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掌握5·12地震后绵竹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于2009-2011年对5 128名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援建人员进行了血吸虫感染情况监测,共发现血清学阳性261人,血检平均阳性率为5.09%,但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提示,外来援建人员的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今后仍应加强对外来援建人员的主动监测,防控传染源的输入,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1994~2006年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资料,现场调查外出、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进行螺情调查。结果1994~2006年全市共查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人10例,本次调查外出、外来务工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49%和0.47%,粪检均未查出血吸虫病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查出有螺面积3 000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流动人口对传播阻断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防止外来传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感染及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为传播阻断地区开展外来务工人员 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采用间接血凝法 (IHA) 筛查, 血检 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法和孵化法联合查病, 问卷调查血吸虫病知晓和行为情况。结果 结果 共调查579人, 其中来自流行省份 的外来务工人员348人, 本地居民231人, 男性占72.0%, 女性占28.0%。外来务工人员以来自安徽省的最多, 占36.2%, 年 龄上以20 ~ 29岁最多, 占56.0%, 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56.6%。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查出血清学阳性4人, 阳性率为 1.15%; 查出粪检阳性1人, 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0.29%, 当地居民未查到血清学阳性者和病人。外来务工人员在户籍地愿 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79.9%, 在务工地愿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84.8%, 在务工地自费检查和治疗血吸虫 病的占48.6%。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病知识知晓情况普遍较差, 部分人员存在就诊和服药的不正确行为。结论 结论 来自 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血吸虫感染者, 其血吸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增加了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流动人口对上海市血吸虫病传播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性。 方法 2004年在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的闵行区和浦东新区,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两区各抽取3乡(镇)、每乡(镇)各抽取1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居住满1个月以上、≥1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检。 结果 共调查流动人口2 931人,其中男性1 575人(占53.74%),女性1 356人(占46.2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4.71%(138/2 93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共1 938人(占66.12%),其中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5.99%,显著高于来自传播阻断省的2.60%(χ2=10.28, P<0.01)和非流行省的1.68%(χ2=12.86, P<0.01)。对138例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集卵法粪检,均为阴性。根据2004年全国未控制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地区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推算上海市来自未控制地区和控制地区的流动人口中血清学检测阳性数约为15 055例(分别为13 356和1 699例),发病人数约为2 423例(分别为2 168和255例),其中来自安徽省的流动人口的血清学检测阳性数及发病人数均占首位。 结论 流动人口为上海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隐患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6-2009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改良加藤法(Kato-Katz)对三峡库区1986人名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血吸虫感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该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1.31%(26/1986);其中来自血吸虫病非流行区、传播控制区和未控制流行区者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91%、1.07%和2.18%;血检阳性者中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但其中8例有血吸虫病病史。外来人员来源地以湖北、湖南、四川为主,分别占37.21%、19.03%、17.77%。提示外来、尤其是周边流行省的流动人口是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的重要潜在传染源,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累计血吸虫病人127.34多万,约占浙江省的62.55%,经过多年综合防治,于 1994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然而,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依然存在,输入传染源及钉螺的可能性也存在。为防止疫情反复, 1995年开始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巩固监测。现将1995~1998年人群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新感染监测抽查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年级学生。1.2传染源输入监测到过流行区或从流行区迁入者以及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员。1.3残存传染源监测血吸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宜昌市夷陵区1988年以来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资料进行分析。24年间, 夷陵区累计查出有螺村2个, 有螺环境 24处 (次), 有螺面积达5.52 h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人群查病血检共71 353人, 发现阳性者814人, 阳性率1.1%; 病原学检查817人, 未发现阳性; 耕牛血检共9 353头, 阳性24头, 阳性率为0.25%, 粪检未发现阳性耕牛。提示, 夷陵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成果巩固, 内源性感染已完全消除, 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的潜在威胁, 故仍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加强流动人员监测, 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8年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关于开展浙粤沪桂闽“达标”五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方案,在广西历史流行血吸虫病的19个县(市),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各县(市)抽取1~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以≥3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结合沉渣镜检进行粪检;并在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或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 866人,其中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105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县、38个疫情回升县(简称143个疫区县)1 380人,其他县份(下称非疫区县)1 486人。