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锋利 《当代医学》2009,15(1):51-52
目的分析地区性麻疹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麻疹患者179例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地区、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季节、临床特征及主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发病季节不仅限于冬春季,夏季病人增多;(2)低龄儿童和成人发病率上升,特别是成年女性病人增多;(3)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4)治疗效果好。结论成年入和婴儿麻疹有增多趋势;建议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提前接种并增加高危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免疫范围覆盖率,同时在部分成年人中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0~8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消减状况,评价8月龄婴儿的抗体水平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麻疹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6月在亳州人民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婴幼儿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G。 结果 共调查2周岁以内婴幼儿288名,其中159名婴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79名婴幼儿接种过一剂次麻疹疫苗,50名婴幼儿接种过两剂次麻疹疫苗。对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婴儿,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00%,8月龄抗体阳性率为9.52%,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64%和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种过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的婴幼儿,≥9月龄和8月龄接种MCV1的婴幼儿的麻疹IgG 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558.22 IU/L和1 133.05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MCV1后的麻疹抗体GMC分别为 1 410.06 IU/L和999.2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于接种过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的婴幼儿,婴幼儿接种MCV2后的麻疹抗体GMC与性别、地区、首剂接种时间及母亲出生年份等因素均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9.52%的8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仍为阳性,婴儿体内胎传抗体的存在会影响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的效果,但这种影响会在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被消除。  相似文献   

3.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8年初本地区麻疹广泛流行。2~3月短短1个月内我们在州、市麻疹病区收治麻疹患儿90例,其中10例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且均为轻型病例,80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大多数患儿来自农牧区),且均合并有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合并症。在诊治麻疹患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不仅麻疹的发病,而且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均与疫苗接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成人麻疹以往少见 ,呈散发性发病。近年来成人麻疹有流行之势。我院 2 0 0 0年 1~ 5月收治成人麻疹 6 0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成人麻疹 6 0例 ,男 2 2例 ,女 38例 ,男女之比 1∶1.8;年龄 18~ 35岁 ,平均 2 6 .5岁。发病季节主要在 1~ 5月 ,以 3月份为高峰期。患者来自农村 31例 ,大中院校学生 9例 ,市区服务行业人员 7例 ,其它 1例。发病前均未患过麻疹 ,其中 5 1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6例幼年时接种过 2次 ,3例发病前一周因接触麻疹患者刚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 41例病前有明确的与麻疹病人接触史。诊断标准 ①典型前驱症状、皮疹…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762例小儿麻疹流行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988-988,1035
目的分析广州市小儿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住院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762例小儿麻疹病例中,471例(61.81%)是8个月龄以上的麻疹疫苗接种适龄儿,其中已接种麻疹疫苗147例(31.20%),未接种疫苗306例(65.00%),接种史不详18例(3.80%),流动人口病例424例(55.64%);291例(38.19%)是8个月龄内的婴儿,其中5例为新生儿,麻疹发病有低年龄化的倾向. 结论在抓好麻疹疫苗接种适龄儿童的接种工作管理的同时,重点要加强流动人口的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期(3年内)接种麻疹疫苗母亲所生婴儿6月龄时麻疹抗体情况,探讨控制低年龄组儿童麻疹发病措施。方法采用ELLSA方法对156例近期接种麻疹疫苗母亲所生婴儿(6月龄)及对照组婴儿采集静脉血进行麻疹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对156例近期(3年内)接种麻疹疫苗的母亲所生婴儿6月龄时,麻疹抗体阳性93人,阳性率为59·62%。对照组156名婴儿中,麻疹抗体阳性35名,阳性率22·44%。经过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44·56,p<0·005)。结论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能够提高其所生婴儿的母传抗体阳性率。建议对接近婚龄的女青年接种麻疹疫苗,保护麻疹疫苗初免前的小月龄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人麻疹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总结成人麻疹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收治的92例成人麻疹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①麻疹发病年龄主要在18-35岁之间;②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占57.6%;③主要并发症有肝功能异常占46.7%(43/92),结膜炎占38.0%(35/92),腹泻占22.8%(21/92),肺部感染占19.6%(18/92)等。结论成人麻疹的并发症以肝功能异常最多见。