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邵军 《海南医学》2012,23(23):73-7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随访12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3例患者术后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盐溶液鼻腔术后冲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玲  陈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94-2395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盐溶液冲洗鼻腔58例与不行鼻腔冲洗5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优于未行鼻腔冲洗的病例。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能够促进术腔创面愈合。应作为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的常规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海妹 《中外医疗》2013,32(16):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对粘膜恢复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冲洗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各52例,其中冲洗护理组采用冲洗液行鼻腔冲洗,常规护理组不进行鼻腔冲洗,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周和第4周的VAS评分和Kennedy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Kenned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冲洗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其中冲洗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鼻腔冲洗护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愈合,显著提高了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汤素琴  王耀洪 《中外医疗》2010,30(17):3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结合术后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结合鼻腔冲洗3个月,术后随访1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术后3~6个月术腔上皮化,1例半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1年后复查鼻内镜及鼻窦CT未见复发。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结合鼻腔冲洗促进愈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提高临床对鼻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术前均行CT扫描,用Stryker 0°、30°、7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病灶,术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鼻,5%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窦腔.结果:25例随访6个月至3年,原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腔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提高临床对鼻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用0°、30°、7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窦腔内病灶,术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窦腔。结果:25例随访6个月~3年,原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和鼻内蝶窦开放术创伤小,术野清晰,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腔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苓盥洗液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后鼻窦盥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高渗盐水组各30例,在相同的术后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参苓盥洗液、西药盥洗液、高渗生理盐水盥洗鼻窦。观察比较3组盥洗前后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腔分泌物p H值变化。结果盥洗后3组Lund-kennedy评分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高渗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盥洗后鼻腔分泌物p H值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采用参苓盥洗液盥洗鼻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32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治疗.结果 3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复发,在此通过鼻内镜下对复发部位低温等离子烧灼,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需要多大窦口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从而达到鼻腔冲洗治疗的可靠疗效.方法 50例鼻病患者术前及FESS手术治疗后分别给予鼻腔冲洗液(5 ml美兰+200 ml生理盐水),通过鼻内镜观察冲洗液进入鼻窦的情况以及测量各鼻窦口的大小.结果 t检验结果表明窦腔内有美兰着色的鼻窦口大于无着色的窦口,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当鼻窦口大小为4.05 mm时,进行鼻腔冲洗时冲洗液进入窦腔的可能性为95%.结论 未经手术处理的鼻窦在鼻腔冲洗时,美兰不易进入窦腔,不能达到冲洗冶疗效果;最小窦口大小为4.05 mm时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并达到冲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术腔对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鼻窦灌注液冲洗术腔治疗,治疗组在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糖精试验检测结果,SCT改变及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CT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SCT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且在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效果更加明显,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300例(581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治愈230例(76.67%),有效53例(17.67%),无效17例(5.66%),总有效率94.34%。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术后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的熟练程度、病灶的清除、中鼻甲的正确处理、术后加强术腔清洁管理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汉英  梅炳银  卫国  张阳 《海南医学》2006,17(11):33-3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组,对照组4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 两组ESS和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14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30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新  金俊杰 《北京医学》2001,23(6):356-35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1995-1999年间实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6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1型58例(34.73%),2型97例(58.08%),3型12例(7.19%)。105例局部麻醉+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62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2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1型治愈率94.83%,2型治愈率76.29%,3型治愈率50.00%。三型之间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并发症5例,发生率2.99%。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及术后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在青光眼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可能的作用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在玻璃体内注射BDNF或BSS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与定位,用Westernblot分析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结果:t-PA与β-actin灰度比值,正常对照组为(57.95±3.79)%、BSS组为(89.36±3.59)%、BDNF组为(66.66±2.16)%;BS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BDNF组相比,t-PA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眼压后视网膜上t-PA的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增强,神经纤维层、RGCs层呈强阳性染色。结论:t-PA与青光眼的病理过程有相关性,BDNF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PA的表达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泪点进针探通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过上泪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156例174眼门诊新生儿泪囊炎患者,在表麻下通过上泪点进针行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结果 本组156例、174眼中,有骨性患儿8眼,而其中7眼经2~3次探通术后冲洗通畅,有1眼由于下泪道阻力大而未成功。其余均一次探通后冲洗通畅,成功率达99.4%。随后观察2个月至2年所有探通患儿均未复发。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早期发现,及时行上泪点进针泪道探通术效果良好,此法简单、实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卢信民  周桂芳 《海南医学》2004,15(4):31-31,24
目的 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121例(19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治愈86例(71.1%),好转27例(22.3%),无效8例(6.6%),总有效率93.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鼻出血,鼻腔粘连等。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灶,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定期随访处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证候量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来获得具有相对普遍代表性的血瘀证证候数据库。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我国3个地区展开血瘀证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在4家医院完成了2100例调查,合格2004例,经过对所得出数据基本信息的统计和可靠性分析,认为调查结果与临床实际比较符合,可靠性高。结论将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群体调查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可以获得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临床病证信息,使得分析和处理结果更可靠,也更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5例(125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48例(64.0%),好转20例(26.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黏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500例鼻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顺华  张庆伟 《吉林医学》2008,29(21):1850-185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Ⅰ型治愈率为(168/181)92.82%,Ⅱ型愈率为(187/243)76.95%,Ⅲ型治愈率为(24/46)52.17%,三型之间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病情评估和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愈的关键,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可促进愈合、减少复发,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