2 428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血检阳性率为3.46%(84/2 428),其中来自143个疫区县的流动人口阳性率为4.67%,显著高于来自非疫区县的2.19%(P〈0.01)。84例血清学阳性者中60人进行了粪检,粪检结果均为阴性。查螺面积899.3 hm^2,发现有螺面积4.97 hm^2,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流动人口为广西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需加强流动人口血防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5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地区的钉螺复现状况,以掌握最新螺情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5省市近3年内钉螺复现地区开展调查并汇集历史螺情相关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抽样法查螺并对钉螺复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内,广东无复现螺点。调查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18个复现螺点及浙江1个新发现螺点。螺点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带的复杂孳生环境,复现时间为3~35年,有螺面积均小于原历史钉螺分布面积,无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及病牛。各螺点复现前大多选用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论山丘地带复杂环境和单纯性灭螺方法、查螺质量问题以及"达标"后预防性灭螺措施实施欠佳是复现螺情逐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5-2015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螺情、流动人口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11年间,上海市流动人口增长了123.92%,达981.65万,其中54.70%的流动人口分布在近郊。上海市累计在4个远郊区(不含崇明区)的16个镇查出有螺面积7.13 hm2;共发现23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rs = -0.782,P = 0.004)。2005-2009年,84.62% (11/13)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在同期无钉螺发现的近郊区;2010-2015年,90% (9/10)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在同期有钉螺查出的远郊区。结论 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对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的威胁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收集2013-2014年秀洲区自血吸虫病未传播阻断县输入 的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 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 感染率, 并推算输入性病例数。结果 结果 2013-2014年秀洲区自全国未传播阻断县输入的流动人口数为15 940人, 共调查 4 405人, 其中有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者124人。共查出血清学阳性38例, 病原学阳性3例; 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 0.068%, 推算输入性病例数为11人。结论 结论 输入性传染源是影响传播阻断地区血防成果巩固及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隐 患, 应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及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区达到传播阻断 (传阻) 前后螺情与病情变化规律。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 调查方法, 收集、 记录剑川县达到传播控制 (传控) 前10年至2008年的疫情资料, 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 分析各流行村螺 情、 病情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 结果 剑川县从1954年开始开展防治血吸虫病, 1976年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人群感染 率为0.65%, 钉螺感染率为0.40%; 1981年达传控标准, 人群感染率为0.34%, 钉螺感染率为1.41%; 1993年达传阻标准, 人 群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均为0; 3个重要防治阶段, 在整个防治过程中螺情、 病情指标时有波动、 上升, 但仍延着逐渐下降 的趋势, 并在一个较低的感染率水平上持续较长的时间, 才达到传阻阶段。结论 结论 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从疫情控制 到传控相对耗时较短, 从传控到传阻需时较长。原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防治有可能存在 “有螺无病” 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评估血吸虫病的潜在传播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海宁市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1个乡镇(或街道),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结果 共调查了流动人口1 207人,检出血吸虫感染血清学阳性4人(0.33%);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血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31~40岁人群,阳性率为1.68%,高于其他年龄组([χ2]= 6.590,P < 0.05)。 结论 应加强海宁市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在流动人口丝虫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IgG4试剂盒在消除丝虫病地区流动人口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重点省原丝虫病流行区外来流动人口,同时检测本市居民和6~12岁儿童特异IgG4,阳性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检测外来流动人口2132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5例,阳性率为0.23%,其中安徽省阳性率为0.30%;检测本地居民1094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1例,阳性率为0.09%;检测本市儿童1038例,未检出抗体阳性者。IgG4阳性者均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未发现微丝蚴血症。结论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适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全国109个血吸虫流行县(市、区)的人开展基本情况和接触疫水史调查,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19,403名对象调查发现,血清学阳性率为7.32‰,粪检阳性率为0.57‰。血清学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回顾性调查显示,既往不同暴露疫水方式和暴露强度的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不同。结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病感染者,在传播阻断地区开展来自疫区人群的监测十分必要。其感染率与年龄同既往疫水的暴露方式和暴露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