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芳 《海南医学》2013,24(13):1928-193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rupura,HSP)患儿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非HSP肾脏损害患儿60例为对照组,HSP肾脏损害患儿2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因素包括男/女比例、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消化道出血、腹痛、关节痛、血WBC、PLT、IgG、FIB、ASO及C3。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对具有显著差异者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皮疹反复≥4周、腹型、IgG、血FIB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疹反复≥4周、腹型、IgG是HSP患儿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HSP肾脏损害危险因素,做好相应预防和随访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损害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比较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与非HSPN患儿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以7~10岁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占44.1%,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占70.6%,最常见的诱因为感染,占52.9%,临床表现以双下肢及臀部皮疹、腹部症状、关节痛常见;本组有31.4%的患儿出现紫癜性肾炎,HSPN组与HSPN组患儿在年龄、反复皮疹、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临床表现典型,年龄大、皮疹反复发作及高凝、高胆固醇是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复发及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过敏性紫癜(HSP)复发及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57例,按照HSP复发与否分为HSP复发组49例和HSP无复发组108例,并根据尿常规结果分为肾脏损害组54例和无肾脏损害组103例.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HSP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较,复发组患者所占比例在无饮食限制、有呼吸道感染史、未预防用药、未限制剧烈运动以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升高方面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SP肾脏损害组和非肾脏损害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SP肾脏损害组患者所占比例在年龄大于10岁、皮疹反复发作、血白细胞数(WBC)升高、血小板计数(PLT)升高以及生化检查中总免疫球蛋白(IgE)升高、尿微量蛋白异常方面均高于HSP非肾脏损害组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未控制、呼吸道感染史、预防用药、剧烈运动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因素为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危险因素;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微量蛋白、白细胞数、血PLT以及血总IgE.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以便给予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陈海谊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272-2272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年龄多在6~12岁,平均在(8.4±3.1)岁。双下肢紫癜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6.9%)。胃肠道、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是57%、46.1%,55.3%出现尿检查异常,多出现在起病3个月以内,临床上蛋白尿、血尿最为常见。发病年龄超过10岁、反复出现紫癜超过1个月是肾脏受累的易感因素。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在学龄期儿童常见症状分别是双下肢紫癜、胃肠道症状、肾脏受累表现、关节炎症状。皮疹反复出现超过1个月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旨在探讨危险因素,为临床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78例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采集患儿性别、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将各相关因素对肾损害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8例HSP患儿中有117例(65.7%)出现肾脏损害,初次发病皮肤紫癜持续时间>4周及皮肤紫癜的反复次数>3次、年龄≥8岁、初发未使用肝素治疗、年内反复发病2次以上等因素与HSP肾脏损害发生有密切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年长患儿、皮疹持续时间长及反复发作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临床严密监测血小板、血清IgM值、尿常规等,初发治疗及时采取抗凝措施,有利于预防该病反复发作,及早预防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方政  田鹏  杨芳 《西部医学》2012,24(1):86-87,89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来院诊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9岁;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占65.12%;有明确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为占63.95%。所有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癜,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67%)上肢(16.28%)等。89.53%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现皮疹,未见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60.47%),关节症状发生率(44.19%),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52.3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9%)。有43.75%病人血沉增快,20%ASO增高,42.11%病人IgA增高。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 133例 ,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7岁以上儿童 110例 ,占 82 .7% ;6 3.1%于秋冬季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 (2 ) 89.5 %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皮肤紫癜、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0 %、30 .8%、5 1.9%、31.6 %。(3)病程中皮肤紫癜反复显现的患儿 ,肾损害的机会增加 ;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者 ,易发生肾损害。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有其本身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0.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6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分成有肾损害组(n=69)和无肾损害组(n=91),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为应变量,差异有显著性的临床指标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43.1%患儿发生肾损害,单因素分析提示反复性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在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反复性皮疹和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反复性皮疹、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上述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HSP的9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第1、4季度发病较多;皮肤型发病率占首位,腹型次之;回、汉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以呼吸道感染及食物过敏较多.分析显示皮疹持续时间、皮疹是否反复、年龄、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是否用肝素治疗、血浆IGg、PLT等在肾损害组和尿检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年龄≥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治疗等患儿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HSP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临床发作特点、首发症状及发病规律,用于进一步指导临床预防、治疗,减少误诊。方法:对11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儿均有皮肤紫癜表现,有明确诱因者占89.65%,其中感染最多见;病变累及多种组织器官,除皮肤表现外,45例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47例出现关节症状,38例表现出肾脏损害;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过敏性紫癜早期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雪琴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00-1701,1704
目的: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2003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肝素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00U/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2周,观察两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2例(5.9%);对照组发生肾炎7例(20.6%),两组患儿肾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0.05),肾脏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5)。结论:应用肝素能预防或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观察其临床特点及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临床将其分为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下焦湿热型、脾虚湿盛型4型,辨证治疗,43例患儿完全缓解29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变应原总IgE、IgA及补体C3水平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做多元回归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总IgE水平升高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总IgE水平正常的患儿,且皮疹、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补体C3水平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补体C3水平正常的患儿。IgA水平升高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IgA水平正常的患儿,且皮疹、消化道及关节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而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总IgE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住院天数、皮疹、腹痛及关节痛持续天数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补体C3水平仅与腹痛持续天数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而IgA水平与患儿的住院天数、皮疹、关节肿痛及腹痛持续天数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总IgE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和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之一;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总IgE比IgA和补体C3对疾病的预后更有预测价值;HSP患儿存在IgA、总IgE水平升高,同时存在补体C3水平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杨斌  赵燕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68-269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其中,初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表现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JDM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JD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JDM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39,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首发症状以皮疹(51例)最为多见,包括面部、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Gottron征等;以肌无力、肌痛为首发症状者19例,以关节症状起病者4例。30例患儿首次就诊时误诊,误诊率40.54%,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误诊29例,分别误诊为湿疹(17例)、接触性皮炎(5例)、荨麻疹(3例)、过敏性紫癜(2例)、神经性皮炎(1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1例患儿首诊时被误诊为心肌炎。近一半的患儿出现肌酸激酶(27例)、肌酸激酶同工酶(26例)、α-羟丁酸脱氢酶(35例)升高。52例患儿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JDM临床表现多样,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和Gottron征对诊断意义较大,仔细查体和全面的辅助检查可减少漏诊误诊,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常见体质类型,观察相应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远期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应用王琦体质9分法量表,对其进行体质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加用体质干预,根据患儿个体差异,从运动、饮食、情志、起居、药物、食疗各方面,制定相应体质的措施,定期观察回访,督促患儿实施,记录干预前后患儿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期内临床痊愈率及复发率的变化。观察周期1年。最终对两组患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体质以湿热质和阴虚质为主,分别占27.22%和22.78%。经体质干预,观察组在体质改善、临床康复、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质和阴虚质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主要体质类型;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体质干预可提高远期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本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51例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并作随访对照观察.对照组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双嘧达莫、泼尼松、中药及对症等.治疗组只口服黄芪颗粒(4g/袋),6个月-3岁:1/2袋/次,3-6岁2/3袋/次,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