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强生等公司婴幼儿卫浴产品事件发生后,化妆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化妆品卫生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完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工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章雨 《首都医药》2011,(18):8-9
目的对现阶段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北京市辖区内化妆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监管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为我国化妆品备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国际主流市场化妆品管理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国内外,尤其是北京市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国际主流市场间、及其与国产化妆品的备案管理间差异很大。北京市化妆品备案办法存在诸多问题,需建立网络备案及提高评估产品的安全性,以完善北京市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管理。  相似文献   

3.
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的化妆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不断增加,其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中添加某些特殊功效成分,因此,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审批制。为保证上市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及对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检测总体情况进行探讨,并为化妆品的监督评审提供参考,现将我室2003~2004年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药》2005,12(4):i001-i001
2004年8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接转化妆品监管职能,为加强北京市化妆品销售市场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健康,我局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规定,自2004年11月起组织化妆品监管人员对在京销售的染发类、祛斑类和健美类70种化妆品进行监督抽验,委托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本次抽验样品均为市场销售产品,共抽取51个生产企业的70种产品,其中进口产品8种,国产产品62种。共涉及2家批发市场的8个摊位,美容美发场所3家,大中型商场6家,超市4家,药店1家。经检测发现:7…  相似文献   

5.
《家庭用药》2014,(8):40-41
为保障公众健康,切实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组织对宣称祛痘/抗粉刺和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国家监督抽检,其中6批产品检出禁用物质。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中的物质。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成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即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新旧备案法规,详解异同。方法结合北京市化妆品备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新旧备案法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办法》的颁布统一了备案工作模式、备案凭证样式和编号,同时加强了备案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规范了化妆品检验机构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4年第二季度至2005年第四季度,广东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省级初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在特殊用途化妆品省级初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庭用药》2011,(2):57-57
为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保证上海市美容美发单位经营的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化妆品监督管理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须知,请上海市美容美发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售化妆品的卫生状况 ,搞好化妆品卫生监督 ,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2 0 0 3年 8月我站对临沂市辖区内市售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随机采集临沂市区内的 119家经营和使用化妆品的单位进行标识、标签检查和卫生质量抽检。标识、标签依据GB2 96 3— 1995《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检查产品名称、厂名、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产品质量合格标记、特殊用途批准文号等项目。卫生质量按 GB7917.1~ 4— 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和GB7918.1~ 5— 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  相似文献   

10.
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好坏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确实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本省内部分商场的135种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抽查,本文通过对抽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指出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问...  相似文献   

11.
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的使用现状,以了解染眉用途化妆品的特征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2018年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346件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的种类、复配使用和使用频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346件染眉用途产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共27种;其中使用4种着色剂的情况最为普遍,占56.6%;CI 77499、CI 77491、CI 77492、CI77891 4种着色剂在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均大于79%。结论:染眉用途化妆品使用的27种着色剂均为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准用着色剂列表原料。本文根据对染眉用途化妆品中着色剂使用现状调查结果,为我国对染眉用途化妆品的监管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都医药》2012,(11):20-20
各分局,市保化审评中心,各化妆品生产企业:现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保化[2012]51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化妆品生产企业应结合《通知》  相似文献   

13.
《首都医药》2011,(5):40-42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2011年北京市化妆品抽检计划。2011年全市应完成化妆品抽检650件,计划抽检660件。具体计划请参照抽检任务分配表(附件1)。  相似文献   

14.
唐子安  胡晓彤 《药学研究》2016,35(6):367-369
目的:分析山东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情况,为化妆品监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申请及完成数量进行统计,归纳备案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与结论加大备案政策法规的宣贯力度,加强事后监管,规范备案工作,促进企业自律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都医药》2005,12(22):4-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化妆品生产许可行为,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净化我市化妆品经营市场,保障消费利益,我市卫生监督人员于1998年4月21日~5月21日对所辖三县四区化妆品批发、零售市场,旅店业客户内供顾客使用的化妆品,理发、美容业使用的化妆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几种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性研究蒋中仁,刘沛玉,张月兰,欧世平,陈琼瑶,杜宝佺为确保化妆品使用者的安全,我们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我省生产的生发宝、生发精、强力生、欧丽娜染发剂及百花香体露等五种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毒性研究。材料与方法样品均为监测采样所得...  相似文献   

18.
化妆品的眼刺激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化妆品因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及日益巨大的使用数量 ,使化妆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妆品的眼刺激性和腐蚀性是控制化妆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毒理学指标。一年来 ,我们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对 32 6种样品进行了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 送检、受理申报的国产或进口的各类用于眼部及易接触眼的化妆品 ,包括眼部护肤类、洗面奶类、洗发沐浴类、护发美发类等普通化妆品 173种 ,染发剂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共 15 3种 ,所有样品均不稀释 (染发剂等需二剂及以上混合后方可使用的产品 ,按…  相似文献   

19.
1.备案工作的必要性据《卫生部关于2006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的通报》(卫监督发[2007]88号),2006年监测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涉及3276种化妆品,其中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1457种,占44.5%。可见国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鞍山市铁东区公共场所使用化妆品卫生问题,保障使用者身体健康。方法对2013年度鞍山市铁东区卫生防疫站辖区内监管的公共场所随机抽检化妆品,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妆品单位数及比例,化妆品标签标识卫生问题等进行描述。结果住宿业化妆品使用情况为56%,其他三种场所100%使用。化妆品标签标识检查住宿业合格率最低,仅为50%。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持有效证件率仅为65%,普通的仅为62%。标签标识问题突出,进货渠道复杂。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低。结论公共场所的化妆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