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2级以上(包括2级)角膜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用10%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眼部局部雾化治疗,对照组予贝复舒眼水联合典必殊眼水滴眼治疗,对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2级水肿:观察组平均角膜水肿消退时间2.8 d;对照组为4.2 d。3级水肿:观察组平均角膜水肿消退时间4 d;对照组为6.2 d。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用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可以有效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大大减轻患者对术后视力恢复忧虑,为白内障术后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参与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650例689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第1天发生角膜水肿的情况,分析角膜水肿与年龄、核硬度、合并症的关系。结果:本组白内障患者650例689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天发现2级以上角膜水肿180例180眼,角膜水肿总发生率为26.12%。45~59岁、60~69岁、70~79岁、80"06岁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0.3%、19.6%、31.7%、75%;Ⅱ级、Ⅲ级、Ⅳ级、V级核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4%、19.4%、40.3%、100%;青光眼减压术后、陈旧性葡萄膜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46.7%、45.8%、35.3%)较无合并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6%)均明显增加。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晶体核的硬度、合并症等成正相关;术后常规用药加活血利水、明目退翳中药治疗能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观察20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与年龄、超声能量的关系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38眼,其中条纹状病变23眼(60.53%),斑片状水肿9眼(23.68%),小囊状水肿5眼(13.16%),大泡性病变1眼(2.63%)。认为角膜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更易发生角膜内皮损伤,手术操作应更细致。  相似文献   

4.
唐颖 《吉林医学》2012,(26):5762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做好专科护理。结果: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58只眼,其中,轻度角膜水肿115只眼,在3~5 d内逐渐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38只眼,10 d内消退恢复透明,只有重度角膜水肿5只眼,治疗的效果不佳,3个月后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晶体核硬度、血糖、眼压、眼部外伤等与手术后角膜水肿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术后做好患眼观察及护理,可促进角膜水肿症状尽快减轻,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张继超 《中外医疗》2013,32(13):140-141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56例,共62眼,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31眼为对照组,护理干预31眼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中度角膜水肿消退时间、重度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缩短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角膜水肿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观察了86例92只眼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水肿的情况。结果:77只眼在术后3天角膜恢复透明,11只眼在术后经治疗5天后角膜恢复透明,4只眼经半个月的治疗也恢复了透明,无1例出现角膜失代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治疗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659例白内障手术病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术中配合,术后角膜观察,做好专科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5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人有179例出现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角膜水肿80眼,2天内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71眼,6-10天消退恢复透明.重度角膜水肿28眼,10-25天消退恢复透明.结论 晶体核硬度、超声能量、手术技巧、手术时间与角膜水肿的轻重有关,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做好裂隙灯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手术后视力的提高,可防止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thelial laser in situ keratomo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对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268例(518眼)患者行EPI-LASIK时采用平推式微型角膜刀(Morria),以鼻侧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复位角膜上皮瓣,配戴角膜接触镜3~5 d。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情况。结果术中角膜上皮瓣均制作完好,术后第5天摘取角膜接触镜时,486眼上皮愈合完好,30眼小片状角膜水肿,按时取镜,无不良反应,2眼大片角膜水肿,延时2 d摘镜,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58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或2行。术后3个月,54眼角膜Haze 0.5级,16眼Haze 1级,其余均角膜透明,随访6个月的384眼,角膜Haze 0.5级22眼,1级8眼。结论EPI-LASIK手术具有安全、稳定、可预测性好、Haze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l周对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术后3月摄像记录,取角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照组6例同样建立模型,在实验结束时亦取角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成活,裸眼观透明。状况评价为O级4眼;l级2眼。病病切片示基质层胶原纤维平行于角膜表面排列,前板层自体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移植的后板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对照组:角膜混浊,基质浅层见精大、明显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状况评价为3级l眼、4级2眼;病理切片示全角膜厚度为正常的2倍,角膜基质浅层出现新生血管,平行于角膜表面,上皮增生,有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增殖、排列紊乱。结论 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内眼术后顽固性角膜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内眼术后顽固性角膜水肿的18例18只眼均采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17例17只眼经治疗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及基质水肿均在3d内完全吸收,视力提高3~5行。1只眼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病情有反复,属治疗无效。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内眼术后角膜内皮及基质顽固性水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双重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重粘弹剂(内聚性和弥散性)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1例(100眼)白内障分两类4组。第一类为硬核类(≥ Ⅳ级核),22例24眼硬核白内障操作中应用双重粘弹剂作为观察组,20例20眼硬核白内障单纯应用内聚性粘弹剂作为对照组;第二类为非硬核类(≤ Ⅲ级核),25例28眼非硬核白内障操作中应用双重粘弹剂作为观察组,24例28眼非硬核白内障单纯应用内聚性粘弹剂作为观察组。观察术后1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第一类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角膜内皮丢失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类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和术前、术后角膜内皮丢失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双重粘弹剂,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兔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u XW  Zhao J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407-412,I0010
