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引起脑栓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例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术发生异位脑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有效预防异位脑栓塞的方法。结果异位脑栓塞是Graves病栓塞治疗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有其发生的解剖基础。发生异位脑栓塞的原因主要是操作性的,有注射反流、退管拖带、管腔残留、器械沾染等误栓。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预防异位脑栓塞的措施,包括自塑形导管的使用、熟悉甲状腺介入的血管解剖、严格区分与栓子有关的器械、抗血管痉挛、避免操作性误栓;早期诊治脑栓塞等。结论明确Graves病介入栓塞并发脑治疗的严重性和解剖基础,严格操作规程,异位脑栓塞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中发生碘化油肺、脑栓塞的原因和机制,寻找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回顾采用TACE治疗3例HCC发生碘化油肺、脑栓塞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TACE治疗HCC中发生碘化油肺、脑栓塞的原因、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3例均为巨块型HCC患者,1例为71岁女性,在接受第3次TACE时发生碘化油脑栓塞,经积极治疗后意识仍不清楚成为植物状态,1年后死亡。余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患者,分别在接受第2、3次TACE时发生碘化油肺和脑栓塞,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经抢救治疗后好转。文献报道碘化油脑栓塞12例患者中,6例经膈下动脉进行TACE治疗。结论TACE治疗HCC术中碘化油脑和肺栓塞是罕见而又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栓塞肋间动脉和(或)膈下动脉、碘化油用量较大和潜在的微小瘘口开放,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3.
1例重度鼻出血行介入放射治疗并发脑栓塞的护理北京军区总医院赵海岚随着介入放身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股动脉插管,造影以明胶海绵碎块栓塞上颌动脉是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可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我科1993年为1例重度鼻出血病人行上...  相似文献   

4.
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出血已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施行选择性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简称SCVE)22例,18例随访4年无再出血。随着栓塞的广泛应用,也发生一些并发症,最严重的是异位栓塞。现将我院发生1例“跳跃式”脑栓塞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经输血、上三腔二囊管压迫、应用止血剂等综合治疗,仍出血不止,血压进行性下降。体检:巩膜微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左心耳血栓脱落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关系密切,大约30%的心房颤动由左心耳触发产生。因而,进行左心耳干预可能减少心房颤动的栓塞并发症和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左心耳干预正逐渐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左心耳干预在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CI术后合并长期抗凝指征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相关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方法: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有长期抗凝指征(房颤、瓣膜置换、静脉血栓等)患者148例.结合PCI支架类型及术后合并长期抗凝指征疾病的时间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组(A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组(B组)、氯吡格雷+华法林组(C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D组).应用华法林患者依据INR将其分为:INR<2.0组、INR2.0-2.5组、INR2.5-3.0组.观察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有无轻度出血、大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C组轻度出血百分率高于A、B、D三组,A组大出血百分率高于B、C、D组,B组、D组中各有1例脑栓塞.不同INR组轻度出血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INR2.5-3.0组大出血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INR 2.0组出现1例脑栓塞,INR2.0-2.5组出现1例脑栓塞.结论:四种抗栓方案在出血并发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但INR.2.5 -3.0时大出血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年中3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表明:HI发病率占同期脑梗死的4.6%。脑栓塞为其主要原因,其中心源性栓塞占56%。HI多发生在病后1周内,占64.4%。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慎予抗凝、溶栓治疗,一周内应根据病情变化复查CT。  相似文献   

