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区分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0例感染儿童(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及2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72.60±18.22ms/L与5.31±1.86mg/L,PA分别为109.67±41.25me/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5.27±1.54mg/L与5.31±1.86/mg/L,PA分别为241.23±53.76/mg/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P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清中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3年出生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165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132例未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血检测血清PA以及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PA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达到(105.4±18.6)mg/L,CRP水平出现明显的上升,达到(79.9±12.4)mg/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A检测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5.6%;CRP检测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4.7%。结论:通过血清PA以及CRP水平的检测都可以用于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医院儿科住院的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病原学检查及临床特征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和病毒感染组46例,同期选择42名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比3组受试儿童的CRP和前白蛋白(PA)水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88.92±28.87)mg/L、异常率为96.2%,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6.02±2.97)mg/L、4.3%,且细菌感染组PA水平(100.21±48.31)mg/L、75.0%,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289.87±90.34)mg/L、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和PA水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早期诊断患儿的呼吸道感染,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判断患儿的病情,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95例患儿为感染组,确诊为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72例新生儿为非感染对照组,同期出生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血样检测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和白细胞计数(WB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PA水平低于非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CRP、PCT、ESR和WBC水平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感染对照组PA水平降低(P0.05),CRP、PCT、ESR和WBC水平均升高(P0.05)。PA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122.5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87.4%。结论血清P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可考虑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评价关系,为临床检查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儿科收治的81例医院感染患儿进行观察,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00名体检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CRP、PA、PCT,以及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变化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患儿治疗前CRP与PC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感染组CRP与PCT浓度大幅降低,PA浓度显著升高,治疗前、后CRP、PA、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toff值CRP为0.81mg/L、PA为9.20mg/L、PCT为0.14μg/L;联合应用检测敏感度提高至97.4%,特异性提高至98.5%。结论CRP、PA、PCT检测对儿童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联合动态检测不仅能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而且还能反映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透射比浊法检测 5 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2 0例其他肺炎患者和 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3、C4、CRP和PA的含量。结果 SARS组C3为 (1 18± 0 4 2 )g/L ,C4为 (1 15± 0 5 6 ) g/L ,CRP为 (10 5 2± 8 77)mg/L ,PA为 (10 7± 34)mg/L ;对照组C3为 (1 11± 0 5 6 )g/L ,C4为 (0 38± 0 2 6 ) g/L ,CRP为 (0 4 2± 0 2 6 )mg/L ,PA为(376± 74 )mg/L ;肺炎组C3为 (1 30± 0 4 6 ) g/L ,C4为 (0 5 7± 0 31) g/L ,CRP为 (0 88± 0 4 3)mg/L ,PA为 (2 91± 76 )mg/L。SARS患者PA明显降低 ,C4和CRP则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C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C4、CRP和PA有助于SARS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5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其中66例为急性期,46例为恢复期;另选取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抽取其空腹下肘静脉血液5 ml,待离心处理后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Quik Read CRP分析仪分析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期患者PCT及CRP水平分别为(0.29±0.10)ng/ml、(17.1±3.3)mg/L,明显高于恢复期(0.20±0.07)ng/ml、(8.5±3.3)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PCT及CRP水平分别为(0.29±0.10)ng/ml、(17.1±3.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1)ng/ml、(5.5±1.9)mg/L;恢复期患者PCT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较正常健康人群高,因此,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可有助于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感染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184例诊断为肺炎患儿,其中60例血清MP-IgM阳性,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非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儿124例,MP-IgM阴性,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选取50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ADA、CRP及WBC.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为(32.8±11.2)U/L,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的(19.6±6.6)U/L及对照组的(18.5±6.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反应蛋白为(13.2~53.6)mg/L,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2.7~15.1)mg/L及对照组的(2.3~1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时检测患儿血清ADA、MP-IgM、CRP、WBC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我院5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将5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14.5±3.5μg/L和89.3±12.8m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中位数分别为2.1±1.4μg/L和48.3±13.5m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但CRP的特异性较差,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2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临床治疗治的9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余4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Hs2CRP和SA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3.35±0.03)ng/ml、Hs2CRP(64.75±19.03)mg/L和SAA(85.47±13.52)m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s2CRP和SAA水平分别为(0.28±0.04)ng/ml、(14.35±3.06)mg/L、(12.86±2.95)mg/L,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PCT、Hs2CRP及SAA水平检测也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采用血清PCT、Hs2CRP及SAA水平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池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58-1559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方法 选择郴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经病原学检测,临床诊断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确诊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降钙素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0.5 μg/L为阳性,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 结果 新生儿感染组中PCT水平为(9.31±5.24)μg/L,CRP平均水平为(33.20±20.44)mg/L,白细胞计数(18.3±6.4)×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T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CRP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新生儿感染组.