70 μmol·L-1~ 5 5 2 μmol·L-1同时给药对K5 6 2细胞及Bel740 2细胞可产生单纯相加至增强的协同杀伤效果。序贯给药法中先给姜黄素后给阿霉素结果为协同作用 ,先给阿霉素后给姜黄素为拮抗作用。结论 姜黄素与阿霉素同时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 ,序贯联合用药产生单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 0, 5, 10, 20, 30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分别于培养后 12, 24,36, 48, 60, 72h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标记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10 ~30mol·L-1浓度的姜黄素作用 24 ~72h可显著降低NB4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姜黄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剂量 效应与时间 效应关系, 细胞凋亡率在药物作用 60h左右达高峰。结论:姜黄素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白血病作用,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对原代培养SD大鼠输精管上皮细胞及原癌基因bcl 2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HE染色、电镜、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爱普列特对输精管上皮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凋亡率以及bcl 2表达的影响。结果  0 1 μmol·L- 1 爱普列特对细胞形态无显著影响 ;0 3和 1 0 μmol·L- 1 爱普列特作用 72h后 ,细胞呈核固缩、深染、碎裂、染色质边集等多种形态改变 ,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 ;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 ,溶剂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 3 42 %± 1 49% ,0 1、0 3和 1 0 μmol·L- 1 爱普列特作用 72h后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 66 %± 2 2 3 % ,39 0 4 %± 1 0 69%和 52 74%± 8 91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输精管上皮细胞bcl 2阳性率为 76 96 %± 9 2 5 % ,0 1、0 3和 1 0 μmol·L- 1 爱普列特作用 72h后 ,Bcl 2阳性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 63 93 %± 3 40 %、52 82 %± 8 66 %和 2 9 64 %± 8 74%。结论  0 1 μmol·L- 1 爱普列特对大鼠输精管上皮细胞无影响 ,0 3和 1 0 μmol·L- 1 可诱导大鼠输精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cl 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郑欣  邓凤祥 《中国药师》2014,(7):1079-108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细胞系SCL-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后,CCK-8法观察姜黄素对SCL-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mRNA的表达,酶标比色法检测Caspase-3 及-9的活性.结果:浓度大于10 μmol·L-1姜黄素能显著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上调细胞内Caspase-3及-9 mRNA的表达及活性.结论:姜黄素能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Caspase-3及-9的表达及活性是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致凋亡作用,并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相关基因E1、E2和E3及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初步探讨MG132的致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多个浓度(2、5、10μmol·L-1)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PP相关基因E1、E2、E3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转录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HepG2细胞凋亡率低于5%,在2、5和10μmol·L-1MG132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9%、66.1%、72.8%,MG132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RTPCR检测发现细胞内UPP相关基因E1、E2、E3mRNA表达下降,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G132抑制UPP活性,使细胞内Caspase3蛋白降解减少,同时上调Caspase3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拓扑替康 (topotecan ,TPT)对人肺癌SPC A 1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Caspase 3及Bcl 2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肺癌细胞 ,分为对照组 (未处理组 )、TPT(5、10、15和 2 0mg·L-1)组、半胱天冬酶 3 (Caspase 3 )特异性拮抗剂Ac DEVD CHO +TPT组 ,加药后培养 2 4h ,TUNEL法观察肺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 ;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变化并检测凋亡率和肺癌细胞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TPT (5mg·L-1)处理细胞 2 4h ,流式细胞仪未检测到凋亡峰 ,随着TPT浓度增大 ,凋亡率显著增高 ,各浓度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TUNEL及透射电镜检测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 ,凋亡细胞DNA呈梯状电泳 ;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周期发生改变 ,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 (P <0 0 1) ,S期细胞减少 (P <0 0 1) ;TPT(2 0mg·L-1)处理细胞后肺癌细胞凋亡率为 11 9%± 2 6% ,高于对照组细胞 (P <0 0 1) ;Bcl 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率为 7 9%± 1 2 % ,较对照组 (44 7%±7 1% )降低 (P <0 0 1) ;Ac EDVD CHO (5 0 μmol·L-1)和TPT(2 0mg·L-1)共同处理细胞 2 4h其凋亡率为 6 1%±1 8% ,较单纯TPT作用组降低 (P <0 0 1) ;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 3 4%± 5 2 % ,较单纯TPT作用组增高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双重作用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目的 探讨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肿瘤细胞SMMC 772 1,采用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的血管生成 ,2 0 μmol·L-1的姜黄素即可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结论 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是多方面的 ,既可抑制血管生成又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mmol·L-1、1mmol·L-1和2mmol·L-1MPP+作用24h后,PC1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1±38)%、(549±21)%和(822±26)%;20μmol·L-1和40μmol·L-1姜黄素对PC12细胞作用24h后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但可分别使05mmol·L-1MP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由(441±38)%下降到(341±38)%和(179±15)%(P<001);PC12细胞经20μmol·L-1姜黄素处理24h后,其bcl2表达率由正常对照的(3643±790)%增加到(7673±860)%(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hina cobra venom active factor,CCVAF)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CCVAF对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rteria pulm onalis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AVEC)凋亡形态学、DNA、细胞周期以及凋亡指数的影响。