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浙江省名中医盛丽先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HSP具有独到的见解,临床收效颇丰。本研究收集盛丽先教授的1020份医案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和聚类分析等,总结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HSP的用药规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纳入2015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盛丽先教授诊治的HSP患儿248例,共计1020诊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和总结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鼻源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盛丽先教授诊治小儿鼻源性UACS的门诊病案共621例,处方数915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采用EDC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聚类、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鼻源性UACS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结果 ①中药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共开方915次,用药170种,应用中药11091味次。使用频次达到500以上的共有六种,分别为甘草、桔梗、浙贝、炒苦杏仁、蝉蜕、白芷,是盛丽先教授临床治疗小儿鼻源性UACS的核心药物。②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置信度降序排列,关联系数最高的组合为“白芷+浙贝+桔梗→甘草 99.19%”。进一步做二阶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是“甘草-桔梗”和“甘草-浙贝”,三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为“桔梗、甘草→浙贝”、“桔梗、甘草→炒苦杏仁”,四阶关联规则以 “浙贝、桔梗、甘草→炒苦杏仁”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不考虑先后顺序,浙贝、桔梗、甘草、炒苦杏仁四者配伍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排在前四位,是盛丽先教授自拟用治小儿各种咳嗽的基础方“治咳六味汤”的重要组成。③通过变量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可分别聚为5类、4类、3类,演化出3-5种药物核心组合、数个药对和十余种方剂。④复杂网络分析揭示了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鼻源性UACS时巧用小方和药对,如桔梗-甘草、蝉蜕-僵蚕、桂枝-芍药、川芎-白芷等。结论 ①中药频数分析提示盛丽先教授经验用药的核心药物为甘草、桔梗、浙贝、炒苦杏仁、蝉蜕、白芷。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浙贝、桔梗、甘草、炒苦杏仁四者配伍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排在前四位。②常用的药对为桔梗-甘草、蝉蜕-僵蚕、桂枝-芍药、川芎-白芷、葶苈子-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枳壳-白术等,临床收效满意。③盛丽先教授善于化裁古方,变量聚类分析揭示了其常用的经验方为苍耳子散、疏宣七味汤、治咳六味汤、消食化痰汤等,使验方的有效性、科学性进一步得到验证,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君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用药特点,总结其对本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思路。方法:对张君教授治疗的28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所应用方药情况建立数据库,应用Apriori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提炼出张君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病常用药物20味、药对18对及三联用药6对;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张君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以清热凉血、补阴、补气药物为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所总结出张君教授临床用药特点与其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过程中所提到的小儿体质特点、小儿过敏性紫癜致病因素特点及小儿疾病转归等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清热除湿化瘀汤辩证辅助治疗小儿湿热夹瘀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间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湿热夹瘀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除湿化瘀汤进行辩证辅助治疗,两组患儿的疗程皆为7 d。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主症、次症及皮疹评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清热除湿化瘀汤辩证,治疗小儿湿热夹瘀型过敏性紫癜,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患儿主症、次症及皮疹评分,显著提高了患儿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和演变规律,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阐明瘀毒伤络。脉络瘀阻是过敏性紫殿性肾炎的主要病机,提出活血通络,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一般是由感染、机体过敏等引起的,以全身出血及紫疫、腹痛、便血等为主要症状,在临床上又是极易复发的疾病,严重者可累及患儿的肾脏、胃肠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因素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来我院儿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0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其中的一组饮食控制,主要忌食易过敏、生冷硬性及酸性较大的食物,另一组则顺其自然。方法详细记录以上患儿的各方面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袁斌教授从五脏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方法]通过介绍袁斌教授从"肺脾气虚、心肝有余、肾不足"角度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观点和辨治方法,并附典型验案一例。[结果]袁斌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心肝有余为生理基础,肺脾气虚为病理特点,后期涉及肾阴亏虚。治疗分期而论,急性期辨证为风毒瘀热证,从心肝入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解毒,自拟丹芍方,迁延期辨证为肺脾气虚证,着眼于肺脾肾三脏,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助运、滋阴补肾,选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加减。[结论]袁斌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儿常见的坏死性血管炎之一。临床上有皮肤紫癜型、腹型、关节肿痛型及肾型等改变,腹型紫癜特别是以腹痛为首要症状者,不容易早期作出诊断,很易误诊。本文将我科1998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6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中25例腹型过敏性紫癫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岁~13岁;发病季节:冬、春季16例,夏、秋季9例;发病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者5例,有鱼虾等海产品饮食者3例;全部患儿均有腹痛及皮肤紫癜,腹痛发生于紫癜之前1~3天者11例…  相似文献   

9.