且使用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79.2%,ROC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83.1%;为所有检测方法组合中特异度、灵敏度最高的诊断方法. 结论 本研究证明使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FUO患儿血清PCT和HsCRP含量,并根据最后诊断探讨其价值。结果 244例FUO患儿中,感染性疾病(152例,62.30%)、结缔组织病(34例,13.93%)、肿瘤性疾病(20例,8.20%)是其主要原因。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PCT[(31.65±7.26)μg/L]、HsCRP[(17.52±6.43)mg/L]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1±0.28)μg/L、(1.87±0.31)mg/L]显著升高(均P<0.01);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PCT[(0.52±0.51)μg/L]、HsCRP[(1.96±0.45)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43.24±8.34)μg/L]、HsCRP[(26.74±7.05)mg/L]最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次之[分别为(6.72±1.65)μg/L、(15.05±2.79)mg/L],病毒感染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34±0.26)μg/L、(1.89±0.66)mg/L];同时,PCT和HsCRP联合检测阳性诊断率(92.63%)比单独PCT(84.21%)或HsCRP(68.42%)检测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血清PCT、Hs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FUO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区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对FUO患儿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8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为对照组,研究348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A、CRP检测情况。结果:感染组各种疾病与对照组比较,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A相对于对照组出现降低,尤其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下降较为显著,CRP相对于对照组出现升高,以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感染组重症感染及普通感染PA、CRP平均浓度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PA降低、CRP升高比较显著。结论:PA、CRP是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的良好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大叶性肺炎将其分为研究组95例(大叶性肺炎)和对照组55例(非大叶性肺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入院常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叶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年龄、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心动过速、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64.08±12.06)%、(36.62±25.08)mg/L、(364.43±152.23)U/L及(39.91±16.65)mm/h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及入院时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P感染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与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CRP水平等有关,临床医生应对其风险给予全面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及时逆转疾病的重症化趋势,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并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确诊的105例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并以同期入院治疗的108例普通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1.19±0.75、3.44±0.81、5.56±0.64)mg/L,感染组分别为(6.98±1.54、14.97±3.57、38.77±4.0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0.85±0.53、2.11±0.71.4.02±0.51)mg/L,感染组分别为(2.34±1.15、5.61±2.19、8.56±3.18)mg/L,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感染组不同血管病变组的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RP水平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可用于预测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钱国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34-3835,3838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某院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且同时检测WBC计数及血培养做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血清CRP (56.13±32.87) mg/L、WBC (24.37±7.84) ×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CRP (5.38±2.11) mg/L、WBC (7.78±1.32) ×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患儿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70.00%,CRP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WBC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 0.05).结论 CRP检测有助于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为早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纤连蛋白(FN)水平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手术治疗但未并发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及FN的阳性率、含量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RP、PCT阳性率为91.23%和89.47%,含量分别为(12.27±0.62)mg/L和(10.46±2.14) μg/L,均高于对照组,血清FN的阳性率为82.46%,高于对照组,含量为(137.84±18.96)μg/ml,低于对照组,且重度感染患者CRP、PCT升高的幅度和FN降低的幅度均大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CRP、PCT及FN水平均呈现异常波动,且对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为分析对象,均等分组(各组有30例)并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给予常规毛细支气管炎对症治疗、氨溴索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即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及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血清炎症因子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pO2分别为(82.4±6.7)mmHg、(39.5±4.1)mmHg、(93.2±7.5)mmHg,对照组分别为(74.9±6.1)mmHg、(44.7±4.3)mmHg、(84.5±6.6)mmHg,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有改善,对照组患儿CRP(2.6±0.7)ng/L、PCT(10.5±2.5)mg/L,观察组患儿CRP(1.9±0.4)ng/L、PCT(6.3±1.8)mg/L有显著优越性(P <0.05)。结论为临床收治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拟用氨溴索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手段对于其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调整价值突出,保障了长远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测定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4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NSE和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SE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重型者NSE和CRP水平[(35.63±7.12)μg/L、(13.82±3.57)mg/L]显著高于轻、中型者[分别为(17.24±5.32)μg/L、(5.61±2.35)mg/L和(26.08±5.91)μg/L、(9.07±2.14)mg/L](P<0.01).不同梗死部位患者血清NS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E和CRP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脑梗死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