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患者,女,50岁,因子宫肌瘤于2005年2月5日入院,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术前查体,血常规:白细胞7.4×109/L,中性粒细胞0.75;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正常。于2月1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头孢曲松4.0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因患者静脉较细,故放置留置针。于2月13日(术后3d)患者发热38.5℃,左下肢内踝上方静脉穿刺点上部出现红肿、疼痛。化验血白细胞14.0×109/L,中性粒细胞0.86,临床诊断为静脉炎属医院感染。立即取出留置针,给予红花乙醇湿敷、理疗,更换头孢曲松为头孢替安静脉滴注。2月18日症状好…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例1,刘某,女,55岁,因化脓性阑尾炎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6.8×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1,给予青霉素1280万U/d,丁胺卡那霉素0.6g/d分别静滴,连用5日,发生全身瘙痒、皮疹,白细胞数3.0×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即停药.24h复查,白细胞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48h后白细胞数6.9×109,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以后连续查多次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女,21岁,孕足月,先兆临产入院。因胎位不正于当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于头孢唑林5.0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以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滴注,1次/d。术后第3天,切口处有少许油性分泌物。查血常规:白细胞13.0×109/L,红细胞:3.65×1012/L,中性粒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今年3月份收治了1例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饮酒至休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转危为安. 1 病例 患者,男,53岁,因咳嗽而于2012年3月7日上午9:00来我院就诊,当时一般情况尚可,步行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现口服降压药盐酸贝那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自诉3d前开始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以夜间为甚,有少量黄色黏痰,不易咳出.查体:体温37.2℃,心率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2 mm Hg,咽喉部轻度充血.查血: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57.2%,淋巴细胞30.0%,红细胞4.7×1012/L,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嘱:第1组头孢曲松3.0g静脉滴注,第2组必嗽平8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上午在门诊注射室按要求做皮试,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我科6个月内收治2例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现报道如下. 例1男,12d.因"发热伴颜面皮肤潮红10h"于2011年11月2日人院.孕36周,剖宫产出生.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35次/min,脉搏116次/min,体重2980g.反应欠佳,口腔见小溃疡面.颜面皮肤潮红,表皮起皱.洗澡、治疗操作稍用力摩擦,头颈部表皮即大片脱落,露出鲜红色水肿糜烂面,呈烫伤样.入院当天皮损迅速蔓延,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在弥漫性红斑上出现松弛大疱,尼科利斯基征阳性.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 10.0 g/L,白细胞9.97×109/L,中性粒细胞0.394,淋巴细胞0.389,血小板354.0×109/L,C反应蛋白0.03 mg/L.口腔分泌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予头孢曲松7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6d后皮肤红斑好转,无明显分泌物,复查口腔分泌物培养阴性,治疗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非格司亭防治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应用非格司亭(格拉诺赛特)对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96例的卵巢上皮性癌术后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共111个化疗周期)和B组(共61个周期)为治疗性应用,分别为白细胞计数<2.0×109/L和1.0×109/L时给予非格司亭,50 μg/d和150 μg/d,C组(共126个疗程)自化疗结束后48 h起给予非格司亭50 μg/d,均皮下注射;D组(共89疗程)不用非格司亭. 结果 C组白细胞最低值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B和D组(P<0.01),平均最低值分别为3.01×109/L和0.97×109/L,A、B组较D组短,但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非格司亭可维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减低感染的发生,预防性用药优于治疗性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推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低剂量和高剂量使用,对晚期卵巢癌化疗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将113例晚期卵巢癌肿瘤减灭术后行TP静脉化疗方案的患者分为rhG-CSF低剂量组45例,予50μg/d,共240个化疗疗程;rhG-CSF高剂量组43例,予150μg/d,共232个化疗疗程;对照组25例,未使用rhG-CSF,共135个化疗疗程;观察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动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第11天,rhG-CSF低剂量组和rhG-CSF高剂量组均出现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而对照组则在化疗后第9天出现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rhG-CSF低剂量组、rhG-CSF高剂量组、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分别为1.07×109/L、0.93×109/L和1.70×109/L,使用rhG-CSF后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使用rhG-CSF,均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恢复晚期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 病例 患儿,男,3岁7个月,因发热伴咳嗽于2008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查体:体温40℃,心率104次/min,呼吸21次/min,体重14 kg,血压105/70 mmHg,无寒颤、抽搐,有鼻塞、流涕,伴刺激性咳嗽,无恶心、呕吐,查血白细胞5.6×109/L,淋巴细胞39.5%,中性粒细胞58.6%,红细胞4.39×1012/L.胸片诊断:支气管肺炎.该患儿无药物过敏反应史,给予更昔洛韦5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口服小儿清肺颗粒,6 g,3次/d.  相似文献   

9.
