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在2型糖尿病(DM)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血清浓度变化。探讨血清CRP、IL-6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2型DM患者(伴或不伴大血管病变各30例)及29例对照组体检健康者血清CRP、IL-6水平。结果 (1)2型DM伴有或不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2)2型DM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不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RP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成负相关(P〈0.05)。CRP水平与空腹、餐后2h血糖正相关(P〈0.05,P〈0.01),与病程、GHbA1C、IL-6证相关(P〈0.01)。IL-6与餐后2h血糖正相关(P〈0.05)。结论 CRP、IL-6在2型DM发病过程、病情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白塞病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12、IL-6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白塞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白塞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IFN-γ、IL-12、IL-6的表达。结果白塞病组中血清IFN-γ、IL-12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FN-γ、IL-12血清水平在白塞病活动纽与缓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水平在活动组与缓解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塞病纽与对照组之间IL-6/IL-12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Th1型与Th2型免疫反应均增强,但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破坏了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与白塞病发病及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孙燕 《现代保健》2010,(10):12-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在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丹红注射液无明显毒副作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清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与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85,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及改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各细胞因子浓度,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FCP)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升高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凡 《现代保健》2010,(35):52-53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A组)32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大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发病中,T辅助细胞(Th)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技术检测30例CITP患儿疾病活动期及治疗达完全缓解后,血清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5,IL-10和Th3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结果①在疾病活动期,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IL-5和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降低,其中IL-4和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h1/Th2,(IL-2+IFN-γ)/(IL-4+IL-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与患儿外周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R=0.2515,P=0.0174);血清TGF-β1较对照组减少(P〈0.01)。②治疗缓解期,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较疾病活动期明显升高,Th1/Th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清TGF-β1明显增加,显著高于疾病活动期(P〈0.01)。结论CITP患儿存在异常的淋巴细胞极化状态,是一种Th1类优势疾病。疾病活动期,患儿具有Th1细胞因子活动模式,在疾病缓解期,Th1向Th2模式迁移,血清TGF-β1明显增加,Th3与Th2细胞协同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血小板逐渐上升。控制CITP中细胞因子反应,可能是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伴2型糖尿病组(42例)和不伴糖尿病组(85例),与正常对照组55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8。结果:伴2型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不伴糖尿病组相比,伴2型糖尿病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可能是其易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对这类人群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GF-β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LP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OLP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根据Bresalier半定量公式计算TGF-β1的平均染色强度。结果糜烂型OLP中TGF-β1平均染色强度与非糜烂型OL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糜烂型OLP与口腔正常黏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糜烂型OLP与口腔正常黏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的减少可能与OLP发病有关。TGF-β1可能参与了OLP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对照组)(血压〈120/80mmHg,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B组(正常高值血压+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C组(正常高值血压+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组)60例。ELISA法测定TGF-β1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体重质量指数(BMI)。结果B组和C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1、2.147,P〈0.05),C组TGF-β1水平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收缩压间呈正相关(r=0.279,P=0.047)。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TGF-β1可能介导了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0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留取24h尿液采用散色比浊法测定尿蛋白,并计算UAER。其中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P〈0.05);且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2例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GF-β1水平及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HBeAg阴性慢乙肝组IFN-γ、IL-4、IL-10、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或P〈0.01)。中度组IL-4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5),IFN-γ和IL-10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IFN-γ、IL-4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值分别〈0.01、〈0.05、〈0.05),IL-10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P值〈0.01),IL-4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P值均〈0.05),IL-10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调,IFN-γ、IL-4、IL-10和TGF-β1均参与了HBeAg阴性慢乙肝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脂蛋白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与脂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I期和Ⅱ期)、对照组30名测定外周血瘦素、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II期与I期比较,血清瘦素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07、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6,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瘦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表达,三者变化与血压分级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水平与脂蛋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MAU)定量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4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CRP水平随尿白蛋白、血肌酐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逐渐增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向敏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2):246-24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P-选择素(P—se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及30例正常人的CRP、P—sel及ICAM-1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肾病患者(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患者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CRP与P-sel或IACM-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由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长期低度炎症反应,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升高,检测其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06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20例胃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血清TGF-β1 、TNF-α及IL-2进行检测,同时以同期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TGF-β1 、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手术后趋于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TGF-β1 、TNF-α及IL-2水平变化明显,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L-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大血管病变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κB)的表达水平,探讨糖尿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3组),41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G2组)及30例对照组(G1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G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和血浆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2组、G1组(P〈0.01),G2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G3、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与血浆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76,0.283,0.302,P〈0.05)。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表达的增加,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参与了糖尿病周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生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31-132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体内的关系。方法将48例2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各24例,同时用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其血糖、血清HGF、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DM组和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血浆内皮素(E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DM组比较,伴血管病变的DM组血清HGF、NO和血浆ET改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GF水平与患者的ET水平呈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和-0.675,P均〈0.01)。结论血清HGF水平反映了2型DM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可用于临床上监测DM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肛塞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清TNF-α、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值分别为5.16、4.8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效果均优于一个疗程(X2值分别为15.50、10.3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t值分别为2.45、1.74,均P〈0.05),而血清IL-2水平均上升(t值分别为4.04、1.75,均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发现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3.84,P〈0.05),而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上升(t=4.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部胀痛、下腹部胀痛、盆腔压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r值分别6.24、5.34、5.04,均P〈0.05),两组白带量增多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结论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清TNF—α和IL-2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IL-15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IL15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91例RA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1、IL-15的水平。结果RA非活动组和RA活动组的血清IL-1、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的血清IL-1、IL-15水平高于RA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1例RA患者中血清IL-1、IL-15水平显著相关(r=0.813,P〈0.05)。结论IL-1、IL-15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检测RA患者中血清IL-1、IL-15的水平,有利于监测RA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