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罗伟  李靖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96-6996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对慢性乙醇中毒性神经疾病(chronic alcoholic neuropathy,CAN)的评估意义。方法 对42例CAN患者进行了瞬目反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AN组异常18例(43%),以R1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为主,R1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瞬目反射是CAN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客观评价中枢神经受损的性质、程度和部位。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对面神经炎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2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的检测,并在治疗3个月后对24例患者进行复查。结果:瞬目反射患侧R1、R2和R2’缺如12例,R1、R2和R2’潜伏期延长30例,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28例,缺如1例,异常率为69.1%。瞬目反射异常率明显高于面神经电图(P<0.01)。复查时,R1瞬目反射各波缺如的8例患者中2例可检出波形,好转率为25%;原来R1延长的16例患者中10例恢复正常,好转率为62.5%;后一类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前一类患者(P<0.05)。结论:瞬目反射可以作为面神经炎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瞬目反射的电生理变化。方法 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颈部向左侧扭转)瞬目反射双侧R1、R2潜伏期、波幅高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R1波幅高正常,双侧R1、R2潜伏期、R1波幅高无统计学差异,斜颈同侧R2波幅高于对侧,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颈部向左侧扭转时R1、R2潜伏期,R1、R2波幅高双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正常,提示该反射弧结构完整,斜颈同侧R2波幅高于对侧表明该侧上段延髓的外侧、桥脑中间神经元过度兴奋,痉挛性斜颈患者存在脑干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瞬目反射在脑干卒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湘 《临床荟萃》2003,18(7):372-373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在脑干卒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 30例健康成人及 2 8例脑干卒中患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 ,并且所有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并将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患者组R1、R2 、R2 ′潜伏期均值分别为 (11.1± 1.5 )ms、(35 .9± 3.9)ms、(35 .0± 3.75 )ms ,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1) ,并且瞬目反射的异常无特异性。结论 瞬目反射对脑干卒中患者的敏感性较高 ,并可为临床脑干损害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单脉冲与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单双脉冲刺激的对比研究以寻找出提高瞬目反射阳性率的最佳物理刺激方法,如双脉冲刺激时间间隔、刺激强度,初步探讨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的机制。方法:用单脉冲和双脉冲两种刺激检测14例健康试验者的瞬目反射,统计出两种刺激方式下瞬目反射R1,R2,R2’的潜伏期与波幅的均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脉冲刺激其R1,R2,R2'潜伏期无改变,但双脉冲刺激瞬目反射R1,R2,R2'波幅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R1波幅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双脉冲瞬目反射检测有助于提高瞬目反射阳性率,短间隔双脉冲刺激可使脑干神经环路的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有症状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对该两组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C组)进行双侧瞬目反射检查。结果与C组比较,A、B组的各波潜伏期均有延长,以A组的R2、R2潜伏期延长和R1.R2波间期延长最为明显(P<O.01);两组的波幅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O.05)。瞬目反射检查在98例糖尿病患者中总的阳性率为35、71%(35/98),远高于临床体检的阳性率8.16%(8/98)。结论瞬目反射检杏能够可靠地榆测出糖尿病患者颅神经受损的早期及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7.
