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氧化氮在肝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分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六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给予10%D-半乳糖胺(D-Ga1N)0.6g/kg及大肠杆菌O111B4脂多糖(LPS)0.1mg/kg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于给D-GalN前20分钟及后6小时、11小时,精氨酸(Ars)组给子L-Arg0.5g/kg腹腔注射;Arg一硝基精氨酸甲酯(NAME)组给予L-Arg0.5g/kg加L一NAME50mg/kg;NAME组给予L-NAME10mg/kg;地塞米松(Dex)…  相似文献   

2.
哌唑嗪对急性内毒素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of一肾上腺素受体(01-*以桔抗剂赈哇嗓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损害作用机制。1.材料与方法:(1)动物处置: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PBS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mg/kg作为损伤对照组;先用5mg/k抓哩味(PRA)灌胃,l小时后腹腔注射LPSZing/kgg于12/J’时后补灌PRx一次作为保护组;用smm/xmPRA灌胃作PRA对照组。(2)肝细胞分离及[CaZ”h测定:以上各组处理6/J’时后,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Col)对兔受内毒素(LPS)刺激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动物分别于LPS注射前67小时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2ml/kg作为空白对照,B组则按相同时间间隔腹腔注射Col0.5mg/kg。所有动物经卡介苗(BCG)致敏后静脉注射LPS2μg/kg诱发休克。结果预先注射Col能显著降低动物血清TNF峰值浓度(P<0.05);治疗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全血白细胞数(WBC)下降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Col对动物体内TNF的合成或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和自由基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肝损伤过程中一氧化氮与自由基的变化.方法实验Ⅰ:大鼠24只分为4组,一组为正常组,其余3组为损伤组.TAA600mg/kgsc24,48,72h测定内毒素及NO3-/NO2-,ALT,AST含量.取肝组织匀浆,测定蛋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实验Ⅱ:大鼠32只分为4组,A组为正常组,B,C,D组TAA600mg/kgsc;同时给予B组生理盐水04mL/kg,C组75%LArg300mg/kg,D组25%LNNA10mg/kg.24h后重复注射1次.24h后按实验Ⅰ取血、肝组织,测定有关指标.结果大鼠注射LArg后,NO的合成增多,转氨酶及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注射LNNA组大鼠肝损伤程度加重,肝组织自由基的测定表明,抑制肝损伤大鼠NO合成,肝组织LPO含量增高而SOD,GSPHX活性降低,SOD,GSHPX协同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结论抑制NO的生物合成,自由基水平增高,从而加重了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一氧化氮对犬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 ̄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内源性一氧化氮对犬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L-NAME(1、5、15mg/kg)可显著增加缺氧时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其作用维持90~180分钟。与用药前缺氧时比较,mPAP最大可分别升高1.1±0.2、1.5±0.3、1.6±0.4kPa(1kPa=7.5mmHg),而PVR最大可分别升高58.4±15.6、99.3±28.8、78±4.0kPa·s/L,L-NAME15mg/kg升mPAP的作用明显强于1mg/kg组。L-精氨酸(0.5g/kg)可逆转L-NAME(5mg/kg)增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作用。此外,L-NAME也可明显增加缺氧时股动脉平均压和全身血管阻力,同时减少心输出量,减慢心率,结果提示内源性一氧化氮可能具有抑制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的衰老模型,研究衰老形成的机理。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60mg/kg,第2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42d后用Y迷宫测定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然后迅速处死大鼠,取海马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水平,结果 半乳糖化SD大鼠海马内3-甲氨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0,5-羟基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显著降低,高香草酸(HVA)水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保护组织免受随之而来的长时间缺血性损伤,这种现象称之为缺血预处理(IPC).