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男性乳腺发育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症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15~25岁5例,40~50岁1例,55~70岁4例.患者均有乳房肿大及压痛等症状,病程半个月~8个月.双侧乳房增大4例,单侧增大6例.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肌注十一酸睾酮、口服活血化瘀药物等治疗后,肿块及症状消失.10例患者均摄双侧乳房钼靶X线片,其X线表现分为4种:①纤维型4例,最为常见,乳晕区可见三角形阴影,有刷状影像向四周放射.②大节结状2例,密度大致均匀,圆形或卵圆型,有时可出现哑铃样改变.③斑片状3例,呈不均匀斑片状密度增高,无明显边缘影.④小节结状1例,为不规则的小结节状影.结论 男性乳腺发育症X线检查具有确诊意义,诊断上需与男性乳腺癌及假性乳房发育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牵引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1例病人均以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就诊.经门诊检查结合病史及X光片检查,部分病人经CT、椎管造影检查,排除脊椎结核、肿瘤及其他疾患,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按就诊先后随机分组治疗.两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如表1、表2、表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方法 以50例ICVD患者为对象,以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 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软斑数、混合斑数、出血斑数、斑块总积分、软、混合斑积分比值、软、混合斑构成比、斑块发...  相似文献   

4.
经中西医结合确诊颈性咽部异感症206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经1~5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5.6%。认为,经中医确诊的梅核气或西医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咽部异感症,多数病人经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后,可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5.
归云荣  芦苇  归俊  马春艳 《广西医学》2008,30(4):588-590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症状较轻,影像表现与成年人有一定差别.腰椎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I检查具有确诊价值.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经MRI检查诊断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占同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9/612)的3.10%,现将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2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54例老年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4例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均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随访1~2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中再梗死1例,猝死1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结论 心绞痛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牵拉试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其下肢牵拉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对152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做下肢牵拉试验和直腰抬高试验,最后计算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计算被确诊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软系"疗法治疗后阳性转阴性率.结果 下肢牵拉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阳性率为85.2%,对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确诊的符合率为85.9%,经"软系"疗法治疗后阳性转阴性率为97.8%.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阳性率为82%,对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确诊的符合率为83.3%,经"软系"疗法治疗后阳性转阴性率为96.1%.经统计学处理,上述两种试验方法的阳性率和疗后阳性转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牵拉试验与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中具有同样价值,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而且下肢牵拉试验还可以作为牵引方法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海荣  蔡毅  余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50-2050,2071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为脑梗死组,另设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30,P〈0.01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李哲  李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77-178
目的报导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方法 4例患者均有双足红肿、阵发性灼痛,遇热疼痛加重,遇冷缓解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结果 4例患者经降低血细胞数量以及阿司匹林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关键,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诊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142例,根据疾病相关脑缺血事件有无分为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72例,A组)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70例,B组).两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斑块形态学及回声特征、管腔狭窄程度,分析疾病风险因素.结果 A组脂质性软斑、扁平斑及溃疡性混合型斑块百分比高于B组(P<0.05),A组中度及重度狭窄率高于B组(P<0.05).脂质性软斑、扁平斑、溃疡性混合型斑块、中重度狭窄与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脂质性软斑、扁平斑、溃疡性混合型斑块、中重度狭窄为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的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风险,有效预警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许达薇 《中外医疗》2011,30(11):66-66,68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E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获得随访2年,排尿异常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无膀胱占位性病变。结论嗜酸性膀胱炎与其它膀胱炎症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其为一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线钡剂检查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60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经X线钡剂检查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部分患儿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160例经X线钡剂检查发现阳性征象75例.其中慢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食管炎9例;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8例;贲门失弛缓症8例;食道静脉曲张5例;食管烧伤和瘢痕狭窄3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结肠息肉2例.32例腹痛、呕吐患儿对钡剂检查无异常发现,未做任何治疗仅经钡剂检查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消化道疾病X线钡剂检查阳性率47 %;钡剂检查对部分无器质性病变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熊梅 《吉林医学》2007,28(1):81-82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根据临床症状确诊的2~12岁的鼾症患儿50例,扁桃体挤切除和(或)经口内镜(内窥镜)引导下腺样体刮除或经鼻内窥镜下吸割器吸除腺样体。结果:手术出血至前后鼻孔填塞2例。无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随诊2年,手术患儿无鼻咽闭锁、咽软功能障碍,腺样体残留等并发症。100%患儿症状消失,自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手术切除引起上气道阻塞的肥大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是儿童鼾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CT检查和鼻咽侧位片检查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确定。经口内镜引导下腺样体刮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路清晰,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至今应用该项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7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总结治疗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体会. 176例中男95例,女81例.年龄21~78岁,平均41.5岁.17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对每1例患者做好以下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叶内型29例,叶外型6例,全部29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均有症状,主要症状为反复咳嗽,咳脓痰,低热及咯血,而6例叶外型者无任何症状.术前确诊23例,主要诊断手段为胸部增强CT扫描,CT血管造影(CTA)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本组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但为有创检查.CT增强扫描,CTA等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技术已成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重要手段.手术是肺隔离症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的特点,提出治疗的观点。方法对经X线、CT造影等检查确诊的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均无明显的效果,之后积极手术。结果术后疼痛缓解15例,6例术后症状元明显改善,行二次手术。发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特征有较大差异。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病理学特征与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差异,术前全面检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认识,从而实现对PA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PAP患者中6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胸部CT均有明显改善。结论PAP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胸部CT的典型表现为两肺野呈"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斑片影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网格状影。根据病理进行确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黄痰或痰中带血,部分表现为发热及胸痛;叶外型仅有轻度咳嗽、咳白痰.除2例因体检发现外,其余16例均因反复感染就医后确诊.叶内型16例(88.8%),叶外型1例(5.6%),未分型1例(5.6%);病灶位于左肺下叶11例,右肺下叶7例.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异常血供11例(61.1%).经手术治疗15例(83.3%).结论肺隔离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明确病灶异常血供是确诊关键,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23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SG  Cheng GY  Sun KL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16-1617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分类、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74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23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29%,其中叶内型19例(83%),叶外型4例(17%);18例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5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4例(61%)。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胸CT、MRI检查,一旦确诊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