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用于急性白血病患儿脓毒症诊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07月至2020年08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脓毒症组58例和非脓毒症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降钙素原(PCT)、hs-CRP水平以及PEWS评分,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s-CRP水平、PEWS评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脓毒症组的血清PCT、hs-CRP水平、PEW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重度组的血清PCT、hs-CRP水平、PEWS评分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PCT、hs-CRP水平、PEWS评分联合检测诊断急性白血病脓毒症的AUC为0.924(95%CI:0.854~0.968),且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一诊断(P<0.05);血清PCT、hs-CRP水平、PEWS评分联合检测鉴别轻、重度脓毒症的AUC为0.929(95%CI:0.830~0.980),且联合鉴别的AUC高于单一鉴别(P<0.05)。结论:血清PCT、hs-CRP联合PEWS预警评分可有效诊断、鉴别急性白血病患儿脓毒症,有望成为脓毒症患儿的临床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郭靖  姜小建  李红妮 《癌症进展》2021,19(21):2229-2232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Ig)在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伴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细菌类型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患者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70)和未感染组(n=90),检测血清中hs-CRP、PCT、IL-6及Ig水平.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IgA、IgG和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1).70例感染组患者中共培养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P﹤0.01).治疗后3、7天,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IgA、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hs-CRP和PCT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和0.8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0 mg/L和3.75 ng/ml,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85.50%和86.00%,特异度分别为82.00%和83.00%.结论 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者hs-CRP、PCT、IL-6水平升高,而Ig水平降低,其中hs-CRP和PCT在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变化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并发术后感染患者70例,同期未感染患者70例。检测感染患者血清中免疫细胞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中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同时对感染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感染率随CD4+水平下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CRP、IL-6及CD4+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后发生医院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诊断价值,ROC-AUC均在0.72以上,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0.7。结论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对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因此,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变化,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时对病原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的微生物类型,将135例入组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中微生物学确诊为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除行常规血培养及感染灶分泌物培养等检查外,均在发热12 h内行血清PCT测定。PCT测定采用快速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微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疗效回顾性诊断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类型。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值较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较G+菌感染组PCT值增高(P<0.05)。结论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患者中,血清PCT值对预测细菌感染是一个快速可靠的指标。血清PCT值越高,细菌感染可能性越大,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对于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诊断具有阴性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恶性实体瘤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探讨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与病情进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TNM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4例),Ⅲ-Ⅳ期组(58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vWF:Ag,FⅧ:C、AT-Ⅲ、D-Dimer及CEA的水平.结果:肿瘤患者的vWF:A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组又比Ⅰ-Ⅱ期组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的AT-Ⅲ水平比Ⅰ-Ⅱ期组、正常组降低(P<0.05),Ⅰ-Ⅱ期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EA阳性组的vWF:Ag、D-Dimer水平比阴性组明显升高(P<0.01),FⅧ:C、AT-Ⅲ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vWF:Ag、FⅧ:C、D-Dimer、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CEA异常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沉(ESR)等炎症指标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3例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60例非肿瘤脓毒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PCT、IL-6、CRP、WBC和ESR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6、CRP和ESR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高,WBC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PC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患者可通过联合检测PCT、IL-6、CRP、WBC和ESR水平判断感染情况,其中PCT不受肿瘤干扰,对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应用抗菌素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紫敏  修冰  薄兰君  郑伟萍 《肿瘤》2004,24(1):59-6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用胸腺肽 化疗,B组46例用单独化疗,治疗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值,以其住院的80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3)急性白血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4)治疗后A、B两组比较: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免疫细胞亚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受抑更甚,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对NK细胞,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最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0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筛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免疫指标情况并探讨避免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结果感染组患者免疫粘附促进因子(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指标均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7)、IL-9、IL-18和IL-19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感染组患者一氧化碳(NO)、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检测红细胞免疫指标及促炎因子水平,能有效监测早期切口感染形成,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纠正术后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注术(BP)联合抗生素治疗肺癌术后感染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间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术后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P联合局部灌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血清TNF-α、IL-8、hs-CRP、PCT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和气道阻力(Raw)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IP、WOB和Raw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yn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8、hs-CRP和P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8、hs-CRP和PCT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呛咳1例,低氧血症1例,发绀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1例,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P联合抗生素治疗肺癌术后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升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64指数、C反应蛋白(CRP)与清蛋白(Alb)比值(CRP/Alb)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与未感染组(163例)。