例1女,26岁,以"孕8个月,腹痛、腹胀、呕吐1 d"入院.体检: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宫高脐上30 cm,胎心正常,白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0.83,入院2 d后腹痛加剧,抽血呈奶酪样,三酰甘油(TG)10.0 mmol/L,胎心180次/min,血淀粉酶1280 U,尿淀粉酶256 U,B超示胰腺轻度肿大,急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胎儿已死亡,行剖宫产术,入院第13天,经各种抢救无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及11月,分别从2例患者的骨关节液中培养出2株猪霍乱沙门菌,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1.1病例1患者男,76岁,2009年2月26日因左膝痛风结节合并化脓性感染,致左侧膝部红肿疼痛5 d,加重3 d人院.查体:体温38.5℃,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5/100 mm Hg,血常规:白细胞18.5×103/L,中性粒细胞0.93,Hb 122 g/L.于2009年3月2日手术,3月5日报告骨关节液培养出猪霍乱沙门菌,并给予克林霉素、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后,患者于2009年3月23日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头孢硫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70例急诊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头孢硫脒组(A组)80例,头孢西丁组(B组)90例,A组:麻醉后、切皮前30min和术毕4h内各使用1次头孢硫脒2.0g+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第1天头孢硫脒2.0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每天2次,共1d,B组:术中、术后用药方法及用药时间同A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A组术后最高体温(37.51±0.40)℃,B组术后最高体温(37.36±0.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白细胞升高率、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分别为:57.5%、(12.95±3.47)×109/L、(80.83±7.09)%,B组分别为66.7%、(14.15±4.07)×109/L、(82.03±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到出院时间(3.59±0.68)d短于B组(3.64±0.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均为Ⅱ/甲愈合,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急诊剖宫产围手术期单独应用头孢硫脒预防术后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1例艾滋患者痰和血液培养中同时分离出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 1病例 患者男,33岁,于2011年7月13 日因发热、咳嗽约16d入院,即抽血进行培养及相关检查,体温39.6℃,血压86/55mmHG,脉搏81次/min,呼吸24次/min,皮肤损害.胸片及CT呈弥漫性网结节状.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中性0.58%、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90×109/L;血生化:C反应蛋白26mg/L、ALT67 U、r-GT74 U、TP56 g/L、ALB28 g/L;HIV初筛阳性,HIV确认试验阳性.2d后血培养瓶阳性报警,将血培养瓶转种培养出的微生物经签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引流术致鹑鸡肠球菌入侵脑脊液报道甚少,本院收治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鹑鸡肠球菌感染1例,报道如下. 1病例 患者,男,48岁,农民,因神志不清1d于2010年10月20日入院,行颅脑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双侧脑室引流术,术后给予头孢匹胺预防感染,2010年10月25日拔除右侧引流管,脑脊液检查正常,神志转清,出现发热,体温38℃,11月2日拔除左侧引流管,脑脊液常规示细胞数80×106/L,体温达39℃,头孢曲松治疗1周,万古霉素治疗3d,体温不降,转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8.5℃,脉搏11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5 /100 mm Hg,神志模糊、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周围性面瘫,右侧霍纳斯征,伸舌左偏.心肺腹无异常,腱反射(++),左侧肌力0~1级,右侧肌力5级,左侧Babinski sign(+).血常规示白细胞10.3×109/L,中性粒细胞85%,脑脊液常规示外观黄色浑浊有絮状物,蛋白定量210 mg/dl,糖定量0.42 mmol/L,氯化物107 mmol/L,有核细胞计数2000×106/L,中性粒细胞97%,脑脊液培养示鹑鸡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连续2次,脑脊液培养出鹑鸡肠球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两周,体温下降,精神好转,脑脊液示蛋白及细胞数仍稍高,间断发热,脑脊液未培养出鹑鸡肠球菌,继续应用利奈唑胺两周,体温正常、脑脊液常规正常,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例1,刘某,女,55岁,因化脓性阑尾炎于2009年4月12日人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6.8×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1,给予青霉素1280万。