现探讨IPC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原位I/R模型,术前腹腔注射L精氨酸(LArg)250mg·kg-1或L硝基精氨酸(LNNA)15mg·kg-1,分别观察血一氧化氮(NO),ALT,AST;肝组织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结果肝组织LPO含量(多少vs多少)、血清ALT(多少vs多少)、AST(多少vs多少)活性明显低于I/R组,IPC显著改善了由I/R引起的肝脏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完全被NO供体(LArg)或NO合酶抑制剂(LNNA)消除.同时,各组之间血、肝NO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IPC对肝脏I/R损伤呈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是灭活了氧自由基.NO在肝脏IPC中似乎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0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1998年4月2日行HLA相合异基因BMT。预处理方案为:移植前第10天羟基脲40mg/kg;移植前第9天阿糖胞苷2g/m2;移植前第8、7、6天;口服马利兰1mg/kg,每6小时1次;移植前第5、4天,环磷...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合酶在T细胞依赖性小鼠肝损害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用雄性昆明小白鼠。试剂刀豆素A(ConA),上海东风试剂厂;环抱霉素A(CSA),还原型辅酶D(NADPH),均购自Signa公司。将ConA(40mg/kg)经尾静脉注人,分别于2、8小时取肝组织;CSA组在用ConA前皮下注射CSA(130m/km);对照组只予以001mol/LPBS液(PBS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染色,肝组织于体积分数4%中性多聚甲醛液4oC固定4小时;在恒温冷冻切片机内切片(厚10pm);移人NADPH液37C孵育2小时。2.结果:PBS组除门管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参提取物(764-3)对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腺泡内肌型(MA)、部分肌型(PMA)和非肌型(NMA)动脉百分比构在及MA中膜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缺氧大鼠置于51kPa低压舱内2或4周;野百合碱组(MCT)大鼠以MCT60mg/kg一次腹腔注射,观察4周,给药大鼠:764-3 20或40m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β氨基丙腈(BAPN)150  相似文献   

12.
张汝忠  华翔 《高血压杂志》1999,7(2):172-175
目的阐明T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和L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对实验性糖尿病鼠肾的保护作用是否基于改善糖、脂水平。方法雄性SD大鼠右肾切除,给予链脲佐菌素(STZ)按65mg/kg腹腔注射。米贝地尔组(Mib,30mg/kg,qd,n=6);氨氯地平组(Aml,...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大鼠肝纤维化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研究从中药川芎中分离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川芎嗪对CCl4大鼠肝纤维化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中贮脂细胞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动物处置:SD大鼠32只,雌雄各16只,体重(15 ±15)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CCl4。组(n=12)和川芎嗪组(n=12)。正常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尽两组均给予体积分数50% CCL4石蜡油溶液,按 1ml/kg腹腔注射,每周 2次,川芎嗪组在 C Cl4等处理同时予以川芎嗪注射液 20 mg/kg腹腔注射,每日 1次,每周6次。实验共6周,于第45天乙醚麻醉大…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过氧化脂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SLE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用生物还原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浆中NO2^-/NO3^-总浓度,以此代表血浆中NO水平,用TBA显色法测定LPO浓度。34例SLE患者中23例为初次治疗的活动期SLE,其中15例口服强的松(1mg/kg)治疗,11例为稳定期SLE,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活动期SLE血浆NO水平(51.31±30.23)μ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对小鼠气管和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材料和方法 健康昆明种小白鼠48只,雄性,体重25~30g,随机分为对照组、油酸肺损伤组和红霉素保护组,每组16只。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入5%葡萄糖溶液04ml/kg,1小时后再注射油酸02ml/kg。保护组经尾静脉注入红霉素溶液04ml/kg(浓度50g/L),1小时后再注射油酸02ml/kg。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5%葡萄糖溶液04ml/kg,1小时后再注入生理盐水02ml/kg。每组各取8只小鼠于注射油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前1分钟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2ml/kg。实验动物于注药1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和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基因mRNA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本试验将35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1.