术后第1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64指数,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Alb水平, 同时计算CRP/Al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组中CD64指数、CRP/Alb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CRP水平、CRP/Alb均高于未感染组[5.7±1.1比1.5±0.3, t=32.05, P<0.001;(78±13)mg/L比(11±3)mg/L, t=39.26, P<0.001;3.09±0.42比0.36±0.02, t=57.48, P<0.001], 感染组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25±3)g/L比(32±4)g/L, t=8.37, P&...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 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 ,观察胸腺肽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2 )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 ;(3 )AL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 ;(4 )治疗后A、B两组比较 ;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 ,A组治疗后CD3 、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 ,其中AL患者受抑更甚 ,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尤其对NK细胞 ,它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46例AL患者(AL组)首次化疗前后进行血浆D-D、vWF、AT-Ⅲ、FIB检测,并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比较化疗前不同病理类型AL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并比较AL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分析AL患者D-D、vWF、AT-Ⅲ、FIB与瘤负荷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D-D、vWF高于非APL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0.05),AT-Ⅲ、FIB低于非APL的AML组和ALL组(P<0.05);AL组D-D、vWF高于对照组(P<0.05),AT-Ⅲ、FIB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D-D、vWF低于未缓解(NR)患者(P<0.05),AT-Ⅲ、FIB高于NR患者(P<0.05);且CR患者D-D、vWF、AT-Ⅲ、FIB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AL组患者D-D、vWF与瘤负荷呈正相关(r=0.412、0.533,P<0.05),AT-Ⅲ、FIB与瘤负荷呈负相关(r=-0.282、-0.311,P<0.05)。结论:血浆D-D、vWF、AT-Ⅲ、FIB水平可反应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及PCT检测在成人急性白血病感染中的诊断意义,并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及PCT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工作中对急性白血病感染患者的有效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5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我科收治的12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情况、临床资料、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及PCT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感染组97例,非感染对照组31例,其中26例血培养阳性;感染与非感染组IL-6、IL-10及PC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感染组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IL-6、IL-10及PCT区分感染的ROC曲线做图得AUC分别为0.907、0.759及0.881;IL-10在G^(+)与G^(-)中存在差异(P<0.05),IL-10、IL-4与IFN-γ在真菌和G^(-)中存在差异(P<0.05),PCT、IL-4与IFN-γ在真菌和G^(+)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IL-6、IL-10可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感染除PCT外的参考指标,且通过ROC曲线可以看出,IL-6、IL-10对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意义。并且通过分析病原菌发现,IL-10、IL-4与IFN-γ将可能成为区分病原菌类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探讨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与病情进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TNM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4例),Ⅲ-Ⅳ期组(58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vwF:Ag,FⅧ:C、AT-Ⅲ、D—Dimer及CEA的水平。结果:肿瘤患者的vWF:A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组又比Ⅰ-Ⅱ期组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的AT-Ⅲ水平比Ⅰ-Ⅱ期组、正常组降低(P〈0.05),Ⅰ-Ⅱ期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EA阳性组的vWF:Ag、D—Dimer水平比阴性组明显升高(P〈0.01),FⅧ:C、AT-Ⅲ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vWF:Ag、FⅧ:C、D—Dimer、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CEA异常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降钙素原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自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105次发热病程中的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特征,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将其分为败血症组、病原学证明肺炎组、临床证明肺炎组、病原学证明感染组、临床证明感染组、非感染性发热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将各组PCT和CRP平均浓度进行比较,并进行ROC曲线检验;对伴并发症和不伴并发症热程以及死亡和存活的热程中患者的PCT和CRP浓度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检验。结果:105例次热程中感染组84例次(80.0%),其中败血症组8例次(12.4%)。发热组PCT和CRP浓度显著高于不发热组(P〈0.001)。感染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P〈0.001),PCT对于感染的最佳鉴别界值为0.157ug/L;感染组CRP浓度与非感染组有显著差异(P=0.047),但对于感染与非感染发热鉴别价值不大。败血症热程中患者的PCT和CRP浓度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热程(P〈0.001),PCT和CRP对于败血症热程均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最佳鉴别界值分别为1.009ug/L和85.5mg/L。结论:PCT血清浓度与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尤其对于败血症特异性高。对于该群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败血症发热和非败血症发热有很好鉴别价值。CRP血清浓度对于该群患者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发热无鉴别意义,但对于败血症发热与非败血症发热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检测在在肺癌发热患者中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与癌性发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血清PCT检测的1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患者分为感染伴发热、感染不伴发热、无感染伴癌性发热、无感染无发热4组,比较4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PCT在肺癌感染与癌性发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感染肺癌患者中,小细胞肺癌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小细胞肺癌(4.322 vs. 0.142; Z=-4.240, P<0.001);有转移患者的血清PCT水平高于无转移患者(0.609 vs. 0.111; Z=-2.517, P=0.006)。感染伴发热血清PCT水平为0.652(0.290~1.147)μg/L最高、其次为癌性发热无感染组0.439(0.174~1.074)μg/L、再次为感染不伴发热组0.378(0.117~0.581)μg/L、最低为无感染无发热组0.126(0.038~0.451)μg/L。PCT诊断肺癌患者感染的最佳截断点为0.349μg/L,曲线下面积为0.645±0.04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449、0.769;PCT诊断未发热肺癌患者感染的最佳截断点为0.098μg/L,曲线下面积为0.678±0.0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18、0.763;PCT诊断发热肺癌患者感染的最佳截断点为0.954μg/L,曲线下面积为0.704±0.07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341、0.939。结论:血清PCT作为一种快速、简单、易获得的一项实验室诊断指标,可以作为肺癌发热患者感染诊断及的一项参考指标,但血清PCT水平升高并不完全意味着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时间、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手术后7天,2组的hs-CRP、IL-6、IL-10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和CD4+/CD8+水平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CD8+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s-CRP 和PCT在癌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更多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36例,另取由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36例作为对照.hs-CRP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PTC应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对照组、结核组、肺癌组胸腔积液中hs-CRP表达水平分别为(2.68±0.43)、(9.84±1.62)和(3.49±0.64)μg/ml,血液中hs-CR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5±0.47)、(10.66±1.75)和(4.24±0.72)μg/ml,各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结核组显著高于肺癌组(P<0.01),肺癌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结核组、肺癌组胸水中PCT表达水平分别为(0.024±0.005)、(0.071±0.013)和(0.027±0.006)ng/ml,血液中PCT表达水平分别为(0.029±0.006)、(0.078±0.015)和(0.031±0.007)ng/ml,其中结核组显著高于肺癌组和对照组(P<0.01),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中hs-CRP表达与血液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622,P<0.01),胸腔积液中PCT表达与血液中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γ=0.656,P<0.01).结论 hs-CRP 和PCT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胸水良恶性鉴别的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