结果经AO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均证实CCVA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出现凋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CVAF各浓度(0.15625、0.3125、0.625、1.25μmol.L-1)组处理的内皮细胞,核染色质固缩或断裂成片段状,染色不均匀,出现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的比例随浓度升高而增加,0.625μmol.L-1组视野内凋亡细胞最多;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CCVAF在浓度低于0.625μmol.L-1,细胞生长被阻滞在S期,1.25μmol.L-1时则被阻滞在G0/G1期,且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结论CCVA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出现凋亡,通过此途径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这可能是其对抗血管生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唑沙腙(chlorzoxazone)对HepG2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氯唑沙腙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检测LDH释放观察氯唑沙腙对HepG2细胞的致坏死作用,通过TUNEL法评价细胞凋亡率,透射镜评价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氯唑沙腙在50~50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肿瘤细胞凋亡改变。氯唑沙腙在100、200、300及500μmol.L-1浓度下作用48h均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氯唑沙腙100、200、300及500μmol.L-14种浓度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及72h,发现以上各种浓度在48h即可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时间越长,凋亡率越高,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氯唑沙腙能够抑制HepG2细胞存活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磷酸化p38、p-ERK1/2蛋白的影响。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处理CNE-1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新藤黄酸(0.25、0.5、1.0、2.0、4.0和8.0μmol.L-1)处理24 h、48 h和72 h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抑制作用;新藤黄酸作用CNE-1细胞24 h后的IC50为2.34μmol.L-1,再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故选用2.0μmol.L-1作为药物作用浓度。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及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p-p38、p38、ERK1/2和p-ERK1/2蛋白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新藤黄酸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生长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通过电镜可见2.0μmol.L-1新藤黄酸作用CNE-1细胞后细胞体积皱缩变圆,细胞核发生典型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包括对线粒体的损伤。Western blot表明p-p38蛋白表达有所上调,特别是在短时间(120 min)内,p-ERK1/2蛋白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而p38和ERK1/2表达则基本不变。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也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新藤黄酸能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增强Cytochrome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同时对p-p38和p-ERK1/2蛋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衣霉素(tunicamycin,TM)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PH)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KB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药物对KB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衣霉素和(或)奥沙利铂对人口腔癌KB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0.125μmol.L-1衣霉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的24、48、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0.37%、89.44%、88.91%。0.125μmol.L-1衣霉素与1μmol.L-1奥沙利铂联合使用对人口腔癌KB细胞24、48、72 h的存活率低于单用衣霉素、奥沙利铂组,分别为50.78%、37.77%、23.24%;0.25μmol.L-1衣霉素可增强奥沙利铂抑制人口腔癌细胞KB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0.5μmol.L-1衣霉素诱导KB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8.3%。0.5μmol.L-1衣霉素与1μmol.L-1奥沙利铂联合刺激人口腔癌细胞KB 48h的凋亡率为50.3%,高于奥沙利铂本身诱导的凋亡率24.6%。衣霉素上调GRP-78的表达以及增强联合用药组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结论衣霉素具有增强L-OPH抑制人口腔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增强奥沙利铂诱导人口腔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增加Caspase-3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小檗胺对ROCC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檗胺 (BA)对受体调控性Ca2 +通道介导的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 ([Ca2 +]i)的影响。方法 家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以Fluo 3/AM负载 ,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 )测定 [Ca2 +]i。结果 在细胞外Ca2 +存在的条件下 ,BA 30 μmol·L-1不影响静息[Ca2 +]i;但对去甲肾上腺素 (NE) 30mmol·L-1、5 羟色胺 (5 HT) 1μmol·L-1诱导的 [Ca2 +]i 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无胞外钙时 ,对咖啡因 40mmol·L-1诱导的 [Ca2 +]i 升高没有作用。结论 BA对ROCC激活后的外钙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内钙释放没有影响。其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  相似文献   

17.
H_2O_2预处理对多巴胺损伤PC12细胞的适应性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2O2预处理对多巴胺(dopamine,DA)损伤PC12细胞的适应性保护作用。方法透射电镜、Hoechst染色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观测细胞凋亡,MTT代谢率法观察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状态,Rh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50μmol·L-1DA作用PC12细胞24h后,电镜可观察到PC12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征象。Hoechst33258染色显示,DA(50μmol·L-1)作用24h后,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的凋亡量较未预处理的明显减少。50、100和200μmol·L-1DA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9±1.8)%、(40.5±6.4)%、(88.1±3.9)%,而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下降至(4.9±2.9)%、(12.0±1.4)%、(61.5±3.4)%(P<0.01)。20、40、80μmol·L-1DA作用细胞24h后,细胞MTT代谢率明显下降,而H2O2预处理抑制20、40、80μmol·L-1DA引起的PC12细胞MTT代谢率的下降(P<0.01)。50μmol·L-1DA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平均Rh123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的(46.87±0.33)下降至(4.39±2.93),而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其平均Rh123荧光强度仅下降到(10.50±0.28),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H2O2预处理对DA损伤PC12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