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开展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定位研究。方法:收集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分别命名为A和B家系,从中选出26名具有较高遗传学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设定Fas基因为导致家系发病的一个候选基因,选取位于10q23.31上Fas基因周围共约10Mbp范围内与细胞凋亡障碍或肿瘤发生有关的所有已知基因相邻的微卫星标记D10S1687、D10S1765、D10S1735和D10S1562共4个,对这些微卫星位点进行PCR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结果:A家系微卫星标记D10S1765LODZMAX为1.86,D10S1735LODZMAX为1.29,支持连锁;D10S1562LODZMAX为0.42,不排除连锁;在O=0.0~0.10时,D10S1687标记的所有LOD值都小于-2,排除连锁。B家系微卫星标记D10S1765LODZMAX为1.63,D10S1735LODM为1.37,支持连锁;D10S1562LODZMAX为0.25,不排除连锁;在0=0.0~0.10时,D10S1687标记的所有LOD值都小于-2,排除连锁。结论:本研究提示这两个来自福建的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10q23.31上D10S1765与D10S1735两位点间约1Mbp区域。  相似文献   

2.
骶髂螺钉置入S1椎弓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1椎弓根的形态学特点,探讨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方法测量16具尸体骨盆标本双侧S1椎弓根前后缘的高度、深度(S1椎弓根最狭窄处的宽度)、骶翼深度、骶翼高度。测量骨盆出口位X线片上S1椎弓根的高度,并与肉眼解剖比较。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髂骨后缘到骶翼、S1椎弓根、S1椎弓根纵轴的距离、髂骨外板与骶椎前缘皮质的距离。观察S1椎弓根矢状切面,评估置入2枚经S1椎弓根骶髂螺钉的安全区。结果椎弓根前后缘的高度平均为30.2mm、26.Imm,椎弓根深度和骶翼深度平均为27.8mm、45.8mm,骶翼后部平均高度为28.7mm。骨盆出口位X线片上S1椎弓根的平均高度是20mm,小于肉眼解剖测量结果(P<0.0001)。轴位CT图像上,S1椎弓根纵轴在髂骨外板投影点到髂骨后缘的距离平均为32.5mm,到坐骨大切迹最高点的距离平均为38.6mm,髂骨外板到S1椎体前缘皮质的距离平均为105.2mm。结论置入1枚S1椎弓根螺钉是安全的,常规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可能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新型肿瘤标记物P504S蛋白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来辅助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前列腺病理切片,5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中包括35例术前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偶发癌;l5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65例标本都进行P504S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04S在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标本中阳性率为84%,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未见阳性表达。P504S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当Gleason评分大于等于7分时,P504S阳性表达水平较高;而Gleason评分小于7分时,P504S阳性表达水平较低。两组间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P504S蛋白表达检测有助于辅助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特别适合于体积较小的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良恶性鉴别。同时P51MS也有助于前列腺癌的病因研究和探索。关键词P504S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桡神经损伤后行神经松解、缝合和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损伤类型,对25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神经内外松解术、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10年,12例桡神经松解术,11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M3~M4,虎口区刺痛觉S3~S4;10例神经直接缝合者,8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4,虎口区刺痛觉S3~S4;3例神经移植术中,2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4,虎口区刺痛觉S3~S4。结论桡神经损伤早期,根据损伤类型进行合适的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筋膜解剖建立经腋窝无充气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甲状腺疝外科连续收治的行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27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基于颈深筋膜解剖建立手术空间。观察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并于手术后第2天以及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为80.5(60~115)min,手术空间建立时间为18(12~26)min。术中出血5(1~15)m L。术中颈外静脉及属支出血2例,颈前静脉出血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2.5(1~4)d。术后第2天评估锁骨区域感觉恢复评分:S3级221例(80.1%),S2级55例(19.9%),无S4、S3+、S1及S0级病例;术后3个月:S3+/S4级245例(88.8%),S3级30例(10.9%),S2级1例(0.4%);术后6个月:S3+/S4级270例(97.8%),S2级6例(2.2%),无术后皮瓣区域积液。所有病例均完成随访,术后2例病人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随访时声音恢复,术后无淋巴瘘、Horner综合征、出血和胸锁乳突肌肿胀,无复发病例。结论 经腋窝无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吻合腓肠浅动脉的游离小腿后侧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缺损6例。结果 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活,术后10~13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近似正常手掌,两点辨别觉为5mm,感觉为S4;患指感觉恢复为S3两例,S4四例。结论 利用吻合腓肠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及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鼠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选择性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脊髓损伤(SCI)后的膀胱功能重建及建立实验性人工膀胱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10只SCI的SD大鼠进行硬膜外S1~S4骶神经根电刺激,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化,同时通过膀胱内插入测压管并经压力换能器记录膀胱内压的变化。结果:SD大鼠的S1~S4骶神经均参与膀胱神经功能支配,其中以S2骶神经最主要,S1、S3骶神经次之,S4骶神经的支配作用最小。结论:不同的骶神经根对膀胱平滑肌的支配效能不同,利用膀胱平滑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根进行人工电刺激排尿或通过神经吻合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对提高SCI后的膀胱排尿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美学美容》2010,(4):66-66
