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日成  俞宙  郭振辉  孙杰 《心脏杂志》2016,28(2):179-181
目的 观察和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过滤(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期间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肾功能不全行PCI的老年患者,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分为CVVH组(30例)与常规水化组(30例)。CVVH组术前4 h及术后18 h给予CVVH,常规水化组术前12 h及术后12 h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24 h、72 h和1 周的血肌酐,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率。并随防6个月,观察和分析进入持续血透、非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PCI手术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即刻、24 h、72 h和1周血肌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CVVH组CIN发生率7%,常规水化组3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5.6±1.2)个月,CVVH组需维持血透1例、常规水化组7例,CVVH组新发心血管事件1例,常规水化组6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行CVVH可以显著减少CIN、维持血透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水化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收治的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378例,随机分为强化口服水化组(实验组)108例和常规水化组(对照组)270例。两组均在就诊即刻、急诊PCI治疗后24 h、48 h及72 h测定血肌酐值、尿素氮浓度,计算相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急诊PCI治疗后72 h比较两组CIN、术后心功能不全等发病率。结果实验组6 h口服水量为(934±317)mL,对照组6 h口服水量为(307±172)mL。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30)mL vs.对照组(104±31)mL,P0.05]。两组24 h静脉总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3±391)mL vs.(823±450)mL,P0.05]。急诊PCI治疗后72 h内CIN发病率:实验组11例,发病率10.19%;对照组59例,发病率21.85%,两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急诊PCI治疗后6 h应用强化口服水化方案可有效减少急诊PCI治疗后CIN的发病率,并且口服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纳入80例ACS合并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观察组采用择期PCI。随访6月,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结果两组靶血管数目、管腔直径狭窄率、支架置入数目和平均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MACE、CIN明显低于对照组,MPAR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前和治疗后FBG、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TLR-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合并DN患者选择择期PCI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MACE、CIN,改善血糖和肾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问题。方法择期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250例,随机分成强化阿托伐他汀组(强化组)和常规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各125例。两组患者在水化的基础上在PCI术前3 d,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和10 mg/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记录两组CIN的发病率、住院中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1)强化组125例患者,发生CIN3例(2.4%);常规组125例患者,发生CIN12例(9.6%),两组CIN发病率差异显著(χ~2=5.7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亦表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是CIN的保护因素(OR=0.079,95%CI 0.009~0.725,P=0.025)。(2)强化组与常规组的PCI术前血BUN、Scr、Ccr、eGFR、β2-MG、hs-CRP、IL-6、TNF-α、AL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术后72 h,两组β2-MG、hs-CRP、IL-6、TNF-α较PCI术前增高;Ccr、eGFR较PCI术前降低(P<0.05)。(3)PCI术后72 h,强化组β2-MG、hs-CRP、IL-6、TNF-α的水平低于常规组;Ccr、eGFR则高于常规组(P<0.05)。(4)两组PCI术后72 h ALT较PCI术前未见明显的升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减少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益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他汀抗炎症作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拟行PCI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35例)、强化他汀组(31例)、水化组(23例)。强化组住院期间予阿托伐他40 mg/d,水化组围术期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浓度均较术前有升高,强化他汀组PCI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术前轻微下降,水化组PCI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变化值与强化他汀组、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他汀组与水化组之间Scr、BUN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措施(包括强化他汀和水化治疗)是CIN的保护因素(OR=8.274,95%CI:2.254~30.37,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使用对比剂的患者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结果可能与水化治疗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UAP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4)、曲美他嗪组(n=33)、川芎嗪组(n=33)及曲美他嗪联合川芎嗪组(n=35),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其中,对照组给予标准水化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术前48 h内口服20 mg曲美他嗪,3/d,至术后第3 d),川芎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术前48 h内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1/d,至术后第3 d),曲美他嗪联合川芎嗪组则给予曲美他嗪组及川芎嗪组的治疗方案,剂量同上。观察四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72 h的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对比四组患者术后30 d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术前血肌酐及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和川芎嗪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血肌酐均低于曲美他嗪组和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和川芎嗪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eGF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eGFR均高于曲美他嗪组和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的发生率: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川芎嗪组曲美他嗪联合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72,P=0.043)。30 d及6个月MACE发生率: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川芎嗪组曲美他嗪联合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川芎嗪能有效治疗UAP患者,减少CIN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择期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简称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刻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钙,随后40 mg/d,术前均给予水化治疗。序贯治疗组术前6 h内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术前未追加阿托伐他汀钙。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48 h测定并比较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 Scr和Cc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序贯治疗组术后24 h、48 h Scr和Ccr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24 h Scr和Ccr无明显变化,术后48 h Scr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24 h比较,两组术后48 h Scr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P=0.00)。