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法 设计母婴识别卡并将其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中.结果 母婴识别卡的应用能有效地防范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或家属交接新生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保证了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结论 有效地防范产科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增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安全意识、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的部门及隐患类型,寻找相应预防措施,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12月所有新生儿资料,共1 598例,其中产房组(自然分娩)959人,手术室组(剖宫产分娩)639人,产科病区组1 538人,新生儿科188人(手术室直接转入4人,病区转入128人,产房转入新生儿科56人),分析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的各部门及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1 598例新生儿,共发生新生儿安全隐患42例,发生率为占2.63%。产房组、手术室组、产科病区组、新生儿科安全隐患发生率分别为:1.04%、0.63%、1.040%、6.38%。产房组、手术室组、产科病区组、新生儿科发生安全隐患的类型占各组构成比最多的分别是:高危新生儿急救处理、技术水平、腕带脱落、管理路径不当。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而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发生的类型,找到各部门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尽量减少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994年 8月 14日~ 31日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在我院发生了一次流行 ,现将此病在我院母婴同室产科病区中发病的情况总结如下 ,以便为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所涉及的孕产妇均无产科并发症 ,我院产科病区全部实行母婴同室 ,即孕妇分娩后与其出生正常的新生儿 2 4h在一起 ,以利母乳喂养。高危新生儿病区内因内科病治愈的新生儿也可转入母婴同室。患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组新生儿与未患此病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及出生方式均基本相同。我们把每位住院孕妇 (分娩后称产妇 )与其分娩的住院新生儿 (两例为双胎新生儿 ,其…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文献报告较多,但均基于新生儿病房的资料。近年来我国普遍创建爱婴医院,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同室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有了明显变化,有关文献报告甚少。为了解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高服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寻找降低该病发生的措施,现就我院产科1997年1月~12月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1997年1月~12月间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区1319例新生儿中,共检出新生儿高脸红素血症162例t不包括特护婴儿室中的危重新生儿)。母婴同室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在基层医院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母婴同室病区2010年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不良事件、护理安全隐患等进行原因分析,确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目标,2011年我们对母婴同室病区应用护理安全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比较2011年和2010年母婴同室病区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2011年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安全隐患均明显低于2010年,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病区进行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将2 56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分为两组,2006年1~12月的1 30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2007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1 260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为早期护理干预组。早期护理干预组用0.5%碘伏作脐部皮肤消毒,加强产房沐浴室监护,对产妇、家属进行脐部护理宣教和指导。常规组产房沐浴室人员与病区护士一起轮班、接产、洗婴,用75%酒精消毒脐部皮肤。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干预护理组的护理方法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加强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消毒隔离的监测,脐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能有效减少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回避产房护理风险,降低产房护理缺陷,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产科护士长夜间轮流值班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改变夜间无管理者约束的松懈状态,让助产士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对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通过现场指出风险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达到回避产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结果通过护士长夜间值班,明确了助产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住院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将产科护士长夜间值班运用到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降低产房护理缺陷,保证产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产房护理风险,保证医患安全。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措施,规范产房护理管理工作。结果产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将有利于减少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结论医院应在注意质量的同时,加强和规范产房安全管理,才能保证产房各项工作的平安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92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创建爱婴医院,主要目的是支持母乳喂养,改革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医院制度,在产科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打破母婴分离的婴儿室制度,实行24h母亲和婴儿在一起,所以如何做好新生儿的护理是产科最重要的问题。我院从1993年10月至2007年12月实行母婴同室后,共收住母婴同室新生儿21432名,由于护士护理精心,护理措施得当,无一例医疗纠纷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产房护理风险,保证医患安全。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措施,规范产房护理管理工作。结果产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将有利于减少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结论医院应在注意质量的同时,加强和规范产房安全管理,才能保证产房各项工作的平安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郑明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69-2270
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92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创建爱婴医院,主要目的是支持母乳喂养,改革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医院制度,在产科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打破母婴分离的婴儿室制度,实行24h母亲和婴儿在一起,所以如何做好新生儿的护理是产科最重要的问题。我院从1993年10月至2007年12月实行母婴同室后,共收住母婴同室新生儿21432名,由于护士护理精心,护理措施得当,无一例医疗纠纷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产科质量,更要求做到优育优生,母婴安全.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生的场所,助产士肩负着母婴二代人的健康和安全.而产房工作节奏急、变化快、要求高,助产士与产妇、婴儿接触时间最多,很多诊断、处理都由助产士来完成,所以产房工作存在很大风险.保证母婴安全,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一定要做好产房护理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产房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化,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观察和处理不当则随时危及母婴生命,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加强产房安全管理,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近年来产房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采取的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降低产科病区护理风险,保证孕产妇与新生儿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比较风险管理前后,产科病区护理服务、护理质控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变化情况。结果:孕产妇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控平均分数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纠纷率、差错发生率和护理风险事件下降显著。结论:对产科病区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可使护理服务和护理质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母婴同室病房细菌数量的多少,对母婴健康有着直接影响,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创造安全、优美的休养环境,是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母婴同室病区共有11个病房,均带有卫生间。每个病房面积为15m2,卫生间...  相似文献   

17.
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茹 《医学争鸣》2005,26(Z1):71-71
0引言 自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婴同室在全国已逐步推广.我院自2000年实行母婴同室,我们体会其优点是:及时按婴儿的需要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但产妇和家属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窒息、呛咳、烫伤、捂被综合征等,加之母婴同室病房探视人员较多,对病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管理方面,应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50例,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结果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相关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现代产科护理模式发展的重要方法,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突出人文关怀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寻求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200例母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使产妇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利平  张亚楠 《大家健康》2016,(11):196-19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中对孕妇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既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能使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知识,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