男人想要S形女人,您推荐的4S定向速瘦站,是这么简单。您想要什么?请看医缇雅为刷牙减肥、针对性消脂,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5S1间盘突出症(IDH)成功实施介入治疗的不同方法。方法分析患者髂嵴与L5S1椎间隙的关系,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穿剌针平行进入L5S1间隙中部者,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穿剌针无法进入L5S1间隙或进入较浅者,用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CNL);多数的L5S1 IDH患者,穿剌针斜行进入,用双介入疗法(DIT,PLD CNL):结果PLD术25例.CNL8例,DIT(PLD CNL)52例,均获成功,总有效率(优 良)为94.12%(80/85),无效5.88%(5/85)。结论介入治疗L5S1 IDH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应根据髂嵴与L5S1关系选择方法,大多数L5S1 IDH患者,可采用DIT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四组: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ug组(S1、S2、S3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S1、S2、S3组0.75%罗哌卡因13ml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均为2m1)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建立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量一效关系方程,计算ED50和ED95。结果与L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S2、S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S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P〈0.01);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ED50为11.21μg(95%可信区间为8、42~13.45μg),ED95为22.16μg(95%可信区间为17.63~38.11μg)。结论子宫切除术病人混合20,30μg舒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与PKD2基因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DNA D4S1534、D4S1542、D4S423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方法,对80名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市汉族志愿者进行了上述3个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在上述人群中,发现D4S1534、D4S1542和D4S423分别有9、4和12种等位基因片段,其长度分别在144—160bP、211—217bP和103—125bP之间,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62和0.849,0.462和0.448,0.900和0.898,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D4S1534、D4S1542和D4S423在上海市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是理想的遗传标记,可用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遗传异质性研究及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通路之一。本实验通过对1号染色体1p36.33~36.31、1q31.1~32、1区域进行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分析,以发现更精确的高频杂合缺失区域。方法在1p36.33~36.31、1q31.1~32.1区域分别选择7个、6个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产物在电泳后进行LOH分析。LOH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p36.33~36.3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31.47%,以D1S243位点最高,为47.22%(34/72),最低是D1S1347,为7.35%(5/68)。存在两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p36.33)以及D1S468-D1S2660区域(1p36.32~36.31)。1q31.1~32.1区域平均杂合缺失率是22.98%,以D1S2622位点最高,为36.73%(18/49),最低是D1S412,为16.42%(11/67)。更精确的缺失范围定位在D1S413和D1S2622之间(1q31.3—32.1),大约2cm的遗传距离范围内。1p36.33~36.31、1q31.1~32.1区域各位点的杂合缺失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以及Dukes分期无显著相关。提示该区域上的杂合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结论1号染色体上存在3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域,D1S243位点(1cm)、D1S468和D1S2660位点之间(3cm)以及D1S413和D1S2622之间(2cm),提示在这些区域存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S100A4细胞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细胞内定位及其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离10对新鲜胃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的核蛋白及浆蛋白,用蛋白印迹法检测S100A4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1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20例转移性淋巴结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4蛋白在胃癌组织细胞核的表达阳性率为24.4%(32/131)。细胞浆表达阳性率为38.2%(50/131)。在32例S100A4核表达阳性的胃癌病例中,30例(93.8%)有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100A4细胞核表达阳性率(29.1%)显著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S100A4细胞核表达的阳性率(7.1%)(P=0.016)。