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活血消癥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口服活血消癥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与对照组(31例,口服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痛经、子宫大小及血清CA125、血液流变性、ET-1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近;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A125值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ET-1水平改善明显.结论 活血消癥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能缓解痛经症状、缩小增大的子宫,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1含量,改善体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微循环,使局部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方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益肾化瘀方加减周期治疗,对照组52例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田七痛经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痛经疗效、经期血清PGF2α(前列腺素F)、PGE2(前列腺素E)含量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疗效及用药后经期血清PGF2α、PGE2含量及血CA125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方周期疗法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消瘕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口服活血消瘸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与对照组(31例,口服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痛经、子宫大小及血清CA125、血液流变性、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近;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A125值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ET-1水平改善明显。结论活血消瘢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能缓解痛经症状、缩小增大的子宫,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1含量,改善体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微循环,使局部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评价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33例,观察组(B)35例,对照组患者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观察组予扶正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子宫体积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B 2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子宫体积均变小,CA125水平下降(P 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P 0.01),B组子宫体积小于A组(P0.05),B组CA125水平低于A组(P 0.01);B组总有效率(88.6%)优于A组(57.6%)(P 0.01)。结论扶正化瘀法能够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使子宫体积变小,降低CA125水平,疗效优于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治疗子宫腺肌病阳虚寒凝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选取60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组方治疗,对照组单用助阳消癥汤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CA125水平的变化,并对痛经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治疗子宫腺肌病阳虚寒凝型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应用中医药分期治疗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12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研究组患者经间期以活血消症汤治疗,经期以化瘀止痛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经过治疗,在缓解痛经症状情况上,研究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T细胞亚群与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缓解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解毒化癥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125)、痛经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亦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0.8%,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热灼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热灼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对照组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子宫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热灼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化瘀凉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采取"化瘀凉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选择妈富隆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用药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大小等情况。结果:经过不同临床用药方案,实验组患者月经不调、痛经、中医证候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CA125数值变化情况,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化瘀凉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对于各项指标改善结果良好,建议临床治疗采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助阳化瘀消癥汤配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所有患者于月经周期5天内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环(曼月乐),可每日释放左炔诺孕酮20μg至宫腔。治疗组同时给予助阳化瘀消癥汤。3个月随诊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月经量、中医证候、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痛经程度分级从原来(3.0±1.3)降至(1.2±1.1),对照组由(2.8±1.4)降至(1.9±1.5),治疗前后两组内疗效差异及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月经量评分从治疗前(2.68±0.36)降至(1.20±0.46),对照组由(2.32±0.35)降至(1.56±0.56),治疗前后两组内疗效差异及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P0.05),血清糖类抗原CA125下降(P0.05,P0.01)。两组间比较,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阳化瘀消癥汤配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能缓解患者的痛经程度、减少月经量及子宫体积增大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夏宁坤汤治疗痰湿瘀结证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瘀结证A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川夏宁坤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月经血量变化情况,其中以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痛经改善情况,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月经血量,并统计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4%,对照组62.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CA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PBAC评分及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NRS评分、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夏宁坤汤对痰湿瘀结证AM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但在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中药组(50例)和曼月乐组(20例)。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每日1剂;曼月乐组给予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每日释放左炔诺酮20μg至宫腔;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痛经、月经量、肾虚血瘀证候、中医证候、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月经量评分、肾虚血瘀证候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P〈0.05),血清糖类抗原CA125下降(P〈0.05,P〈0.01)。与曼月乐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痛经症状积分升高,肾虚血瘀证候评分降低(P〈0.01,P〈0.05);两组间比较,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散瘀汤能有效缓解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痛经、月经量多、子宫体积增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及降低肾虚血瘀证候评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暖宫消癥散结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痛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且中医证型为寒凝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优思明片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暖宫消癥散结汤,两组均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压触痛、血清CA125。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各主症及次症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子宫压触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A125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潘丽贞  王英  陈弦 《中医药导报》2021,27(2):68-70,75
目的:研究化瘀消癥方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Gn RH-a治疗后窗口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Gn RH-a治疗后窗口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尿促卵泡素+绒促性素+来曲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瘀消癥方。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子宫体积、内膜厚度、PI、RI、PS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Gn RH-a治疗后窗口期联合化瘀消癥方可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增加内膜厚度,提高宫内自然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二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二期疗法治疗方案:经期服用汤剂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中成药独一味胶囊;非经期服用汤剂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中成药内异康复片+妇安宁栓直肠给药,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CA_(125)、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经行腹痛疼痛程度、经行腹痛疼痛持续时间、性交痛、持续性盆腔疼痛、肛门坠痛、痛有定处、月经量多、经色黯红夹血块)、次要症状(经期延长、带下异常、二便异常)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_(125)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二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等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慢性盆腔痛、COX痛经时间、COX痛经程度、寒凝血瘀证、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血清CA125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改善其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优化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流程,并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基于已应用于临床的子宫腺肌病中医综合方案,参考该病种的中西医指南和共识,建立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流程,结合临床分组验证,设痛经组、月经异常组、备孕组,以中医综合方案为基础方案规范治疗,连续3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月经量评分、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测定。结果:以生育需求(备孕、不孕)、临床主诉(痛经、月经异常)为诊疗两级分流点,构建了子宫腺肌病临床诊疗流程,共纳入患者60例,治疗后三组的VAS评分、月经量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降低,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诊疗流程指导和规范了该病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突出和聚焦了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刘枚 《陕西中医》2020,(3):342-34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孕三稀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CA12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稀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