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MED与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70例(MED组)行MED手术,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78例(ODD组)行ODD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髓核重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术后疗效等.结果 MED组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DD组,髓核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提高,MED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ODD组.结论 MED及ODD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ED手术具有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第二代中后路椎间盘镜(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和有关并发症防治。方法:采用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97例。结果:随访9~30个月,按NaKal分级,优良率达94%。97例中1例因术后瘢痕增生而复发。全部病例无神经根和大血管损伤,无硬脊膜破裂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EDⅡ用于椎间盘突出并椎管节段性狭窄的治疗具有较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 MED)与开放椎板拉钩开窗小切口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手术238例、MED手术193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Macnab标准[1]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下床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0.05)。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MED组更满意,MED组手术时间要长于小切口手术(P<0.05)。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2组优良率经t检验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手术疗效于MED相当,手术适应证较MED广,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首选。 MED是一项新兴技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手术器械的改进,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配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适宜应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显微内窥镜配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失血50~150 mL,平均80 mL;术中均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切口及椎间隙感染,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18个月,42例中,优3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2%。结论采用显微内窥镜配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宜采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现了传统开放手术和MED的优势互补,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第二代中后路椎间盘镜(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和有关并发症防治。方法:采用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97例。结果:随访9~30个月,按NaKal分级,优良率达94%。97例中1例因术后瘢痕增生而复发。全部病例无神经根和大血管损伤,无硬脊膜破裂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EDⅡ用于椎间盘突出并椎管节段性狭窄的治疗具有较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ED对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min,平均术中出血45ml,平均住院6.4d,发生硬膜撕裂1例,有2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5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达98.3%。术后平均28d恢复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Destandau及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别,进一步探讨手术指征、疗效及应用中的注意问题。方法 通过采用Destandau及MED椎间盘镜分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结果 疗效按照Macnab改良标准:Destandau组优27例,良2例,可1例;MED组优24例,良2例,可4例。结论 用Destandau比MED椎间盘镜治疗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切口小、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小、操作简便、康复快等优点,但Destandau椎间盘镜操作范围更广,彻底地解决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避免伤及神经根及硬膜囊,同时扩大了内镜椎间盘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罗宇  杨有猛  谭家昌 《右江医学》2011,39(2):165-168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技术操作体会,分析其并发症。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对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8例(186个椎间盘)施行椎间盘摘除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0~5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136例,良29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有2例定位错误,4例转开放性手术,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出现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无大血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脊柱后柱损伤轻微、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2年3月~2008年3月860例(962个间隙)显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i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30例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中转开放手术16例,脑脊液漏4例,神经根损伤1例,定位错误6例,术后椎间隙感染3例。中转开放手术者,由于术中出血多果断中转而治愈;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经治疗已治愈;定位错误者二期再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术;神经根损伤1例,经治疗残留部分感觉减退及踝下垂。结论 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怏,基本保持了脊柱后路完整,对脊柱稳定一崖影响小,手术视野清晰,手术安全,疗效可靠,但必须手术操作规范,熟悉解剖,提高手术技巧,才可避免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8月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Nakai分级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7%,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1.
魏奇 《中外医疗》2016,(25):39-41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aricose, VA﹚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VA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3﹚与B组(n=43﹚,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行腹腔镜VA高位结扎术,B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止痛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30.12±3.38﹚mL、手术时间(37.39±4.25﹚min、术后住院时间(3.93±0.08﹚d均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62.61±6.42﹚mL、手术时间(45.78±4.63﹚min、术后住院时间(7.01±0.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使用止痛药物比例(9.30%﹚低于B组(41.86%﹚,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3.95%﹚低于B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VA创伤小,出血量小,痛苦少,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VA较为优秀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3种手术路径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ACP)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ACP病人,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路径结合鼻动力系统清除病变,A组21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路径,B组15例经下鼻道开窗路径,C组15例经犬齿窝处开窗路径。结果: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均高于C组(P<0.01),随访12~48个月,3组间病情完全控制和病情部分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情未控制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1和P<0.05)。术后A组2例出现鼻腔粘连,B、C组均无并发症出现,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4例,B组复发1例,C组无复发,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控制ACP复发率,下鼻道开窗及犬齿窝路径可使ACP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犬齿窝处开窗路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获得较好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创无头加压螺钉(headless compression screw,HCS)与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骨折患者56例,15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的患者为A组,18例实施关节镜下微创HCS内固定术患者为B组,23例进行关节镜下微创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术患者为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9.3+8.4)min、(52.2+7.3)min、(61.5+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5+8.7)mL、(34.4+5.8)mL、(35.6+4.9)mL,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以及骨折复位优良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26.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术后感染2例,内固定物脱落1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B组和C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术结合HCS用于髌骨横型骨折、结合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肾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行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B组行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C组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对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0.01)。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67%;3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相对于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耗时更短,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3月_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5.65±14.52﹚min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3.02±19.5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26±2.36﹚h,术后排气时间(19.26±4.69﹚h、住院时间[(4.68±1.6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政宇  刘牧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59-1661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25例行腹腔镜手术,归为观察组;25例行开腹手术,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6±16.1)ml显著少于对照组(56.2±22.7)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7±0.3)d显著小于对照组(3.6±1.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10.8±2.5)d显著小于对照组(17.0±5.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总发生率(8.0%)显著优于对照组(2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短期疗效显著,并且具有安全性,但对于进展时期的患者,要仔细术前评估,认真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诸暨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例与B组46例。A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B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前和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t=13.277、11.276、7.030、9.805,对照组:t=31.329、20.858、19.024、21.154,均P<0.05);A组治疗后ALP、ALT、TBIL、AST低于B组(t=21.720、11.340、11.588、11.277,均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立军 《中外医疗》2016,(14):139-14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从而可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手术病历资料及治疗情况,其中甲组:经皮微创技术植入钢板,48例;乙组:交锁髓内钉,52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甲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明显短(少)于乙组,P<0.05;然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率8.33%,明显低于乙组30.77%,P<0.05。甲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1.67%,明显高于乙组69.23%,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植入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因此可建议作为临床手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7±8.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0.8)d及住院时间(6.9±1.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4.6±9.8) mL、(4.1±0.9)d、(13.9±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138.4±10.1) min与对照组(142.5±11.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2.0%低于对照组的4.4%,但无显著差(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符合该手术条件患者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