宋曦  李雯  赖海燕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41-1744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否较牵正散存在优势,以及该方取效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阿昔洛韦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合用牵正散,治疗组合用小续命汤,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积分、临床疗效、面神经电图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2组患者的May积分都显著提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显著缩短,面神经电图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有效的缩短瞬目反射R1潜伏期和面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提升面神经远端运动波幅是小续命汤临床疗效优于牵正散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 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瞬目反射的改变可反映脑干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瞬目反射对糖尿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对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结果 检查200人,400侧次,总的阳性率为45.3%,远远高于单纯症状体征的阳性率(6%)。其中R2、R2'潜伏期和R1-R2波间期延长最为明显。结论 目反射检查能够可靠的检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和脑干受损的早期及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瞬目反射 (BR )的变化。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 3 2例慢肾衰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检测 ,并与 3 5例同龄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肾衰患者组BAEP显示Ⅰ、Ⅲ、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Ⅰ~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 ,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基本正常。BR显示R1 波、R2 波和R2 ’波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肾衰病人存在多发周围性颅神经损害 ,脑干中枢受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方案(泼尼松+泛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抽取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方案(泼尼松+泛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治疗,综合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vs 66.03%,P0.05)。实验组治疗后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2.54±0.53 mv,瞬目反射R1潜伏期(1.44±0.32 ms,对照组治疗后CMAP波幅1.98±0.53 mv,瞬目反射R1潜伏期1.90±0.43 ms,组间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发挥作用,对于此类患者推荐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方法未经治疗的早期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的综合测试,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PD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及Ⅲ-V波峰间潜伏期、I~V波峰间潜伏期和瞬目反射的R2波及R2’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早期存在视觉传导通路和脑干传导通路损害,对PD患者进行多模式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瞬目反射和肌电(EMG)的常规检测方法。结果:瞬目反射主要表现为患者R1,R2波出波率明显减少,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EMG所检的52例病例中,异常40例,阳性率76.9%,表现为患侧额肌或口轮匝肌出现失神经电位。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瞬目反射或是肌电(EMG),就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ell’s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G)检测的意义。方法36例Bell′s麻痹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BR和ENG测定。结果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13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异常率为63.9%。结论BR测定是诊断Bell’s麻痹的敏感指标,同时结合ENG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ell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面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am,ENoG)对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的评估价值。方法:2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14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者5例,余15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提示,10例为近端(茎乳孔内段)损害,5例为远端(茎乳孔外段)损害,5例为较大范围受累。结论:BR检测是诊断Bell麻痹的早期敏感指标,而采用BR,ENoG综合检测Bell麻痹的患者,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瞬以射对糖尿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保凡 《现代康复》2001,5(4):54-54,78
目的:探讨瞬目反应对糖尿病患者颅神经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C地1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瞬目反射检查。结果:共检查200人、400侧次,总的阳性率为45.3%,远远高于单纯症状体征的阳性率(6%)。其中R2、R2^ 潜伏期和R1-R2波间期延长最为明显。结论L目反射检查能够可靠的检测糖尿病患者颅神经和脑干受损的早期及严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 -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瞬目反射的改峦可反映脑干病蛮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Bell''s麻痹患者的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Bell’s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 (BR)、面神经电图 (ENG)、面肌肌电图 (EMG)检测的意义。方法 :6 0例Bell’s麻痹患者进行BR检测 ,同时进行ENG、EMG测定。结果 :患侧R1、R2 及R2 ’缺如者 35例 ,其余2 5例患侧较健侧R1、R2 及R2 ’波潜伏期延长 ,异常率 10 0 %。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早期异常率为 2 5 %。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提示 ,37例表现为近段 (茎乳孔内段 )损害 ,4例为远段 (茎乳孔外段 )损害 ,19例为较大范围损害。结论 :BR测定是诊断Bell’s麻痹的敏感指标 ,采用BR、ENG及EMG综合检测Bell’s麻痹患者 ,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 ,对临床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30例瞬目反射(BR)正常值,并对1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R进行监测。测得健康成人瞬目反射早期反应即R_1的潜伏期为10.50±0.71ms,波幅为251.00±119.00uv,晚期反应其中刺激侧的晚期反应即R_2的相应值为30.30±3.26ms,313.00±147.00uv,对侧晚期反应即R_2相应值为30.39±3.26ms,300±130.00uv,与国内一些作者报告基本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R的各期反应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提示BR监测有助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后循环缺血(P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1例PCI患者为PCI组,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例和后循环梗死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BR和BAEP检查,对比2组相关电生理指标。结果 1 PCI组中,53例(74.6%)BR检测异常,后循环TIA和后循环梗死患者R1、R2、R2'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但两者间各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PCI组中,50例(70.4%)BAEP异常,后循环TIA和后循环梗死患者Ⅰ、Ⅲ、Ⅴ波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检测异常61例(85.9%),高于BR或BAEP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和BAEP均能反映PCI患者脑干供血情况,两者联合检测对PCI早期诊断和脑损伤区定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