目的 研究兔角膜内皮细胞(CECs)移植的可行性和移植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方法 体外培养兔CECs并用Brdu标记后接种在Gelatin膜载体上;采用α-氰基丙烯酸脘基酯作为组织黏合剂,将接种有兔CECs的载体与机械去除了内皮细胞的自体兔角膜植片相黏合,原位缝合对21只新西兰白兔的右眼进行CECs移植;另外17只兔的右眼作为对照仅移植没有接种任何细胞的载体膜。术后1、2、4、8、12周观察兔眼角膜移植片的透明情况、眼压和植片厚度,并利用共焦显微镜进行移植细胞的形态观察和计数。观察12周后处死动物,角膜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CECs在Gelatin膜载体上生长良好,体外培养3—5d后细胞汇合,细胞密度可以达到约2700个/mm^2。术后2周,所有植片均发生了水肿,并逐渐浑浊。CECs组植片在术后4周左右逐渐水肿减退,开始恢复透明;而对照组角膜植片则持续水肿,逐渐浑浊。术后移植细胞的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术后12周时,移植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023±330)个/mm^2。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植片上的细胞为移植细胞。结论 Gelatin膜作为内皮细胞培养载体并进行内皮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传统组)。小切口组给予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娩核摘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在第一天、第二周、第一个月及第三个月时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与传统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术后1年裸眼视力≥0.6者为85.19%,传统组为8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54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术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1眼,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7眼,眼压增高1眼;传统组患者术中、术后囊破裂2例,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6眼,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或晶状体碎块落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疗效等同于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用表面麻醉对156例(160眼)进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56例(1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最佳视力≥0.5者133眼(83.12%),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5者140眼(87.50%)。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角膜轻度水肿11眼(6.89%),角膜中度水肿2眼(1.25%)。结论表面麻醉下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谐使命―2017”任务中对非洲七国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在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51例(52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d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散光度,术后眼部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52只术眼中,4眼(7.7%)术后1 d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06~0.3,26眼(50.0%)为0.4~0.6,22眼(42.3%)为0.8~1.2。裂隙灯检查:术后1~3 d,48眼(92.3%)角膜透明;4眼(7.7%)角膜水肿;50眼(96.2%)瞳孔圆,瞳孔直径为2.0~3.0 mm;所有术眼角膜后沉积物(-),丁达尔效应(-)。52眼的术前平均散光度为(1.13±1.02)D,较术后1 d[(2.67±0.87)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5)。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2眼(3.8%),虹膜脱出1眼(1.9%),瞳孔进行性缩小2眼(3.8%);术后1 d角膜水肿4眼(7.7%)。结论 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唐卓 《右江医学》2005,33(2):112-1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行LASIK术患者60例116眼,分为A组38例73眼(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组),B组22例43眼(戴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激光切削深15~150μm,平均激光切削深度 86.23±22.31μm, 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分析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术前角膜内皮密度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密度无显著性差异(t=0.329,P>0.05)。②B组术后 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密度明显高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3.859,P<0.01)。术后角膜内皮形态无明显改变。③A组角膜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21,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不引起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的急性眼表损伤和一些难治性眼表疾病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急性眼表化学伤、热灼伤共30例(38眼),各种角膜溃疡15例(15眼),翼状胬肉20例(31眼),大泡性角膜病变4例(4眼)。行单纯羊膜移植术54例(67眼),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12例(18眼),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移植术3例(3眼)。术后随访3至40个月,平均18.6个月。结果:38眼化学伤、热灼伤中、24眼角膜恢复透明,10眼残留薄翳,4眼(包括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和联合角膜缘移植术各2眼),因损伤严重,眼表组织大量缺血坏死,虽行联合板层角膜移植及角膜缘移植术,仍未能保留眼球;15眼角膜溃疡中,溃疡全部愈合,残留轻度不等的云翳,无一眼发生角膜穿孔;31眼翼状胬肉中,除1眼在术后半年又复发外(未再次手术),其他均未见复发;大泡性角膜病变4眼中,大泡消失,无疼痛感。结论:羊膜移植可减轻炎性反映,减少新生血管生长,防止纤维瘢痕组织增生,促进局部上皮化,是眼表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验性家兔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临床上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高眼压持续3 d组、2周组、4周组)各7只(14眼)共42只眼,及正常对照组5只(10眼)。实验组前房注入1%甲基纤维素建立持续性高眼压家兔模型,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持续性高眼压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个实验组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变化。结论持续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随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提示临床上诊治青光眼时应早期控制眼压,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