所有CIN患者术后7~10天Scr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比15%,P=0.585)。结论对于术前已使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调脂方案患者,围手术期再次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治疗并不能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风险预测因子并建立PCI治疗前新型CIN预测模型。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AG或者PCI治疗,且年龄≥18岁的患者,共1 981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选择在单因素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或者既往报道的独立预测因子作为CIN预测模型的候选变量。结果 CIN的发病率为2.73%(57/1 981)。与非CIN组患者相比,CIN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尿素氮、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等实验室测量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白蛋白、术前肌酐5项指标建立新的术前CIN预测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与Mehran评分相比,有更好的预测CAG后CIN结局效能(0.8815 vs. 0.8060,P0.001),内部验证预测性能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简单易用的风险评分工具,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良好判别能力。与经典Mehran评分相比,能更好地预测CAG后CIN结局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和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28例接受择期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他汀治疗组(SSG,n=115)和强化他汀治疗组(ISG,n=113)。于PCI术前7d开始,SSG组患者口服20mg/d辛伐他汀,ISG组患者则口服80mg/d辛伐他汀。于PCI术前、术后24、48h分别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于PCI术前、术后24h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 PCI后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并于术后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术后48hISG组血肌酐水平显著回降(与术后24h比较P0.001)至术前水平(P=0.94),而SSG组血肌酐水平未显著回降(与术后24h比,P=0.11)。PCI术后24、48h,ISG组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SSG组(术后24h,P0.05;术后48hP0.001)。PCI术后,两组肌酐清除率均显著降低,最低值出现在术后24h,然后逐渐回升。术后48h,SSG组肌酐清除率显著回升(与术后24h相比,P=0.03),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01),而ISG组术后48h显著回升(与术后24h相比,P0.001)并恢复到术前水平(P=0.87),在术后24、48h,ISG组肌酐清除率的回升程度均显著高于SSG组(均P0.001)。虽然PCI术后血清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1),但ISG组低于SSG组(均P0.001)。结论与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相比,PCI前使用强化剂量他汀治疗可进一步保护PCI术后肾脏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这种益处伴随有血清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剂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1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入选患者术前12 h开始水化治疗,按照1~1.5 ml/(kg·h)输入生理盐水和5%NaHCO3注射液(125 ml),术后继续维持生理盐水输入12 h.CAG前24 h、后72 h分别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双肾GFR、血BUN、Scr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进一步证实了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剂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碳酸氢钠水化疗法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通市海安县人民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碳酸氢钠水化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 h血肌酐(Scr)、血尿酸(BUA)、胱抑素C(Cys-C)水平及CIN发生率;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24 h两组患者Scr、BUA、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Scr、BUA、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造影剂用量、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24 h Cys-C水平及水化疗法是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碳酸氢钠水化疗法预防脑血管介入术患者CIN的效果较好;应关注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Cys-C水平升高的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并合理使用造影剂,选用合适的水化疗法,以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规水化治疗情况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于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给予0.9%氯化钠以1.5 mL/(kg.h)静点水化治疗,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72 h内血肌酐值,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择期冠脉介入患者CIN发生率为8.33%(18/216),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年龄升高、更多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下降、术中对比剂用量增多(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eGFR<60 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150 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常规水化治疗下冠脉介入患者仍有8.33%发生CIN,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下降及对比剂用量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并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予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观察其预防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疗效及总体预后。方法纳入79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I~III级,血肌酐177μmol/L]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其中36例于PCI治疗后行CRRT(后CRRT组),33例于PCI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CRRT(前-后CRRT组),其余10例为对照组,不予CRRT,仅予静脉水化及常规药物治疗。CRRT模式均为血液透析滤过,于术前8 h内和(或)术后12 h内进行。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术前用Mehran法进行CIN的风险评分,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予以Gensini评分。评估住院期间血清肌酐、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apelin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CIN的发病率。1.5年后随访,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前-后CRRT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内,前-后CRRT组肾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CRRT组500 d内随访终点(composite endpoint,CEP)发生率显著低于后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长期预后相似。结论心肾功能不全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RRT可能降低CIN的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入选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拟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150例,常规治疗组150例。其中前列地尔组给予20μg前列地尔+水化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单纯水化治疗。