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87年2月在英国利兹大学召开了一次肛瘘专题讨论会,主要讨论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肛瘘的分类 Kronborg采用Milligan-Morgan分类法,将肛瘘分为皮下肛瘘、提肛肌上肛瘘、马蹄型肛瘘、高位外部肛瘘、低位肛瘘和坐骨直肠瘘.另6名与会者均采用Parks分类法,将肛瘘分为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及括约肌外肛瘘.Parnaud分析466例肛瘘中,低位肛瘘(括约肌间和经括约肌肛瘘)占56%,高位肛瘘(括约肌间、经括约肌、括约肌上和括约肌外肛瘘)占44%.Goligher认为有时肛瘘很难区分,如高位经括约肌肛瘘和括约肌上肛瘘.二、肛瘘手术前准备关于术前肛管测压及瘘道造影,观点不一致.Girona常规作测压,作为手术效果比较的依据,Abrcanian也为病人作术前测压,但未说明问题.瘘管造影可显示探查未发现的瘘管,但并不可靠,压力过高会引起组织撕裂.只有Dodi  相似文献   

2.
肛瘘是继发于肛周脓肿的慢性疾病,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一般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这两种肛瘘又都分为复杂性肛瘘和单纯性肛瘘。传统手术对肛瘘治疗采用切开或挂线的方法[1],但这两种方法都有愈合时间长、病人痛苦大的缺点。为了弥补这些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肛肠科医师尝试切除肛瘘后一期缝合切口,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我科  相似文献   

3.
2种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90~ 2 0 0 2年 ,对 2 5 0例肛瘘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 0例肛瘘 ,男 1 42例 ,女 1 0 8例 ,年龄 1 2~ 6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3个月至 4年 ,其中低位单纯肛瘘 1 2 0例 ,低位复杂肛瘘 5 0例 ,高位单纯肛瘘 5 0例 ,高位复杂肛瘘 1 5例。1 .2 病例分组 :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 2组 ,A组 :半缝合式肛瘘切除术 1 2 5例 ,其中低位肛瘘 95例 ,高位肛瘘 30例。B组 :开放式肛瘘切除术 1 2 5例 ,其中低位肛瘘 90例 ,高位肛瘘 35例。 2组均于术前清结灌肠 ,口服肠道消炎药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肛瘘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对肛瘘病因、病理、病机的认识不断完善,新的治疗理念、方式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肛瘘的治愈率。本文介绍肛瘘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肛瘘是因多种病理因素形成的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肛瘘的手术治疗既要保护肛门的功能,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同时又要彻底清除内口,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因此,术前明确内口的位置和瘘管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的关系,对肛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肛瘘X线造影、超声检查、CT、MRI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为手术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肛瘘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肛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肛瘘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腺源性肛瘘手术患者963例,随访到906例,对随访的患者资料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12 ~18个月,复发51例,总复发率5.6%.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肛瘘分型、肛瘘位置、存在脓液、内口位置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肛瘘分型、肛瘘高低、存在脓液有关.结论 高位复杂肛瘘、肛瘘伴有脓液术后复发率较高,识别手术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肛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肛瘘位置分为低位肛瘘组52例、高位肛瘘组56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监测,比较其各项测压指标。结果 108例患者术前肛门功能均正常,术后12例出现肛门失禁,发生率11.11%;其中低位肛瘘组肛门失禁率7.69%,高位肛瘘组发生率14.2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低位肛瘘、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及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位肛瘘组术前肛管收缩压与低位肛瘘术前结果差异不显著,此外高位肛瘘术前及术后三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P0.05)。结论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在肛瘘患者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肛瘘切开术与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08—2016-07间明确诊断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50)和肛瘘切除术组(n=50),2组采用相同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术后管理。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疼痛、感染、出血)、括约肌损伤程度(早期排便次数、后期肛门狭窄、大便失禁情况)、复发率。结果肛瘘切开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开术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因切口疼痛导致的镇痛药使用率、切口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开术组术后早期肛门排便次数显著少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肛瘘切开术组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低位单纯性肛瘘治疗而言,肛瘘切开术相对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但远期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与肛周皮肤相通的管道,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现就其治疗的开放与封堵介绍如下。 1肛瘘治疗的传统理念-开放 传统理念认为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使瘘管开放,敞开引流,使新生组织从基底部开始生长,填复创面,达到彻底治愈之效果。传统理念的手术方法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肛瘘挂线术、  相似文献   

10.
<正>肛瘘特别是复杂肛瘘,是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肛瘘发生的部位特殊,术后存在肛门失禁以及复发的风险。由于肛瘘手术的不良结果从而损害外科医生声誉的事件比其他任何手术都多。肛瘘复发的原因通常是术前外科医生没有很好地了解病情,没有发现所有的病灶,而一个成功的肛瘘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前正确地了解瘘管的走行和范围,瘘管是单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反复,迁延难愈.关于肛瘘的发生发展主要有两大学说:隐窝腺体感染学说和中央间隙感染学说,隐窝腺体感染一直是人们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但其不能完全阐明肛瘘的发病过程.故对肛瘘的病因病理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肛瘘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常见症状之一,5%~10%的克罗恩病病人首先表现为肛瘘而无其他临床表现,且多为复杂性肛瘘。CD合并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治疗困难。对于复杂性肛瘘,应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及药物治疗效果等制定合理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肛瘘是肛周感染的慢性阶段,以间歇性肛周肿块溃破出脓为特征[1]。对于大部分低位肛瘘而言,肛瘘切开切除术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2]。对于复杂性肛瘘而言,由于瘘管涉及范围广、病灶深,手术治疗势必会损伤肛门括约肌造成肛门功能不良。因此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要处理好控制感染、瘘管的清除、肛门功能保护三个方面[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肛瘘切缝引流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疗效。方法运用改良肛瘘切缝术治疗4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观察疗效及术后疼痛、出血发生率。结果本组治愈率100%,术后无1例感染、肛门关闭不全病例。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肛瘘切缝引流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出血少、痛苦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200例肛瘘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9例,女11例;年龄22~75岁;病程2个月至7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87例,低位复杂性肛瘘7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5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49例肛瘘病人采用低切高挂的手术治疗,12例发生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最短1个半月,最长3个月。6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3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8例为一般炎症性肛瘘,6例有两条支管,5例有3条以上支管。作者对肛瘘病人术后创而延迟愈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肛瘘术后创面延迟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与直肠相通的瘘道,2例肛瘘伴癌变.25例肛瘘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间肛瘘10例,括约肌外肛瘘5例,括约肌上肛瘘7例;MRI与术前指诊检查结果比较,内口检出符合率为84%比48%:原发主管、支管或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比76%、94.7%比5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他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仍颇为棘手,准确寻找内口和正确处理内口是肛瘘治愈的关键[1].我们针对传统手术缺陷,于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对72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填塞治疗肛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寻求一种微创治疗肛瘘的新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肛瘘患者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肛瘘患者中有40例患者获得一期治愈,3例延迟愈合,7例复发,肛瘘治愈率为80%。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肛瘘,具有微创、痛苦轻、疗程短和不损害肛门功能及外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