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致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调整CHO细胞密度约为1×105/ml,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1、5、10、15μg/ml的MC-LR染毒24 h后,采用噻唑兰(MTT),法测细胞活性,计算半致死效应浓度(EC50)。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2.5μg/m(l1/4 EC50)、5μg/m(l 1/2 EC50)、10μg/m(lEC50)的MC-LR染毒24 h后,测定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C-LR染毒组CHO细胞内ROS含量、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均较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CHO细胞内ROS含量、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结论 MC-LR暴露可诱导体外培养的CHO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0只健康18~20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2×104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24h,采用MMT法测定细胞活性。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4×105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6、12、24h,检测睾丸支持细胞中ROS和MDA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染毒24h后各MC-LR染毒组细胞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染毒6、24h时15μg/LMC-LR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染毒时间各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中MDA含量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睾丸支持细胞暴露于本实验剂量MC-LR时可引起细胞中ROS含量升高,但不引起睾丸支持细胞MDA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形态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力的改变.方法 自健康18~20日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内分离、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用含MC-LR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10μg/ml的培养液培养48h.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睾丸支持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底物切除法检测caspase-3的活力.结果 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高,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仅10μg/ml MC-LR染毒的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g/ml MC-LR染毒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LR能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在MC-LR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形态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力的改变。方法自健康18~20日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内分离、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用含MC-LR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10μg/ml的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睾丸支持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底物切除法检测caspase-3的活力。结果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高,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仅10μg/ml MC-LR染毒的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g/ml MC-LR染毒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LR能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在MC-LR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油烟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细胞毒性。方法将1只妊娠18d的SPF级ICR小鼠体内的胎鼠肺组织制成AECⅡ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DMEM)、25、50、100、200μg/ml的PM2.5(来源于烹调油烟)溶液,培养12、24和48h后进行MTT试验。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个/ml,分别加入终浓度为分别为0(溶剂对照,DMSO)、12.5、25和50μg/ml的PM2.5溶液,培养12、24和48h后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随着PM2.5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AECⅡ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而GSH含量仅随着PM2.5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油烟中的PM2.5可降低AECⅡ的细胞活力,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气PM_(2.5)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100、200、300μg/ml PM_(2.5)溶液染毒24 h,检测细胞活力,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雌二醇、孕酮、丙二醛(MDA)、caspase-3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活性氧(ROS)含量。结果随着PM_(2.5)染毒浓度的增加,人卵巢颗粒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下降,300μg/ml PM_(2.5)染毒组培养液中LDH含量高于对照组和100μg/ml PM_(2.5)染毒组,300μg/ml PM_(2.5)染毒组caspase-3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00μg/ml PM_(2.5)染毒组细胞MDA含量、RO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各浓度PM_(2.5)染毒组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M_(2.5)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可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HBE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1、10、20、30、40μg/ml的MC-LR溶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将16HBE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2.5、5、10μg/ml的MC-LR溶液培养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前凋亡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C-LR染毒组16HBE细胞的存活率较低,凋亡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16HBE细胞的存活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凋亡率呈上升趋势;随着MC-LR染毒时间的延长,16HBE细胞的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当暴露时间一定时,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C-LR染毒组16HBE细胞Bax和Cyt-c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除外2.5μg/ml MC-LR染毒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16HBE细胞Bax和Cyt-c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MC-LR能诱导16HBE细胞发生凋亡,并引起Cyt-c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成纤维(Balb/3T3)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alb/3T3细胞暴露于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10、50、100μg/ml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粒径分别为30、50、100 nm)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的活力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测定细胞内ROS含量来探讨细胞毒性的产生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100μg/ml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染毒组Balb/c3T3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钛染毒浓度的升高和纳米二氧化钛粒径的下降,Balb/c3T3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100μg/ml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染毒组Balb/c3T3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的活力和ROS的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钛染毒浓度的升高,Balb/c3T3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的活力和ROS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尺寸效应,纳米二氧化钛诱导Balb/c3T3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可能是导致其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银颗粒对人HepG2和A549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采用稳定转染了HSPA1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和A549细胞株(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作为细胞株,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μg/ml)的纳米银混悬液染毒细胞48h,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素酶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和细胞内银浓度。结果HepG2/HSPA1A和A549/HSPA1A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浓度为5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5.26%和12.30%。纳米银颗粒可明显诱导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各染毒组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pG2/HSPA1A细胞内荧光素酶活力高于A549/HSPA1A细胞,前者在最高染毒浓度(50μg/ml)时的酶活力为对照组的138.2倍。仅在最高染毒浓度(50μg/ml)时,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内银浓度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HepG2/HSPA1A细胞内银浓度略高于A549/HSPA1A细胞。结论纳米银颗粒可直接进入细胞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荧光素酶活力所反映的HSPA1A启动子转录活力可用于快速评估纳米银颗粒所致细胞氧化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纳米氧化锌(ZnO-NPs)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探讨其是否发生炎性凋亡。方法用10μg/ml和20μg/ml的ZnO-NPs分别刺激A549细胞8和24h,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试剂盒和白介素-1β(IL-1β)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DH酶活力和IL-1β含量,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1的活性。结果纳米氧化锌作用于A549细胞8h,染毒组和对照组LDH酶活力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20μg/ml ZnO-NPs染毒组caspase-1活性和IL-1β含量均升高(P<0.05)。ZnO-NPs作用于A549细胞24h时,染毒组和对照组caspase-1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染毒组IL-1β含量和LDH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氧化锌(20μg/ml)刺激A549细胞早期caspase-1活性升高,继之IL-1β含量和LDH酶活力升高,可能发生了炎性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