结论在胃癌组织中发现细胞核表达S100A4,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63、P504S和Survivin在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种标记物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联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94例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进行P63、P504S和Survivin联合检测。结果 3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基底细胞的细胞核P63染色皆呈阳性,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浆P504S和Survivin染色皆呈阴性。61例前列腺癌(PCa)组织基底细胞的细胞核P63染色均呈阴性,细胞浆P504S染色均呈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95.31%(61/64);44例前列腺七皮细胞的胞浆Survivin染色呈阳性(包括两例局部显示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68.75%(44/64)。三种标记物在BPH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中P504S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Survivin,同时发现Survivin在癌术后转移组织中的表达较P504S有增强的趋势。结论 P63阴性表达和P504S阳性表达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而Survivin阳性表达趋势可能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前列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P63、P504S和Survivin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桡神经损伤后行神经松解,缝合和移植术的疗效。方法 46例桡神经损伤根据损伤类型。采用神经内,外松解术,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至10年,21例桡神经松解术中,17例的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虎口区感觉为S4。19例神经直接缝合者14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16例虎口区感觉为S4。6例神经移植者5例伸腕、伸拇,伸指肌力为M3-M5。虎口区感觉达S4。结论 桡神经损伤早期根据其损伤类型进行合适的手术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调查微生物检测确定为S.m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全,骸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6例S.m引起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对多种抗徨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对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肺部,需考虑到S.m感染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两条神经的初步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用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2条上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2种移位修复的方法。(1)合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尺神经近端分2股分别和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缝合,共5例。(2)分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共3例。结果合干法4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1例尚在随访中。正中神经运动:2例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M3。2例屈腕肌力为M1。正中神经感觉:3例为S2,1例为S0。桡神经运动:2例伸腕、伸指肌力为M2。1例伸肘肌力为M2,1例伸腕肌力为M1。桡神经感觉:1例为S2,1例为S1,2例为S0。分干法1例术后随访15个月,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为M3。正中神经感觉为是。肌皮神经:屈肘肌力为M3。另2例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结论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上肢2条主要神经的新术式,初步应用结果证实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外周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对外周神经损伤采用神经松解19例,神经吻合41例,神经移植8例。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按6级法评定标准:M4.5S4属优、M3S3良、M2S2可、M1.0S1为差。其中优32例,良18例,可14例,差4例,优良率73.5%。结论:外周神经手术最好3个月内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挫伤行神经松解术,神经断裂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的疗效差,但对修复部分感觉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AIcalase碱性蛋白酶在酶凝大豆蛋白7S,11S组分和不同配比的7S和11S组分的混合物的过程中温度、酶的添加量对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S和11S的酶凝反应均受温度和加酶量的综合影响,低温均有利于两者的凝胶:20~40℃下都能得到较高的凝胶强度;在各个温度下两者也都有一个最适的酶添加量.两者相比较:温度对11S的影响更为明显,相同条件下11S所形成的凝胶强度要比7S大.11S是使大豆蛋白胶凝的主要组分,7S是影响胶凝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9S调节复合体蛋白在烫伤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大鼠骨骼肌19S调节复合体,并常规免疫制备其抗体。制作Wistar大鼠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烫伤组,设伤后1、2、3、5、7d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用固相免疫印迹法测定19S调节复合体含量的变化。另取64只烫伤大鼠,行19S抗体注射实验,分为:注射组,由尾静脉分两次注射纯化的19S抗体(3mg/kg),分别于注射后第1、2、3天处死;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等渗盐水,其余处理同注射组。测定烫伤大鼠骨骼肌中酪氨酸的释放速率。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的19S调节复合体。从烫伤后第1天起,与对照组比较,大鼠骨骼肌中的19S调节复合体含量开始明显增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速率也在伤后第2天显增强,大鼠骨骼肌中的19S调节复合体含量开始明显增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速率也在伤后第2天显增强,19S抗体则能明显抑制蛋白质降解的增加。结论:烧伤刺激可上调骨骼肌19S调节复合体的蛋白水平,从而激活26S蛋白酶复合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这可能是烧伤后负氮平衡的发生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