/d,丁胺卡那霉素0.6g/d分别静滴,连用5日,发生全身瘙痒、皮疹,白细胞数3.0×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即停药。24h复查,白细胞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48h后自细胞数6.9×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以后连续查多次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2岁,因"左侧胸痛3个月"入院,胸部CT示:左侧胸膜多发结节.穿刺活检确诊:胸膜间皮瘤.化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6×109/L,中性粒细胞(N)4.7×109/L,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285×109/L.给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顺铂60 mg/m2,给予补充叶酸及VitB12,口服地塞米松.化疗后第6天出现腹泻,为稀水便,每天4~8次,伴发热,体温38.2 ℃,咳嗽,咯痰,为白色黏液痰.查血常规示:WBC 0.6×109/L,N 0.1×109/L,Hb 130 g/L,Plt 70×109/L,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Ⅳ度、化疗后胃肠道毒性Ⅲ度,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4岁,因"发热、四肢酸痛3d伴呕吐1次"于2011-10-08入院.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四肢酸痛,体温最高38.5℃,伴有战栗.自服罗红霉素、清开灵等药物未见好转.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查:白细胞5.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4.8×109/L,肺CT未见异常.入院后体温37.4℃,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给予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 患者,女,58岁,左乳癌术后两年.因间断性咳嗽8个月,近期加重,于2004年4月7日入住我院呼吸科.经CT、B超等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癌术后肺、肝、骨转移,卡氏评分60分.入院时体温37℃,脉搏62次/min,血压14.7/9.3 kPa;血液分析白细胞(WBC):3.43×109/L;分类:N0.87,L0.7,M0.6,Hb86 g/L,PLT 96×109/L;随后患者WBC波动在3.4×109/L~4.2×109/L之间,临床给予抗感染、升白细胞、支持治疗等病情好转,血像恢复正常后行姑息性放、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中白细胞9.42×109/L,中性粒细胞8.13×109/L,血小板32×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4.36 g/L,D-二聚体定量4559.0 ng/ml;治疗后白细胞8.46×109/L,中性粒细胞6.49×109/L,血小板225×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定量正常.结论 DIC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充分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抗栓药物,近年来活化蛋白C和凝血调节蛋白也逐渐成为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主因咳嗽、咳痰2 d,发热1 d,血肌酐及心肌酶急性升高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粘痰,口服"感冒冲剂、急支糖浆"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升至38.5℃。入院前2 h患者出现喘憋,于急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4.51×109/L,中性粒细胞0.683,血红蛋白92 g/L。急诊生化:血肌酐277.8μmol/L,尿素氮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 者, 女 性,21岁, 未 婚, 身 高172cm, 体 重53kg,BMI:17.88,因"取卵术后2天,下腹胀1天"为主诉于2016年5月14日收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患者取卵术后出现下腹胀,稀水样腹泻6次,色淡黄,伴头晕、乏力,恶心,无呕吐,夜休差及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急入我院查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左、右下腹部混合型包块(分别为7.8×13.9×14.9cm、9.3×10.4×11.6cm),血常规:白细胞:17.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4.89×109/L、红细胞压积:43.80%;总蛋白:61.1g/L、白蛋白:34.4g/L,纤维蛋白原:6.13g/L,D-二聚体:1.86mg/L,考虑卵巢异常变化,遂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重度)"收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