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兰 《卫生职业教育》2013,(15):112-113
目的了解兰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6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兰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6个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兰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王海明  王晓怀 《甘肃医药》2022,41(2):130-133
目的:了解兰州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探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通过二阶段随机抽样法确定12个社区调查点,被检查者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问卷筛查,对于总分大于9分的人员再次依据其指南进行确诊,并比较COPD人群与非COPD人群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就兰州市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旨在系统、全面了解兰州市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兰州市小城镇社区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中125天的院前急救出诊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兰州市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是女性的1.72倍,以40~49岁组(18.49%)、20~29岁组(14.14%)及70~79岁组(13.63%)为主,其主要疾病为创伤(30.05%)、神经系统疾病(20.29%)、心血管系统疾病(15.41%);兰州市院前急救的呼救高峰时间是14:00~18:00;平均院前急救时间为(24.55±2.06)min,平均急救服务半径为(2.239±1.763)km。结论:根据兰州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强化重点人群安全意识,合理调配人员设备,加强急救体系建立及重点时段的急救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患病现状,为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年~2011年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在医院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11年的平均患病率37.45%,常见3种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阴道炎12.45%,宫颈炎19.99%,尖锐湿疣628.55/10万。结论:兰州市城关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阴道炎患病总体趋势上升,宫颈炎、尖锐湿疣患病总体趋势下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应引起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兰州市7~14岁学生肥胖与青春期性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4个区随机选取3731例小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肥胖与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3612例,有效率为96.81%,兰州市7~14岁学生肥胖发生率为27.30%,男生为32.47%,女生为21.36%;青春期性发育率为21.00%,男生为10.31%,女生为33.25%,肥胖男生较非肥胖男生更易青春期性发育(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体重重、母亲初潮年龄小、父亲陪伴时间少、非独生子、运动量少、短期体重控制良好等是兰州市学生青春期性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兰州市区学生青春期性发育状况与肥胖、生活习惯、家庭关系、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社区及医院应做好学生肥胖及性发育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无偿献血者ABO、Rh(D)血型分布,合理有效利用血液资源。方法采集兰州市无偿献血者167649份血样,按国家规定的血型分型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兰州市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基因频率:r>q>p,Rh(D)阴性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0.60%,Rh(D)阴性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为B>O>A>AB。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制订兰州市采供血计划、合理调整血液库存及建立血型资料库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兰州市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探索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径,同时发现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找出我市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兰州市十家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医疗机构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年来国家级监测点出生缺陷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10年兰州市出生缺陷监测率为144.83/万,比2005年(91.82/万)上升了53.01/万,发生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结论 提倡早孕检卡,定期产前检查,提高产前筛查率,规范婚前医学检查,开展优生宣教,进一步规范妇幼卫生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城关社区2600名妇女病免费普查情况进行分析,为社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提供依据,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取询问病史、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全部用自制改良细胞保存液保存)、乳房检查和妇科B超检查方法.社区上报人数2600人,实际普查人数2569例,普查率98.81%.结果:患病人数1069人,患病率41.61%.位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乳腺疾病.结论:发病率与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避孕措施、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街道建工中街社区人群糖尿病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2002年3月~4月间对所管辖区居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社区人群中糖尿病病人进行登记并对比分析。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为6.10%。(2)糖尿病合并症中高血压比例最高,占65.41%。(3)约24.81%的糖尿病病人是健康体检时发现的,在内分泌科就诊时被发现的仅占6.02%。结论(1)加大力度研究有效的糖尿病预防措施已是当务之急。糖尿病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应加强医院各科人员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3)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 ℃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 ℃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 ℃和25.5 ℃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 ℃,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 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74)量表测量兰州市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状况,并从学历角度探讨该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健康管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74)量表为调查工具,收集整理2012年7-9月286份有效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无论主观满意度还是客观生活质量,兰州市女性公务员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客观维度评分最高的是社会功能,为(31.67±6.70)分,最低的是躯体功能,为(21.03±13.44)分,主观维度评分最高的是社会功能,为(31.20±6.63)分,最低的是物质功能,为(29.62±7.33)分;学历越高客观生活质量越好,而主观满意度则相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或偏上,学历越高客观生活质量越好,主观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现状,并探讨认知衰弱与休闲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新疆石河子市5个社区老年人,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休闲活动量表、Frail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47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475名社区老年人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实施家庭护理的社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7年来的成效。方法:对社区5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7年的有关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比较。结果:参加社区康复7年复发率22.0%;BPRS治疗前(40.5±5.2)分,治疗后(25.6±4.8)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评价、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较,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家庭护理对社区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康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调查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入户对507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73.96%;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指导者占66.20%,需要定期体检者占68.30%,需要上门诊疗服务者占67.20%,需要建立家庭病床者占59.50%,需要家庭访视者占52.90%;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医疗保险、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社区卫生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护理应以空巢老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满足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国家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24216000019)2012中国社区康复研究与发展论坛将于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全国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协办。一、论坛主题:中国社区康复工作的研究与发展。(1)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形式和研究;(2)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2013年01月-2015年01月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75例):临床给予常规社区护理;C1组(观察组75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的时间为6个月。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高,最终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院的78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78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瑞格列奈治疗,实验组39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分析比较两组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7.69%);实验组和对照组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利于控制患者病情,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本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5%,实施社区综合干预之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91.7%)明显高于干预前(30.0%),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任森  ;肖洁华 《吉林医学》2014,(35):7930-7931
目的:调查了解湖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为社区护理学教程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方法:根据社区护理教材的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5个城市中189名社区卫生护士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结果:社区护理人员认为较常用的内容依次为:社区营养与膳食管理(85.7%)、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76.7%)、社区环境评估(69.8%)、人际沟通能力(69.8%)、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应用(66.7%)、社区康复护理(64.0%)、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51.9%);较少使用的内容依次是:社区健康档案管理(54.5%)、社区护理概述(36.0%)、常见传染病慢性病的护理(31.7%)、特殊人群保健(30.2%)、职业病(25.4%);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学学时的需要所占比例依次是:56~70节(45.0%)、41~55节占(29.6%)、71节以上(14.3%)、40节以下(11.1%)。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护理人员缺乏,应增加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社区护理学课程;社区护理学课程应以预防保健为主,适当增加课时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实用型社区护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