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外科重症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检测受伤部位血液样品中细菌的DNA并进行培养,检测患者血浆中D-乳酸和脂多糖(LPS)的变化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一个月的密切观察,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症状.同期选择41例正常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监测术前血浆D-乳酸和LPS指标.[结果]伤后2h便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液中检测到了细菌的DNA,在所有57例患者中共有48位患者的监测结果为PCR为阳性;另外,PCR阳性患者中的脓毒症发病率为100%,PCR阴性患者的发病率为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 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梁连生  张建平 《临床荟萃》2010,25(12):1042-1043,1048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39例严重多发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分离出细菌92株,革兰阴性菌61株(66.3%),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茵、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23.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9株(9.8%),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上升.结论 我院ICU严重多发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然是控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早期复苏和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 1 1 0只SD大鼠分为A组 (正常对照组 1 0只 )、B组 (早期复苏组 5 0只 )、C组 (延迟复苏组 5 0只 ) ,将B、C两组大鼠造成 30 %Ⅲ度体表烫伤并制成早期复苏和延迟复苏动物模型。取大鼠伤后 6、1 2、2 4、4 8、72h肝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 ,并测定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动态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大鼠肠系膜、肝脏组织未发生明显的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的改变 ,B、C两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组织均发生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下降 ,延迟复苏大鼠移位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早期复苏大鼠 (P <0 .0 5 )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较早期复苏大鼠显著下降 (P<0 .0 5 ) ;相关性分析发现 ,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二者与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者P <0 .0 1 )。【结论】烫伤大鼠延迟复苏较早期复苏容易发生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且严重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及肠道屏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及血浆D 乳酸检测 ,来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 (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联系。方法  6 3例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术前和术后 2、 2 4、 4 8h采集外周血 ,进行全血细菌DNA检测、血D 乳酸、内毒素 (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患者观察 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结果 术前PCR均为阴性 ,术后PCR阳性 12例。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 4 1 7% (10 / 2 4 ) ,明显高于无SIRS组的 5 1% (2 / 39) (P <0 0 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 83 3% (10 / 12 ) ,阴性组为 2 7 5 % (14 / 5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CR阳性者 6 6 6 7% (8/ 12 )发生感染并发症 ,阴性者无一发生 (P <0 0 1)。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 4 8% (3/ 6 3) ,显著低于PCR的 19 0 % (12 / 6 3) (P <0 0 1) ;血细菌培养阳性者 ,PCR均呈阳性。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 6 6 7%。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浆D 乳酸及LPS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 (P <0 0 1)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0 91,P <0 0 1)。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 ,术后早期 (2h)即可发生BT ,以大肠杆菌为主。术后SIRS和感染并发症与B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LPS)、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2例,给予西医抗炎、抑酸护胃常规治疗;针刺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疗程为7d。两组均在治疗第1、4、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S、DAO、I-FABP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和7天LPS、DAO、I-FABP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1天,两组各项指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7天,针刺组的LPS、DAO、I-FABP均较常规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针刺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LPS、DAO、I-FABP水平,可能通过改善LPS、DAO、I-FABP水平促进肠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2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有77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38.12%,分离到细菌78株(其中1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80.65%),革兰阳性菌14株(18.04%)及白色念珠菌1株;分离到的细菌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使用较久的药物大部分耐药。【结论】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感染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的输卵管不孕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 -γ)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51 例输卵管不孕妇女输卵管液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并同时检测血清IFN -γ。【结果】51例输卵管不孕妇女输卵管液沙眼衣原体阳性 39 例(76.5%),阴性 12 例(23.5%);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血清 IFN γ为(53.17±17.13)pg/ml,阴性者为(34.57±10.34)pg/ml;阳性者血清 IFN- γ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 t=2.36,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症为输卵管不孕的主要原因,且检测血清 IFN -γ水平可能有利于无症状的沙眼依原体性输卵管炎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危重症时,肠道活跃地参与应激反应,可表现为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引起大量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与肠源性感染、应激后脓毒症、MODS的发生密切相关。乔治等通过PCR的方法检测血液中细菌DNA,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和脓毒症密切相关。因而控制肠道细菌易位、降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是防治MODS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诊断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第5天有无继发感染将其分为脓毒症组(14例)及非脓毒症组(26例).创伤后的第1、3、5天无菌抗凝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h17比率(Th17/CD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第5天采用双抗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40例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4/CD8,同时监测血白细胞(WBC)水平.选取同期我院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均有Th17比率及IL-17、IL-6水平的显著升高(均P<0.01),且最高峰均为第3天.第1天的Th17表达水平和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第3天Th17比率、IL-17及IL-6水平两两呈正相关(均P<0.01).第1天,脓毒症组的Th17表达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天,脓毒症组的Th17比率、PCT和WBC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相比,Th17%、CD4/CD8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炎性介质途径,参与多发伤后的炎症反应,并且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高水平的Th17表达可能参与免疫紊乱的发生,使多发伤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和PCT相似,可有助于判断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二胺氧化酶( 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 2019年 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 80例脓毒症患者及 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AGI)分为非 AGI组(n=35),AGI组(n=45)。根据入院 28天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 n=51)与死亡组( n=29)。