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UCl/Y是1994年发现的新基因,其蛋白锚定于细胞膜。研究表明,MUCl/Y具有膜受体的特征,可能作为一种膜表面的重要分子通过ra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MUCl/Y的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由此推测,MUCl/Y可能是一种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但迄今为止,MUCl/Y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人MUCl/Y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以MUCl/Y为靶点的肿瘤核酸疫苗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MMP-7基因及蛋白表达与脊索瘤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壮  吕刚  王太一  陈鹏  赵伟  邓博雅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0):1187-1189
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器官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这一过程受多基因产物的精细调节.研究表明,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形成肿瘤细胞转移的通道,是导致肿瘤侵袭转移的先决条件之一[1].MMP-7(matrilysin)作为基质溶解素的一种,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成员,具有高度蛋白溶解能力及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并在肿瘤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18例脊索瘤患者MMP-7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以期探讨MMP-7基因与脊索瘤的可能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组织芯片是一种新兴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同一种基因或蛋白质分子在不同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具有高通量、大样本、省时快速等优点.近年已经逐渐运用于医学、生物学的多个学科领域.现综述其在肿瘤基因蛋白表达产物检测、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以及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肿瘤的分子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亚细胞分离技术、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液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天然屏障--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这种肿瘤组织特异性蛋白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分子地址.  相似文献   

5.
检测KAI1/CD82蛋白在结肠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强  吴乔  纪元  史大林  谢静凯  张鸣青 《肿瘤》2002,22(6):503-505,F004
目的 KAI1是一种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 ,其蛋白产物为KAI1/CD82。通过检测 6 4例结肠腺癌石蜡切片的KAI1/CD82蛋白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肿瘤经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生物学统计采用 χ2 检验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 Meier软件绘制。结果 KAI1/CD82蛋白呈现棕褐色、细颗粒状物 ,弥漫性分布结肠腺癌细胞膜上。KAI1/CD82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1.5 6 %。生物学统计结果表明 ,KAI1/CD8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 ,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等无关。KAI1/CD82蛋白阳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前者平均术后生存期为 5 4 .2 7± 2 1.5 1月 ,而后者仅为 37.5 5± 15 .17月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I1/CD82表达水平与结肠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关系密切 ,可能和其它指标一起作为判断结肠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对术后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无差别(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21waf1/cip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及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MSH2(Human mutS homolog2,hMSH2)蛋白表达与外周血相应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 ( MSP )检测275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hMSH2蛋白的表达及外周血中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2%和62.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8%和22.4%。统计学分析显示外周血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蛋白阴性表达相关(P<0.05)。 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hMSH2蛋白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GMT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并不是胶质瘤hMSH2蛋白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因素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中调控Aurora-B激酶表达的miRNA,并为进一步探讨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http://www.targetscan.org)以及荧光海肾素实验探讨可能靶向调控Aurora-B的mi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HOS细胞中调控Aurora-B表达的miRNA。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和荧光海肾素实验显示,Aurora-B基因可能是let-7a/b/c/d/e/f/g/i的靶基因;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上调let-7a/g/i的U2-OS和HOS细胞中Auror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质粒转染细胞);但是上调let-7b/c/d/e/f的U2-OS和HOS细胞中Auror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阴性质粒转染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t-7a/g/i可能负向调控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P-糖蛋白(P-gp)是最重要的肿瘤多药耐药蛋白之一;CD44分子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gp和CD44分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某种相关性,即肿瘤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133蛋白是在人类造血干/祖细胞上发现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最初被认定为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但后来发现CD133蛋白在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多种干/祖细胞中都有表达.近年的研究发现,CD133在白血病干细胞以及脑肿瘤干细胞、大肠癌干细胞、前列腺癌干细胞、肝癌干细胞等多种实体肿瘤干细胞中均有表达,提示CD133可能是肿瘤干细胞的一种广谱标志物,在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基因与肿瘤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雁  祝淑钗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13-1516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具有抑制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双重功能.大量的研究报道了在基础和临床实验中survivin基因与放、化疗的敏感性的密切关系.由于survivin基因的重要功能,加之其具有基因治疗最理想的条件,即它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高,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它同时具有高特异性的特点,因而目前研究关注于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自发性凋亡和放、化疗诱导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基因治疗途径包括:1)改变survivin基因功能区的关键位点,使其不能生成正常功能的蛋白.2)通过黄素蛋白(flavopivid0l)抑制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c2)活性,使其不能对survivin Thr(34)位点磷酸化,从而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正常功能.3)从RNA水平抑制surviyin表达的基因沉默技术.上述研究已得到了可喜的结果,过渡到临床实验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Jin GL  Guo JH  Ma H  Meng L 《癌症》2005,24(5):573-576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肿瘤相关抗原CEP65(cancer and em bryoexpression protein65)仅表达于肿瘤和胚胎组织,本研究拟揭示CEP65在细胞中的分布,为进一步阐明CEP6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肿瘤及胚胎特异表达基因Cep65与GST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DEAE-Dextran方法转染COS7细胞,分离细胞的胞浆蛋白和核蛋白,W estern blot检测CEP65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构建Cep65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EP65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通过细胞组分生化分析分离细胞胞浆蛋白和核蛋白,W 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CEP65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荧光蛋白定位进一步分析发现,转染单纯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其荧光在细胞内呈弥散性分布,而转染CEP65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质粒的细胞,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形成聚集的荧光颗粒。结论:CEP65可在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CEP65可能是一种核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3.
新近发现的肺癌抑制基因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3.2,多项研究表明肺癌肿瘤抑制基因1的低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在鼻咽癌中表达下降或消失,是一种鼻咽癌侯选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的失活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和杂合子缺失有关,但其在鼻咽癌中发挥抑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细胞内外信号传导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发现的Plunc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可能作为某些肿瘤的相关基因候选者或分子诊断标记,但其对肿瘤功能影响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SPARCL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升高,其编码的蛋白可以和胶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转移能力,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PARCL1基因在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呈负相关。目前对于 SPARCL1基因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存在争议,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似乎依赖于肿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相关蛋白,其AT-钩结构能够特异性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主要功能是作为致癌基因和结构转录因子.HMGA2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MGA2在各个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干细胞自我更新、上皮间质转化及DNA损伤修复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对肿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NKG2D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NKG2D配体的MICA(人类MHC-Ⅰ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蛋白越来越受关注.机体内MICA以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膜型MICA与NKG2D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分泌型MICA不仅下调NKG2D受体的表达,而且下调其细胞毒活性,对免疫细胞抗肿瘤起阻碍作用,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的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发挥MICA蛋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组织芯片是一种新兴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同一种基因或蛋白质分子在不同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具有高通量、大样本、省时快速等优点。近年已经逐渐运用于医学、生物学的多个学科领域。现综述其在肿瘤基因蛋白表达产物检测、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以及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CC3基因是1997年Shtivelman[1]用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高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系(v-SCLC)与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系(c-SCLC)时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新基因.它在c-SCLC中高表达,而在v-SCLC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到1998年Xiao等[2]发现了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转录共分子,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并命名为TIP30(Tat interacting protein 30),又称HTATIP2(HIVl Tat interactive protein 2),在HIV转录时作为辅助因子与Tat结合可特异性地增强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I)转录,后来序列分析发现TIP30与CC3为同一蛋白.TIP30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2,3],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来抑制肿瘤转移[4],同时对细胞周期分析显示[5],TIP30能阻断G0-G1期细胞,使S期细胞的比例下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TIP30/CC3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及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6.23%和11.47%(P<0.05).癌与癌旁组织APC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肿瘤个数及血清AFP值无关.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APC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但在HCC的发展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