西米替丁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江 《四川医学》2006,27(10):1087-1088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过敏性紫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西米替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在皮肤紫癜、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疾病,中医病名为“紫癜风”。胡晓梅教授分期论治紫癜风,并各宗一方,临证强调祛风与化瘀贯穿全程,疏散与酸收并用,止血与散瘀兼顾,疗效显著,阐述精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归纳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和证治思想。[方法] 收集整理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经李新民教授诊治的7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完整处方。运用SPSS 22.0软件对各类处方使用频率超过1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归纳出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4首常用处方:银翘散化裁、不换金正气散化裁、逍遥散化裁、小柴胡汤化裁。分别对各类处方中使用频率超过1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主要药物组合体4个,4个主要药物组合体与4首处方的高频药物基本吻合。[结论] 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辨证用药思想发现:在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时,主张五脏辨证尤重肺脾,强调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其中,治以宣肺疏风,清热凉血;芳香疏化,调理脾胃;疏肝理脾,柔养和营;以及疏解少阳郁热等法,且时时注意调畅气机,宣肺畅肝,运脾醒脾以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处方轻巧灵活,有主有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单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胸片疗效、生活质量状况、肺功能情况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激素治疗,且患者肺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过敏性紫癜关节型患儿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抗组胺药、葡萄糖酸钙、抗凝治疗等,并行抗感染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自拟祛风化湿通络消癜汤等内服加消肿止痛散淤消癜汤外治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8.4%,总有效率89.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临床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21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10.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仕琦  李冀 《中医学报》2021,36(2):446-44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的组方用药特点,为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经验传承提供参佐。方法:收集筛选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筛选出现频数最高、使用频次≥40次,置信度>0.85的对药。结果:共筛选处方91首,频次≥13次的中药有18味,药物性味以性温、味苦为主,归经主归脾、胃经。其中炙甘草、半夏、海螵蛸、炒白术、砂仁是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使用频次≥40次的两味药物组合有19个,其中半夏-海螵蛸、半夏-炒白术、炒白术-海螵蛸是使用频次最多的对药。结论: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用药经验以健脾燥湿、降逆制酸为主,其核心对药为半夏-海螵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金元时期,中医药学逐渐出现“王道医学”和“霸道医学”,“王道医学”在治病中尤重视调补脾胃;“覇道医学”医者经常使用峻利、毒性大的方药治病,易有流弊。笔者认为在应用“王道医学”时,由于患者所患病证的不同,必要时亦应重视古方中的峻烈、良效之品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化瘀消斑汤组(治疗组)30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及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降低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刘兵  陈惠仁 《河北医学》2013,(11):1664-1667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122例,将伴有肾脏功能损害者选入观察组(49例),将不伴有肾脏功能损害者选入对照组(73例),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诱因及首发症状情况、临床表现及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感染为患儿最常见诱因,比例为52.46%,紫癜为患儿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比例为64.75%。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紫癜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肾脏功能损害。卡方检验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8y、皮疹反复≥4w及血FIB升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反复发生≥4w及血FfB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典型的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皮疹反复发生≥4w及血FIB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变应原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做多元回归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总IgE水平升高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总IgE水平正常的患儿,且皮疹、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补体C3水平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补体C3水平正常的患儿。IgA水平升高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IgA水平正常的患儿,且皮疹、消化道及关节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而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总IgE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住院天数、皮疹、腹痛及关节痛持续天数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补体C3水平仅与腹痛持续天数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而IgA水平与患儿的住院天数、皮疹、关节肿痛及腹痛持续天数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总IgE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和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之一;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总IgE比IgA和补体C3对疾病的预后更有预测价值;HSP患儿存在IgA、总IgE水平升高,同时存在补体C3水平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