成人麻疹发病率高与未进行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太长而使抗体滴度降低、流动人群发病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后所生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的动态变化,并了解其对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300位育龄妇女纳入本研究,检测麻疹IgG抗体后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设立高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组,52例)、高抗体疫苗接种组(II组,53例)、低抗体无疫苗接种组(III组,98例)和低抗体疫苗接种组(IV组,97例)。I组和III组不接种疫苗,II组和IV组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各组均于待产时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育龄妇女所生婴儿出生时、8月龄大时、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和接种麻疹疫苗后3个月血麻疹IgG抗体,于接种麻疹疫苗后半个月同时检测麻疹IgM抗体。分析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婴儿出生时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婴儿麻疹IgG抗体的动态变化及IgM抗体的情况。结果:对育龄妇女待产时麻疹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85,P=0.00,提示存在相关性。重复测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I组和II组、III组和IV组之间婴儿麻疹IgG抗体变化差均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I组和III组、II组和IV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1和P=0.45)。接种后3个月各组间比较,F=1.36,P= 0.26,提示各组间此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IgG抗体趋势图显示,婴儿的胎传麻疹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步减少,在接种麻疹疫苗3个月时又明显升高。I~IV组婴儿麻疹IgM抗体样本/临床值比值(S/CO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95,P=0.42,提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可提高所生婴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使婴儿在接种麻疹疫苗前获得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会影响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小儿麻疹呈散发流行 ,我们收治 2 0例麻疹病儿 ,症状不典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病儿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7~ 14岁 ,平均为 9岁。其中接种麻疹疫苗者 16例 ,未接种疫苗者 4例。有 4例在生后 8~ 12个月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 ,均先后两次患麻疹。其中 2例均在 3岁时患第 1次麻疹 ,8岁时患第 2次麻疹。另 2例均在 4岁时患第 1次麻疹 ,分别于 12 ,14岁时患第 2次麻疹。 4例两次患麻疹病儿均无长期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史。临床表现 :病儿均有发热 ,早期呈稽留热 ,体温 3 8.5~ 3 9.5℃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 1…  相似文献   

10.
小儿麻疹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如过去未患过麻疹,亦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三周内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群,容易患麻疹。麻疹小儿在皮肤出疹以前,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麻疹粘膜疹。发热约持续3~4天,可有高热;呼吸道症状有流涕、喷嚏、咳嗽、声嘶等,伴有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浮肿。麻疹粘膜疹可见于60%以上病人,发热开始后2~3天即可出现,这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这种粘膜疹见于两侧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岁,因发烧咳嗽3天.胸闷、气喘、口唇青紫3小时为主诉入院。2006年6月8日进行强化麻疹疫苗接种后。于当晚出现发烧38℃.咳嗽、流泪涕等症状,在家自服“感冒”药效果不佳,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于住院前3小时出现高烧达(39.0~40.5)℃.伴胸闷、气喘、鼻扇、口唇青紫,急送我院治疗。既往史:患者于2002年4月按免疫程序在当地接种过麻疹疫苗(有接种证可查),本地区无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013年镇沅县麻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处置情况,为今后麻疹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说明处置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镇沅麻疹暴发,共发现麻疹病例62例,其中成人占74.2%,儿童占25.8%,其中1岁以下幼儿占16.1%。14例儿童病例中,仅有2例接种过2针次麻疹疫苗、1例接种过1针次麻疹疫苗,9例未达到接种月龄,2例流动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结论加强成人及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完善麻疹诊疗和监测系统,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广泛使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的总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明显增多。成人麻疹常被误诊,因而有显著的流行病学意义。我院1991年5~6月间发现7例大学生麻疹患者。为了探讨成人麻疹的某些临床特点,作者做一扼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5例来自农村)。住在同一宿舍楼5例。全部病例均不知有否接种过麻诊疫苗;其中1例回忆似患过麻疹。1.2 症状体征:7例均有发热,体温逐渐升高,高峰期达39.5~40.5℃,总热程5~13天。皮疹7例,1~2病日出疹者3例,3~4日出疹3例,6日者1例。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起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意义,为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流行期间发生的220例成人麻疹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儿童时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220例成人麻疹患者中,138例为临床诊断病例,82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人群分布中年龄在15~20岁者71例(32.3%),21~30岁111例(50.5%),31岁以上者38例(17.3%)。