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淫羊藿对去势雌性家兔下颌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淫羊藿抑制骨质疏松、促进骨缺损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雌性哈尔滨大白兔27只建立骨缺损和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三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去势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6g/kg生理盐水喂养,去势实验组给6g/kg淫羊藿煎液喂养,分别于4、12周处死。血清骨钙素、骨密度分析、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4周时,去势实验组、去势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周时骨缺损处,去势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与去势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且去势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结论淫羊藿能明显增加颌骨骨缺损处骨密度,抑制去势家兔颌骨骨缺损处骨量丢失和骨小梁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黄芪多糖对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及塑形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全处理组(A组)、后处理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黄芪多糖混悬液(1∶1,m/m)690 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继续灌胃6周;C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造模,连续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于造模后第10,17,24,30天拍摄患肢股骨正侧位X线摄片,计算矿化骨组织体积(BV)、骨痂总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TV)、骨矿密度(BMD)。灌胃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患肢Micro-CT扫描;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Ⅰ型胶原N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 与本组造模后第10天比较,3组大鼠造模后第17,24,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与C组比较,A组大鼠造模后第10,30天的正侧位X线摄片Lane-Sandhu评分均显著升高(P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物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差异性,阐明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生物学关键环节和总体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脊柱融合的动物模型。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即可开始喂食相应药物持续2周后停止。在术后4、8、12周分别取各组动物融合节段行大体标本。评估各实验兔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融合节段(L_(3~4))与相邻未融合节段(L_(4~5))的生物力学强度比值,进行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定量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只脊柱融合动物模型,双氯芬酸钠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各15只。术后4周时,双氯芬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和生物力学强度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8周和12周时,双氯芬酸钠组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和生物力学强度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塞来昔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性COX-2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在脊柱术后早期对植骨融合均有负面影响,在术后中后期,选择性COX-2非抑制剂对骨融合的负面影响消失,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负面影响仍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淫羊藿对去势雌性大鼠下颌骨改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淫羊藿抑制下颌骨骨质疏松,维持骨量提供有关资料。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48只4月龄。随机分成去势实验组、去势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对去势实验组给淫羊藿(0.7g/kg体重)治疗,对去势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给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4周和12周处死动物。采用X光骨密度检查、组织学、下颌骨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在淫羊藿作用下下颌骨骨松质的改建情况。结果 4周假手术组(S)与对照组(C)及实验组(VOX)骨密度比较,可见C、VOX两组骨密度值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观察、扫描电镜的结果可见骨质有所改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骨小梁平均宽度C组与S组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去势大鼠短期颌骨吸收存在。12周时C组骨密度显著下降与S组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较S组明显变细、稀疏。成骨细胞比S组明显数量少,说明由于去势造成大鼠颌骨骨质疏松,实验模型已经成功建立。VOX组骨密度较S组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淫羊藿能明显增加颌骨骨密度,抑制去势大鼠的颌骨骨量丢失和骨小梁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自体骨的植入对大块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兔的自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壳聚糖-明胶网络/羟基磷灰石多孔材料-重组人BMP2(CS-Gel/HA-rhBMP-2)复合材料。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CS-Gel/HA-rhBMP-2进行复合。截去兔桡骨中段7mm长度的骨组织,建立骨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实验组(每只兔的右侧)植入CS-Gel/HA-rhBMP-2-种子细胞复合材料,对照组(每只兔的左侧)植入CS-Gel/HA材料,2组均不做内外固定,逐层缝合伤口。分别在术后第4、8和12周对缺损处进行X线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第4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周和12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用移植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可以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外伤与骨折愈合相关性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65只,分别制成单纯股骨干骨折、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及脑外伤一周后合并股骨干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各处死5只家兔,摄骨折部X线片,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外伤合并骨折家兔骨折的愈合速度快于单纯骨折者。结论作者建立的脑外伤与骨折相关性研究家兔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70ms/kg维甲酸灌胃2周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淫羊藿苷组灌胃给予50、100、200mg/kg淫羊藿苷,连续4周。测定血和骨中相关指标;测定骨密度;骨物理学指标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中Ca2+、P3+浓度(P〈0.01),降低ALP(P〈0.01);升高骨中Ca2+、P3+、Hyp含量(P〈0.05或〈0.01);升高骨密度、湿重、干重(P〈0.01);增加骨中最大弯曲力、抗弯强度、断裂挠度、弹性段终点荷。结论淫羊蓉苷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效果。方法先制作家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缺损处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清创后将敏感药物和家兔异体髂骨骨松质充分混合后置于骨缺损处,并用敏感抗生素耳缘静脉注射5d。