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人工半骨盆置换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手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骨盆恶性肿瘤病人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991年4月至2004年10月12例骨盆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随访10~92个月,平均43.4个月。5例死于肿瘤扩散,7例存活。骨盆肿瘤切除术后功能良好。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术后功能评定良好,加强病情和化疗药物毒性反应观察,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是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髋关节假体材料及形态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不同材料的髋关节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远期效果存在差异;对患者年龄、生活质量、骨质条件要求各异;其寿命与假体材料及配伍密切相关。比较不同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可为临床选择具有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理想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提供依据。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假体材料及其配伍在临床的应用与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关于骨盆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主要是针对正常和外伤后的骨盆,缺乏对EnnekingⅡ区的恶性肿瘤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盆环缺损后骨盆生物力学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骨盆及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患者站立体位下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1例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17个月患者的骨盆原始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8.1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再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6.7-1分析软件,分别以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的骨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对双脚站立、患侧单脚站立两种静力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加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2种有限元模型中,不同站立体位相同载荷下健侧骨盆应力值接近;患侧组配式半骨盆假体不同站立体位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髋臼杯上方CS脊柱内固定器与髋臼杯连接部内侧,所受最大应力均远低于其疲劳强度;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站立位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正常骨盆基本一致。说明:①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对健侧骨盆影响较小。②站立体位下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安全性好。③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骨盆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规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郑朝敏  聂智容 《护理研究》2010,(4):1031-1031
髂骨肿瘤切除、耻骨及部分髂骨切除,带股骨近端的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肿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肢体及功能。由于重建了骨盆环和髋关节,肢体长度不受影响,而且3个月左右即可扶拐行走。我院于2009年6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半骨盆切除特制人工半骨盆假体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现将该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返修假体类型选择及术中注意情况。方法:2000/2007年共完成22例23髋全髋关节返修术,假体类型除一例髋臼为骨水泥型外,余均为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结果:术后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疗效良好。结论: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施行人工全髋关节返修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盆恶性肿瘤半骨盆切除、组合式半骨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采用半骨盆切除、组合式半骨盆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8例。其中软骨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外科分期:IB期6例,ⅡB期2例。术后根据肿瘤切除范围、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稳定性和骨盆髋周动力肌修复后的平衡程度,决定术后患肢体位、患髋活动范围、是否使用髋部支具;同时指导患者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肢足踝、膝、髋关节的主被动训练,以及下床负重时间和步态调整。结果:随访10~32个月,平均15月。1例术后16个月死于恶性肿瘤扩散转移,7例存活。术后8个月患肢功能评定:优2例,良6例。ISOI。S评分:15~26分,平均19.47分。结论:①对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积极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防止人工髋关节早期脱位;②患肢各关节分阶段有序的主动康复护理训练能提高骨盆和髋周肌肉肌力及其平衡度,对维持术后患者行走和步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合式半骨盆置换后康复干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09/2007-0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半骨盆切除、组合式半骨盆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8例,其中软骨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外科分期:ⅠB期5例,ⅡB期3例。置换后根据肿瘤切除范围、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稳定性和骨盆髋周动力肌修复后的平衡程度,决定置换后患肢体位、患髋活动范围、是否使用髋部支具,同时指导患者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肢足踝、膝、髋关节的主被动训练,下床负重时间和步态调整。随访8~30个月,平均13个月。1例置换后16个月死于恶性肿瘤扩散转移,7例存活。置换后8个月患肢功能评定:优2例,良6例。国际保肢学会评分:15~26分,平均19.5分。组合式半骨盆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合理体位和良好的支具保护能有效防止髋关节早期脱位,患肢各关节分阶段有序的主动训练能提高骨盆和髋周肌肉肌力及其平衡度,对患者行走和步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通过对73例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以了解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应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73例(91个髋关节)行置换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90个髋关节获得36-72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3.5分增至术后的平均86.5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2%。结论: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均有良好的临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髋臼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在安全边缘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获得骨盆稳定及下肢行走的功能.既往多是通过MRI、CT、X射线片等二维资料评估切除范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缺乏术前设计.计算机三维重建可从整体及各个切面评估肿瘤侵蚀范围,从而做到精确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髋臼血管肉瘤患者,应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设计截骨范围、个体化髋臼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按照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切除髋臼肿瘤组织,采用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骨盆环及右髋关节.结果与结论: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后2个月患者开始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6个月患者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右髋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不适.置换后X射线片提示人工假体与骨盆匹配良好.置换后仅右髋关节外侧有少许皮肤麻木,无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它使手术治疗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20例(24髋)。结果:本组经过0.5—5a随访,24个人工髋关节临床效果良好。人工髋关节的活动和其后关节功能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近期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要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张宏其  寥前德  周江南  龙文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68-4869,i006
