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图像在山区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探测钉螺孳生地。方法 收集四川省普格县地形图、TM遥感图像,现场调查钉螺孳生地,选择已知地物类型的区域建立训练样本,对TM卫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验证分类结果。结果 所有地物被分成钉螺孳生地、河流、居住区、阴影区和其他地物等5类,钉螺孳生地主要分布在田地、坡地等有植被覆盖的环境。钉螺孳生地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别为79.82%和85.58%,分类总精度达到80.22%。结论 TM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能将山区钉螺孳生地有效地区分出来,有利于对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为山区钉螺的控制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雪对洞庭湖区钉螺生存影响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雪低温气候条件下,洞庭湖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的生存状态,为血吸虫病研究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公园前滩为现场,2008年春季大雪前后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分框记数,解剖鉴定钉螺死活、感染性、雌雄构成情况,计算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框出现率、钉螺死亡率、钉螺雌雄构成等指标。结果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大雪冰冻天气后降低45.68%(Z=-5.99,P〈0.01),活螺框出现率降低32.18%(X2=18.04,P〈0.01),钉螺死亡率上升27.68%(Z=-12.67,P〈0.01),高达88.80%,钉螺雌雄构成无明显变化。结论持续大雪冰冻天气使钉螺活螺密度降低,死亡率升高,但密度仍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湖北钉螺分布与年极端低气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年极端低气温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省61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以北纬34°为界,通过两者的统计分布来确定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并研究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为-7.6~1.5℃,无螺区有75%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有螺区有19%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高于1.5℃;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53),但无螺区在相应区间内的时间均多于有螺区。结论钉螺在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的地区不适宜生存,温度是阻止钉螺北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分析预测钉螺分布的气温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气温的定量关系,为全球气候变暖与南水北调钉螺能否北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多年来的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按1km网格匹配气温数据,在GIS支持下,将空间分布的气温数据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布图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气温与钉螺分布的吻合程度。结果钉螺分布区的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95%可信区间为(4.3~18.1℃)、累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为(-4.6~9.2℃)、累年平均气温的为(9.4~21.1℃)、累年1月平均气温的为(0.9~12.4℃)、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为(16.2~25.6℃),其中累年1月平均气温与钉螺的分布拟合最好。结论1月平均气温是预测钉螺分布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湖沼地区植被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沼地区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14块滩地中随机选择一块滩地,选取植被均- 50 mX50 m作为研究现场,分别设计矮草组、边界组、枯草组和对照组4组不同植被状态的研究区域,半个月后调查4组的钉螺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析比较4组数据间的差异,推断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引起钉螺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枯草组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钉螺密度为0.1只10.1  m2;矮草组土壤温度高,湿度低,钉螺密度为32.1只10.1  m2;边界组钉螺密度增高(53.6只/O.l m2),但与对照组钉螺密度(48.2只10.1 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为割倒滩地植被后,钉螺将由矮草组向边界组移动,导致钉螺分布发生变化;枯草组最不适宜钉螺生存。割草覆盖法可以作为提高药物灭螺效果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沼地区钉螺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自动确定钉螺孳生地。方法  利用丰水期与枯水期遥感图像,分别自动计算与提取水体指数(NDWI),两图像水体指数相减,获得“冬陆夏水”区域;在“冬陆夏水”区域计算植被指数(NDVI),并提取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将提取的区域与已有螺情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对比分析。结果在鄱阳湖区,两时相中NDWI>0. 05的区域之差与NDVI>0. 20的区域的交集,为适宜钉螺孳生的区域。结论根据适宜钉螺孳生的生态条件,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钉螺的孳生地及其面积。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疾病分布状态的量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角度探讨疾病分布状态的量化指标,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新的统计学方法.方法 基于病例间的距离系统地总结了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反映疾病分布状态的定量统计指标--G函数、F函数、J函数和K函数.在介绍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距离取0到3000 m,间隔为50 m,使用4个指标对贵池区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在SaTScan软件中用空间移动扫描圆形窗口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贵池区6年共发生83例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空间点模式分布图显示病例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秋浦河附近.获得了4个定量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用其对上述急性血吸虫病资料分析发现病例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G函数和K函数位于95%可信区间的上方,F函数和J函数位于95%可信区间的下方),与空间移动扫描圆形窗口法的结果一致,后者并发现1个最可能的聚集区域,圆心坐标为(30.65 N,117.44 E),圆半径为2.69 km,相对危险度为12.78(对数似然比=32.80,P=0.0001).结论 量化统计指标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标点地图不能量化分析的缺点,而且为深入的空间聚集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边缘效应的概念,介绍2种校正方法并进行模拟比较,为正确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首先介绍K函数和边缘效应的概念及缓冲区校正法和加权校正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采用Matern阻抑点过程、Poisson随机点过程和Neyman—Scott聚集点过程在单位正方形区域内模拟产生三种分布模式,点过程的密度分别取10,100,500和1000,选择K函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模拟比较。结果当点过程的密度较低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很小,分析时可以不进行校正;当点过程的密度较高时,边缘效应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校正,如果研究尺度较小,加权校正法与缓冲区校正法的效果相近,均较好,当研究尺度较大时加权校正法优于缓冲区校正法。结论加权校正法的效果较好.可以在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广义负二项分布对钉螺分布的拟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并应用广义负二项分布研究湖北钉螺的分布规律,为定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4块滩地作为研究现场,2005年调查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2006年从中再随机抽取2块滩地进行调查。通过全局最大似然法分别拟合广义负二项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比较同一季节不同滩地和不同季节同一滩地的分布拟合结果。结果不同季节、不同滩地的钉螺密度是不同的,但其分布形状均是相似的正偏态分布,广义负二项分布能成功地拟合所有的钉螺数据。不同季节同一滩地问的广义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变化不一致,同一季节不同滩地广义负二项分布的参数估计结果即使在钉螺密度相近的情况下也不相近,钉螺生存环境的微小差异可以通过广义负二项分布的参数灵敏反映。结论广义负二项分布比负二项分布能更好地反映钉螺分布的复杂性,其将在钉螺的定量化研究领域以及家庭聚集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定量生态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数是评价一个地区是否达到相关控制标准的重要内容[1],但由于该病例数相对较少,其敏感性日趋减弱[2],本文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技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描述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01-2006年急血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