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3d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组患者CIN发病情况,记录前列地尔组低血压不良事件。结果前列地尔组PCI术后CRP[(1.28±1.28)mg/L vs(1.66±1.72)mg/L]、IL-6[(136.42±43.76)ng/L vs(141.26±65.70)ng/L]、SOD[(2.05±1.48)mg/L vs(2.38±1.41)mg/L]、GPX[(6.46±2.32)μg/L vs(6.94±2.09)μg/L)]、24h尿蛋白[(189.55±87.56)mg vs(197.51±89.62)mg]、CIN发病率[(2.7%vs8.7%)]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97.75±27.20)ml/min vs(91.70±17.85)ml/min]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后CRP、IL-6、SOD、GPX、24h尿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TNF-α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地尔具有保护接受PCI术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对CIN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IN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入院后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08例,其中并发高血压病118例、并发糖尿病106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2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4例,检测术前及术后4、24、48和72 h血清肌酐(SCr)、尿NGAL的含量,对CIN进行诊断性评价。观察CIN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至出院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结果 20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CIN31例,CIN发生率为14.9%;CIN组糖尿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以及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和非CIN组术前尿NGAL含量水平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IN组术后4 h尿NGAL开始升高,且逐渐升高至72 h,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IN组术后尿NGAL较术前升高不明显;两组术后同时段尿NGAL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尿NGAL各时段4、24、48和72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946、0.957和0.975,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术后SCr各时段相应的AUC分别为0.588、0.562、0.842和0.879,诊断CIN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低于尿NGAL。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60 ml/(min·1.73 m2)]、NGAL、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糖化血红蛋白(>9.5%)是CIN的危险因素。 结论 尿NGAL对PCI治疗术后CIN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发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等为CIN的相关因素。发生CIN后MACE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倾向评分配比分析探讨充分水化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所致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993例行CA或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是否按照2006年"国际对比剂肾病专家共识"建议的方案进行了水化处理将上述患者分为充分水化(48例)和未行水化(共3945例)两类,而后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从未行水化患者中筛选出与充分水化患者匹配的等数量(48例)患者,构成了本研究的充分水化组及未水化组(各48例)。观察并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术后CIN发生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未水化组的CIN发病率为16.7%(8/48例),充分水化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未水化组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充分水化组为0,但两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充分水化处理可有效预防CIN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小板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经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28 d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和P2Y12反应单位(P2Y12 reaction units,PRU)及相关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随访30 d,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28 d,替格瑞洛组PAR及PRU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24 h炎性指标(CRP和IL-6)达到峰值。治疗后24 h、7 d、28 d,替格瑞洛组CRP和IL-6浓度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0 d,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PCI治疗后血小板功能和降低炎症水平,提高近期临床预后,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他汀组(42例)和非他汀组(144例),收集其PCI治疗前和治疗后48~72 h内的血清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186例患者中34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8.3%;他汀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vs.21.5%,P〈0.05)。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3±26.0)μmol/L vs.(101.5±28.4)μmol/L,P〈0.05]。术后他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5±21.1)mL/min vs.(63.9±18.2)mL/min,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OR 0.48,95%CI 0.11~0.89,P〈0.05)和肾功能不全(基线内生肌酐清除率〈60 mL/min)、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是CIN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AMI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保护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提示术前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可能具有预防CI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提前实施水化并调整水化液体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对比剂性肾病的发生率。方法将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I组:中青年组(37例)、II组:老年组(7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2 h开始静脉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及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 mL/d,比较两组CIN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ehran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间CI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前即开始行水化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不同年龄组患者CIN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和静脉两种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CIN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水化组和静脉水化组,口服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饮水1 500ml,静脉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以1ml.kg-1.h-1速度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测定术前,术后6、24、48和72h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术前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术后48、72h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测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β2微球蛋白在PCI术后48、72h升高,静脉水化较口服水化在CIN中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