对照组2.内膜损伤组:用球囊进行髂动脉内膜损伤。3.内膜损伤+RU486组:髂动脉内膜损伤后,给家兔口服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4.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7mg/kg/d)。5.地塞米松+RU486组:地塞米松和RU486同时给药。各实验组家兔4周后处死,用RT-PCR的方法检测髂动脉VSMCAT1的基因表达。透射电镜观察VSMC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和地塞米松可使VSMC的AT1mRNA的表达上调(P<0.01),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米非司酮(RU486)可阻断这种表达的上调。内皮细胞损伤和地塞米松还能使VSMC内粗面内质网增多,肌丝减少,促进VSMC向合成型转化。所以,内皮细胞损伤和地塞米松等应激因素可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诱导AT1的基因表达,促进VSMC增殖,这个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硫唑嘌呤引起的药物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男,60岁,因尿色加深伴巩膜黄染半年在本院检查,发现肝功能γ-GT 329 U/L,SGPT 33 U/L,SGOT43 U/L,总胆红素33.2 umoL/L,直接胆红素19.2 umol/L,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自身抗体ANA(+)(1:1000-1:4 000),IFANA(+)(1:2 560),ds-DNA(+),B超示慢性肝损,胆囊及胰腺未见异常,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予强的松30 mg/日,硫唑呤50 mg/日口服治疗,2周后激素减为20 mg/日。3周后患…  相似文献   

18.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在哮喘豚鼠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内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NOO^-)的生成及其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18只哮喘豚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6只):用10%卵蛋白1ml腹腔注射液致敏,2周后用1%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复制豚鼠哮喘模型。(2)哮喘加氨基胍(AG)组(6只):该喘同哮喘组,在每次诱喘前1h腹腔注射AG10mg/kg。(3)正常对照组(6只):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哮喘豚鼠均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 和冠状动脉基本正常者的血脂代谢改变情况,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CHD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71 名住院病人进行CAG 并根据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 组(CAG 基本正常,冠状动脉狭窄< 30% ,n = 111 例) ,B 组(CAG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 ,n = 203例) ,C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 57 例),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 血清TC:A组(5-22±1.12)mmol/L(200.8 ±43.1) mg/dL,B 组(5-58 ±1-26) mmol/L,(214-6 ±48-5) mg/dL,C 组(5-09 ±1-12) mmol/L(195-8 ±43-1) mg/dL,( P= 0-031 7) ;LDL- C:A 组(3-13±1-14)mmol/L(120.4 ±43.8) mg/dL,B 组(3-69 ±1-09) mmol/L(141-9 ±41-9) mg/dL,C组(3-23±1-15)mmol/L(124-4 ±44-2) mg/dL,(P= 0-027 4) ;HDL- C:A 组(1-18 ±0-41) mmol/  相似文献   

20.
转导人TIMP-2基因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外源性人TIMP-2基因在人LAK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磷酸钙-DNA共沉淀的方法将TIM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L(TIMP-2)SN转染兼性包装细胞PA317包装形成病毒颗粒。用病毒液感染人LAK细胞,再以Northern杂交、SDS-PAGE及反向酶谱试验进行表达及活性分析。用转基因LAK细胞(LAK/LT)2×106给胃癌转移模型腹腔内注射。结果TIMP-2在LAK/LT中mRNA高度表达,在LAK中弱表达。LAK/LT细胞中有相对分子质量21000大小的蛋白质表达,具抑制Ⅳ型胶原酶降解明胶的活性。肿瘤种植后10周,对照组肿瘤体积为(4.00±1.70)cm3,肝转移率和腹膜转移率均达100%,脾脏转移率为70%(n=10);单用LAK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72±1.20)cm3,肝及腹膜转移率分别为60%和70%;TIMP-2高表达的LAK/LT细胞治疗组肿瘤体积仅(1.21±1.16)cm3,肝转移率与腹膜转移率仅分别为20%和3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0%,肝及腹膜转移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结论TIMP-2对胃癌生长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