分别于植骨后1、2、4、6、8周,处死动物前摄左侧桡骨X线片;处死动物,取左侧桡骨,行HE染色,用原位杂交检测骨形成蛋白(BMP-2)。结果 X线检查示,1~2周有少量骨痂形成;4~8周时骨缺损处模糊,骨缺损消失,并能看出骨髓腔形成。HE染色发现,1周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少纤维组织增生:2~4周时有大量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并伴有软骨细胞形成;6~8周时软骨细胞转化过程几乎停止,骨小梁开始出现,有正常骨组织结构。原位杂交显示BMP-2在1周时呈弱阳性表达,4周时呈强阳性表达,其与各周呈阳性表达。结论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联合Bio-oss骨粉是否能促进骨缺损的愈合。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16只,在它们的颅盖骨上分别制备2个直径为3 mm圆形骨缺损。实验组:在制备的骨缺损处植入CGF+Bio-oss骨粉,对照组只植入Bio-oss骨粉,于术后4、8周,取标本,并从大体、X线、组织学等方面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愈合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能明显促进骨缺损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HA作为VEGF的可吸附性载体,制备成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10mm骨缺损处,以单纯CHA组,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研究各组骨愈合,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在2、4、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CHA/VEGF组明显优于自体移植骨组优于单纯CHA组,而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CHA/VEGF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CHA与VEGF结合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强于自体骨移植及单纯CHA移植。二者协同,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考察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对低骨密度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3~4周龄断乳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低钙对照组、碳酸钙Ⅰ组和Ⅱ组、钙联合淫羊藿Ⅰ组、钙联合女贞子Ⅰ组、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和Ⅱ组,采用低钙饲料连续喂养造模,每周测量体质量及身长,喂养3周后进行钙代谢实验,测量摄入钙、粪钙含量,计算钙吸收率,取材前测量腰椎骨密度,取左侧股骨测量股骨折断力,计算股骨干重及骨钙含量,HE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股骨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钙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成功。与低钙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身长、摄入钙含量、粪钙含量、钙吸收率、腰椎骨密度、股骨最大折断力、左侧股骨干重及骨钙含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剂量钙组相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身长、钙吸收率的增加更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钙对照组LRP5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低钙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均可显著上调LRP5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P<0.05);与同剂量钙组相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Ⅰ组LRP5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P <0.05),且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相比钙联合淫羊藿或女贞子,LRP5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P<0.05)。结论:钙联合淫羊藿及女贞子具有增强骨密度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LRP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淫羊藿联合钙尔奇D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保护素( OPG)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给予淫羊藿颗粒联合钙尔奇D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骨密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和骨密度值显著升高( P <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和骨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口服钙剂基础上,加用中药淫羊藿可显著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抽取实验组家兔骨髓2mL分离出间质细胞,在特殊培养液中进行体外诱导.增殖成成骨细胞种植于同种异体骨表面进行培养4周后,将细胞和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物植入实验兔节段性尺骨缺损中。另取12只家兔单纯植入同种异体骨作为对照组,观察16周。结果: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Chfα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显示骨小结,表明骨髓间质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成成骨细胞。动物实验表明植入体周同无炎性细胞浸润.伤口Ⅰ期愈合,术后7周开始出现骨痂,11周出现桥梁骨痂,术后16周达到骨性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此复合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有较强的骨诱导作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实验性骨质疏松对家免自体髂骨移植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家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去势手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在两组家兔行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作骨缺损,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植骨术后第2周、8周、12周分三批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植骨术后第2周,2组的髂骨骨皮质与胫骨骨皮质间均有新骨生成,实验组骨植骨、胫骨,肾皮质较薄;8周,2组植骨区均有骨吸收改建,与胫骨骨皮质间均有骨痂形成,实验组植骨骨质吸收较多;12周,种植体在两组植骨区均达到了骨愈合,对照组骨皮质较厚。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会延缓自体骨植骨的愈合,而且会促进自体植骨块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干预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淫羊藿苷10、20、40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脂多糖和im甲泼尼龙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淫羊藿苷组大鼠分别ig10、20、40mg/kg的淫羊藿苷,对照组、模型组均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6周。采用Micro-CT评估造模是否成功并分析骨密度(BMD)、骨体积密度(BV/TV)、骨表面积密度(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头PI3K、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D、Tb.Th、BV/TV、Tb.N、BS/TV、VEGF和NO水平明显降低,Tb.Sp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的BMD、Tb.N、BV/TV、Tb.Th、BS/TV、VEGF和NO水平明显增高,Tb.Sp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淫羊藿苷能够有效缓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VEGF、NO水平和增加骨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有关,从而诱导血管修复与新生,促进骨形成和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 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