男性123例,女性97例,男女之比为1.27:1;维族46例,汉族174例;职业以大学生为主,112例(占50.9%),其他职业83例(占37.7%),干部和个体只占11.4%;时间分布病例从2007年10月开始上升,2008年2月达高峰,4月开始下降,5月中旬终止;地区分布以来自南疆大学生和个体户发病为主,占92.7%(204/220);未接种疫苗或不详者147例(占66.8%),73例接种疫苗。结论本起成人麻疹流行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或疫苗免疫失败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流动人口免疫水平偏低,因此,在进一步做好儿童麻疹基础与强化免疫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成人麻疹疫苗的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病人异常增加的原因,指导疫情控制及疫苗应急接种。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粤北农村某小学学生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病人异常增加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小学有学生655人,应急接种麻疹疫苗644人,接种后发生发热病人34例。3例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皮疹,采集病例血清标本,麻疹IgM阳性,风疹IgM阴性;其余31例发热病例中,发热38℃及以上30例,占96.77%;咳嗽22例,占70.97%;头晕17例,占54.84%;头痛15例,占48.39%;鼻塞12例,占38.71%;流涕12例,占38.71%;呕吐5例,占16.13%;乏力17例,占54.84%。31例病例均无皮疹,采集2例病例咽拭子标本,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核酸。结论该校发热病例明显增加是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后偶合乙型流感所致。提示春季群体性接种疫苗应避免偶合其它传染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春季全国暴发麻疹疫情,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第六医院辖区内出现3例幼儿麻疹后,医院对其家庭及其成员进行应急预防免疫注射、疫区处理及护理指导。应用冷藏包携带麻疹疫苗对接触过患儿但未出过麻疹并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家庭成员应急注射麻疹疫苗0.5ml,室内空气喷雾消毒,房间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充分利用日光进行照射消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以下称本街道)辖区居民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及麻疹疫情,为社区居民预防麻疹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百分比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本街道辖区2006年~2011年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及2009年、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组织实施与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麻疹发病疫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2006年~2011年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的基础接种、加强接种率分别达到95%以上。2007年、2008年散发麻疹病例分别为3例、7例,主要散发于外来大龄儿童与成人。结论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落实业务经费,建立稳定的计划免疫队伍是消除麻疹的基本措施;落实计划免疫接种证入园入学查验制度,是消除大龄儿童免疫空白、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手段。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需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149例麻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收住院的149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患者,年龄16d~43岁。8个月及以下患儿28例(18.79%),8个月以上~7岁患儿64例(42.95%),7岁以上~16岁3例(2.01%),16岁以上54例(36.24%),发病高峰集中在2月份72例(48.32%)。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149例(100%)。发热、皮疹均149例(100%)。Koplik斑142例(95.30%)。并发肺炎110例(73.83%);肝功损害89例(59.73%);腹泻56例(37.58%);电解质紊乱48例(32.21%);尿路感染39例(26.17%);心肌损害29例(27.10%);喉炎14例(9.40%);气管-支气管炎8例(5.41%);心衰7例(4.70%);病毒性角膜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各5例(3.36%);皮下气肿、病毒性脑炎各2例(1.34%)。结论: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接种或接种疫茚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8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病率在上升,可能与母亲未规范接种过或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淌度下降等因素有关;婴幼儿患者临床病毒血症较重。易合并脏器损害;合并肺炎、肝功损害和腹泻的患者较多见。  相似文献   

19.
某车站距杭州266公里,住宅集中,人口1621人。1979年12月下旬至1980年1月中旬发生麻疹31例,发病率达1910/10万,超过了管区内麻疹发病率平均水平(50/10万以下),呈局部流行状态。 31例中,未接种麻疹疫苗有23人,接种过麻疹疫苗8人。从接种后发生麻疹8人,发病时间多为接种麻苗后4~5天,可能接种前已感染麻疹,接种时正处于潜伏期,故难免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种麻疹疫苗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的临床表现,为儿童预防麻疹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市某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来就诊的麻疹儿童患者的病例,在病例中筛选出162例麻疹儿童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早期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的儿童麻疹患者,对照组: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的儿童麻疹患者。记录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发病特点、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结果 162例儿童麻疹患者中,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观察组起病多缓慢、卡它症状轻微、口腔麻疹黏膜斑、血常规中发生WBC计数升高以及咳嗽的概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短、病情轻微。结论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患麻疹的临床症状比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患麻疹的临床症状轻,易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