比较各组患者血清 I-FABP,DAO及其他临床特征,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 28天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 AGI组和 AGI组患者 I-FABP(20.28±3.37, 26.15±4.67μg/L vs 17.16±2.44 μg/L),DAO(2.49±0.63, 3.28±0.87mmol/L vs 1.31±0.34 mmol/L)水平升高( F=65.92, 94.24, P<0.05);与非 AGI组比较, AGI组 I-FABP,DAO水平亦显著升高( P<0.05)。I-FABP,DAO与 CRP,D-乳酸呈显著正相关( r=0.415,0.477,0.426和 0.465,均 P<0.05),而与 TNF-α,IL-6无明显相关性( 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 MV时间明显延长, CRP,PCT,APACHE II评分, SOFA评分, AGI评分, I-FABP,DAO显著升高( t=2.27~11.21,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 OR=3.13,95%CI:1.67~4.48), AGI分级( OR=2.36,95%CI:1.38~3.49),I-FABP(OR=1.73,95%CI:1.24~2.51),DAO(OR=1.42,95%CI:1.13~1.84)均是 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9.37~20.67,均 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 I-FABP和 DAO明显升高,与 CRP和 D-乳酸间有良好相关性,可反映早期肠组织损伤,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詹向东  张剑  胡耑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28-229,232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自2007年4月-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分析其种类分布以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病原菌436株,G-菌占59.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蔓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G+菌占40.6%,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属.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严重,且程度不同.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源主要为G-杆菌,病原菌耐药严重,且程度不一,临床中应合理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定量PCR检测乙肝HBsAg(+)、HBeAg(+)及抗HBcAg(+)患者血清样本阴性结果中,采用不同厂家试剂盒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定量PCR检测阴性患者血清样本用另一公司试剂进行检测。【结果】15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中有4例定量PCR检测结果小于1.0E+03copies/ml,被判为阴性结果;经换用其他试剂盒并重新检测后定量结果分别为2.8×103、1.9×104、1.1×105、1.2×106copies/ml,均为阳性结果。【结论】不同厂家检测试剂盒可能会对定量PCR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宏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62-146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及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患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大小三阳患者也有HBV-DNA阴性的情况,因此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137例ICU多发伤患者,分析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状况及医院感染,原菌的变迁情况.结果 ICU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2.8%,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类型是下呼吸道感染(34.3%)及创口感染(24.8%);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7.8%,多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占3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结论 ICU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监测,对病情判断及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该院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PCT值、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检测水平。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3组间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脓毒症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和PCT值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DAO、D-乳酸、内毒素、PCT值、WBC低于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DAO、D-乳酸、PCT值、WBC、Neut%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Neut%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年龄、DAO、D-乳酸、内毒素、PCT值、WBC和Neut%均比死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屏障功能和PCT值提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存活组80例、病死组39例。记录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48、72、144 h APACHEⅡ评分,并检测其对应时点D-乳酸(D-L)、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总结APACHEⅡ评分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19例患者中,存活80例,病死39例,病死率32.77%。存活组与病死组入院后48、72、144 h血浆D-L、LPS水平均较入院即刻下降,存活组入院即刻及入院后48、72、144 h血浆D-L、LPS水平均低于病死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病死组入院后48、72、144 h血浆DAO、I-FABP水平均较入院即刻下降,存活组入院即刻及入院后48、72、144 h血浆DAO、I-FABP水平均低于病死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病死组入院后48、72、144 h APACHEⅡ评分均较入院即刻下降,存活组入院即刻及入院后48、72、144 h APACHEⅡ评分均低于病死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D-L、LPS、DAO、I-FAB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上升与肠黏膜损伤的加剧伴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以及病死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粤东地区孕妇乙型、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及梅毒(RPR)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HBV标志物六项、抗 HCV、抗 HG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 PCR)检测 HCV RNA、HGV RNA;RPR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836 例孕妇检测 HBsAg 阳性 268 例( 14. 6%); RPR 阳性 2 例( 0. 11%);抗 HCV 阳性 17 例(0.93%),其中12例HCV RNA阳性,所生12例婴儿2例阳性;240例孕妇检测抗 HGV阳性 6 例(2.5%),其中4例HGV RNA阳性,所生4例婴儿1例阳性。【结论】粤东地区孕妇以HBV感染为主。产道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可能是HCV及HG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提倡采取预防保健措施达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检测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合并早期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80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急诊重症多发伤未出现脓毒症的35例为非脓毒症组,另选择3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三组血清PCT、IL-6和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脓毒症组患者PCT、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中血清PCT、IL-6及CRP指标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3.3%、76.2%、71.3%;特异性分别为87.2%、42.8%、48.1%,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结论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在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中异常升高,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2022,(8):1161-116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阴性之宫颈病变与宫颈微环境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HR-HPV阴性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26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1例(HSIL组),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3例(CSC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14个属的菌群、宫颈病变组织中CD4、CD8、Foxp3和CD163阳性表达水平及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乳杆菌、加德纳菌和芽孢杆菌是HR-HPV阴性之宫颈病变患者最常见的阴道菌群;CSCC组的乳杆菌检出率低于LSIL组和HSIL组,而加德纳菌和芽孢杆菌检出率高于LSIL组和HSIL组。与LSIL和HSIL组患者比较,CSCC组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降低,而CD8+T细胞、FOXP3+T细胞数量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量升高(P<0.05)。与LSIL和HSIL组患者比较,CSCC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宫颈微生态和免疫失衡与HR-HPV阴性之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有针对性的治疗阴道感染并提高免疫力可以预防宫颈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