背景: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是在治疗髋臼巨大缺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国外学者将其用于治疗骨盆肿瘤取得了显著疗效。目的:探讨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1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右侧骨盆骨巨细胞瘤Ⅱ级。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当于Eneking and Dunham type Ⅱ Ⅲ的半骨盆切除术。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指导患者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侧下肢距小腿(踝)、膝、髋关节的主动训练,调整步态。根据Aboulafia AJ的马鞍形假体置换术后整体结果评定标准进行结果评定。主要观察指标:步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年患者步态仍稍跛,但户外活动不需带拐杖,患肢部分萎缩的大腿肌肉有改善,等级评定为优。结论:患侧下肢距小腿、膝、髋关节的分阶段主动训练对马鞍形半骨盆重建术后的患者康复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1].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的结构,将假体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屈伸和运动.  相似文献   

13.
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某些髋关节疾病造成关节严重破坏、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日见增多。尽管有柄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生产日趋完善,但做这种手术患者仍面临着应用年龄谨慎和假体翻修缺陷的问题。无柄式人工全髋关节的设计与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新一代人工半骨盆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在髋关节计算机三维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设计及制造技术来研制新一代的人工半骨盆,并提出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假体,以及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减少出血,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促进患者恢复.结果临床应用1例髂骨软骨肉瘤术后复发及1例髂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顺利,分别随访15个月及8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扶拐下地.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设计及制造技术在人工半骨盆的设计中有独到的优异性,临床结果证实作者首次提出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半骨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人工半骨盆的外形和功能仿生及可调节组合并获得力学上固定的稳定性,仍是人工半骨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访观察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人工全髋关节对于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 ~ 2009年间采用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状态,通过SF-36健康量表了解生活质量,通过骨盆X线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状况.结果 有效随访38例患者共49髋,平均随访(52.5 ±17.3)个月(36 ~ 85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0.9±11.4)分(10~ 73分)提升为(92.9±6.6)分(67 ~ 100分)(P<0.05),SF-36量表术后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除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股骨假体松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例患者出现非典型性髋关节异响外,其他患者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可为初次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假体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以及肿瘤切除原则的确立,保肢手术成为一种趋势。目的:分析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效果。方法:2001/2010共收治19例髋臼周围骨肿瘤病人,其中6例行国产半骨盆人工假体置换,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50个月)。结果与结论:按Enneking方法评估疗效,良4例,一般2例。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偏瘫侧股骨颈骨折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997-02/2007-08桂林市人民医院及桂林市博爱医院骨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应用的人工假体为北京普鲁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全髋、半髋关节,钴铬钼合金;美国捷迈公司生产的全髋、半髋关节,钛合金:北京百慕航材高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京航全髋、半髋关节,钴铬钼合金.1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行全髋置换.全组病例平均随访46个月.术后人工关节脱位3例,假体松动1例,髋痛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一例发生感染.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0.0%.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日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I: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_l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丰日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簧换前后评什,选择合适型号、准备小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肖强直畸形疗效仃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年¨金属微孔表嘶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化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胃换后似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肯。  相似文献   

19.
邵敏  张百挡 《新医学》2006,37(8):523-52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2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杂交固定型(即股骨假体采用骨水泥型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人工全髋关节12髋.术后1例发生关节脱位,3例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不需翻修,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病残的主要方法。正确选择与骨床匹配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方面,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股骨头旋转中心及偏心距、假体的受力密切相关。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