8.
对1例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患者行吸氧、脱水、保护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患者脑栓塞治愈。结合国内外15篇个案报道,回顾分析患者诊疗护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提出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并发脑碘油栓塞极少见,熟悉其危险因素,可早期预防干预,术后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犬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比格犬10只,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血流情况,同时在栓塞后2 h行CT平扫及CTP检查。24 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只犬全部成功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其中4只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至栓塞后2 h造影所有被栓血管没有发生再通。CT平扫没有发现明确异常,CTP检查显示9只局部脑血流量减少为对侧的33.7%~69.2%(平均0.483±0.132),1只无明显的变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4 h后动物均存活,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犬急性局部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风心病并发脑栓塞病人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64例风心病并发脑栓塞病人的瓣膜替换术。术前心功能I级10例、II级38例、IV级16例。伴房颤者54例。脑栓塞史半年以上者44例,6个月以内20例,其中2个月以内者14例。34例有程度不同的脑栓塞后遗症。行二尖瓣替换术47例、双瓣膜替换术17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环缩或成形术43例。术中证实有左房血栓25例(39%)。手术死亡率6.25%。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塞各1例。结果表明风心病并发脑栓塞病人的手术效果良好。作者指出,脑栓塞2个月以上者应尽早手术,2个月以内者则应根据脑栓塞程度、恢复情况及有无左房血栓,选择手术时机。并介绍了围术期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规则抗凝出现脑栓塞一例姚光辉多数学者认为长期规则的抗凝治疗可预防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生。我们收治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规则华法令抗凝治疗出现脑栓塞的患者。患者女性,28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总结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经验,讨论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诊治2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病人,全部采用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术后予以序贯性抗凝。 结果 术后27例上肢供血良好,可触及桡动脉搏动。上肢再栓塞1例,合并其他部位栓塞3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和脑栓塞。 结论 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是治疗上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手术方式。防止再栓塞和治疗原发病是降低病死率和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1例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患者行吸氧、脱水、保护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患者脑栓塞治愈.结合国内外15篇个案报道,回顾分析患者诊疗护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提出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并发脑碘油栓塞极少见,熟悉其危险因素,可早期预防干预,术后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5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次TACE术后出现的近期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TACE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3次(0.3%),肝功能衰竭26例(2.6%),碘油肺栓塞5例(0.5%),碘油脑栓塞2例(0.2%)及肝脓肿2例(0.2%)。结论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应重视并预防其发生,给予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5.
脂肪栓塞症候群是外伤,特别是骨折的重要合并症,其原因、诊断以及治疗等有关很多问题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日本脂肪栓塞的报告比欧美各国都少。作者去年统计在过去半个世纪只有30余例,但是最近临床报告的病例急剧增加,本组在过去约10年间共观察13例,现就13例的临床经验与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脂肪栓塞症候群做概要的报告。病理从病理解剖的观点可分为肺脂肪栓塞与全身脂肪栓塞,全身各脏器以及组织虽都可被侵犯,脑栓塞与肾栓塞在临床上比较重要。这些脏器的病理变化是由于非乳化脂肪滴造成毛细血管阻塞,以及由它引起的继发病变,但Peltier等认为,栓塞脂肪滴(中性脂肪)水解后产生的游  相似文献   

16.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脑栓塞、冠心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一般选择脐周腹壁皮下注射,如操作不当易引起皮下出血,甚至血肿,导致患者恐惧而不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同抗凝方式的疗效及对比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9~75(53.56±13.94)岁。根据围术期不同的抗凝方式将患者分为桥接组(32例)和非桥接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例数及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根据患者围术期的栓塞危险程度,将每组患者分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各亚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桥接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长于非桥接组,但桥接组在术后输血例数及总体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方面与非桥接组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患者围术期的栓塞危险程度对两组进行亚组分析,非桥接组高危亚组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桥接组高危亚组(P0.05);桥接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而非桥接组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栓塞相关并发症的7倍。结论桥接抗凝会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但对于伴有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围术期采用桥接抗凝更能使患者获益;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必要时需术前给予止血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8.
静脉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也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瘘,探讨栓塞治疗中并发症产生的应对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4例肺动静脉瘘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栓塞成功,其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例多支供血的右肺动静脉瘘经2次栓塞封堵了供血动脉;1例右肺动静脉瘘栓塞中微钢圈脱落至左房,经股静脉入路行房间隔穿刺后取出。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操作得当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23例肾肿瘤术前行紧动脉栓塞治疗的结果,认为对较大的肾肿瘤,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出栓塞术后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为3~5天。并对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