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及丹参与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犬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g/kg腹腔注射,电针组刺激“百会”、“大椎”穴,疏密波,频率2~15HZ,持续30min,丹参+电针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和电针,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连续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GFAP、iNOS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O.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评分和含水量显著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O.05或P〈0.01);HE染色显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上述一致。模型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电针组、丹参+电针组GFAP、iNOS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丹参+电针组的表达明显低于丹参组、电针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降低iNOS的表达有关,且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麦加味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将32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和参麦加味汤组,在实验7d后处死动物,测定其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01),而SOD含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麦加味汤组脑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同时SOD含量显著增高(P<0.001)。结论:参麦加味汤能够增强HIE脑组织内自由基清除酶类的活力,降低局部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从而对HIE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GSP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组。术前30min采用腹腔注射给予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溶液,脑缺血2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观察不同剂量GS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状态、脑组织含水量及乳酸含量、能量代谢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及乳酸含量均升高(P〈0.01),Na+-K+ATPase、Ca2+-ATPas的活性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GSP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黄艳  王波  董志  杨洪波  何科容 《中国药房》2013,(41):3879-3881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高、中、低剂量(200、80、30mg/kg)组,除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手术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建模前30min尾静脉注射O.9%氯化钠注射液,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大鼠同法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各组大鼠建模术后24h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一氧化氮(N0)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和血肿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NE、NO、MP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血肿脑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维来司钠高、中剂量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NE、NO、MP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血肿脑组织中NF—r.B表达明显减弱(P〈0.05或P〈0.01),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E、NO、MPO含量减少及NF-κB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基因工程药物水蛭肽嵌合蛋白(TNHH)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TNHH组,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TNHH组静脉注射TNHH(2mg/kg),分别于造模前30min及造模后每12h给药1次。于6,24,72,168h时分别用Longa标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脑血肿周围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MPO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TNH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TNHH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凝血酶活性、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地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其开窍醒脑的机理,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其治疗脑外伤后所致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模型,同绕脑外伤性脑水肿中血脑屏障损伤的主要环节,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损伤后脑含水量、BBB通透性以及神经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系统地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其开窍醒脑的机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损伤侧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宫牛黄丸组损伤侧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损伤侧脑皮质电镜下突触密度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宫牛黄丸组损伤侧脑皮质电镜下突触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徐冰  林焕冰  王茜  徐江平 《中国药房》2013,(43):4040-404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6mg/kg)组与白藜芦醇苷①、②、③、④(40、20、10、5mg/kg)组。再灌注1h后舌下静脉给药。给药24h后断头取脑行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与脑组织含水量。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6mg/kg)组与白藜芦醇苷高、中、低剂量(20、10、5mg/kg)组。再灌注3h后舌下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8d。在给药第2、4、6、8天时称定体质量并计算变化率,进行姿势反射、肢体不对称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与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苷①、②、③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显著增加(P〈0.01),姿势反射、肢体不对称实验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第2、6、8天时姿势反射实验评分显著降低(P〈0.01),白藜芦醇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在给药第4天时姿势反射实验评分显著降低(P〈0.01或P〈0.05),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第2、6天时肢体不对称实验评分显著降低(P〈0.01或P〈0.05),白藜芦醇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在给药第4天时肢体不对称实验评分显著降低(JP〈O.01或P〈0.05)。结论:白藜芦醇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心脏骤停(SCa)复苏后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A)组、NS对照(B)组、iNOS抑制剂干预(C)组,每组均分为6、12、24、48、72h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除A组外,B、C组均于复苏即刻给药。制作窒息致大鼠SCA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各时间点取脑组织检测NO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1)脑组织NO含量:A组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浓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较B组各时间点比较结果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组织含水量:A组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含水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较B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致大鼠SCA复苏成功6h后脑组织NO含量上升,24h达高峰,与脑水肿程度基本一致,给予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抑制剂能抑制大鼠脑组织NO表达,减轻脑水肿,说明病理条件下产生的NO对复苏后脑组织起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晓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5-2056
目的:探讨丹星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丹星通络汤组。采用栓线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LD)含量及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含量明显增高(P〈0.05),丹星通络汤组与尼莫地平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LD含量(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FAS及FAS-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丹星通络汤组与尼莫地平组能抑制脑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P〈0.01)。结论: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降低血清中LD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顾萍  张勇  高飞  朱国庆  丁新生 《江苏医药》2006,32(10):941-942,F000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脑出血后核转录因子”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采用VⅡ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右侧苍白球制备脑出血模型,每组分别在术后6、24、48、96 h 4个时点收取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同时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NF-κBp65表达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P〈0.01);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治疗组NF-κBp65水平(P〈0.01)及脑组织含水量(6hP〈0.05,24、48、96h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抑制脑出血后NF-κB表达,这可能是三七总皂甙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LIF)对大鼠颅脑创伤(TB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LIF低、中、高剂量组(0.33、1、3 mg/kg)。采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颅脑创伤模型,颅脑打击后30 min内完成首次尾静脉注射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于给药后1、3、7 d取脑,检测大鼠脑含水量变化;采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液压打击致大鼠颅脑创伤24 h后,MLI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LIF中剂量组(1 mg/kg)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创伤后1、3 d,MLIF(1mg/kg)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该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呈现明显水肿、细胞固缩等;MLIF(1mg/kg)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结论 MLIF可以抑制脑损伤氧化应激及水肿反应,发挥颅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木犀草素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50 mg/kg)、木犀草素高剂量组(100 mg/kg)及尼 莫地平组(15 mg/kg),灌胃给药,共7 d。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比较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 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及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 录激活蛋白3(p-STAT3)蛋白表达等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 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IL-6、IL-1β、Bax、Caspase-3含量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而脑组织Bcl-2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木犀草素低、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 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IL-6、IL-1β、Bax、Caspase-3含量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脑组织Bcl-2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木犀草素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进而减弱炎症反应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段秀君 《中国药业》2010,19(18):21-2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观察EGC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乳酸含量、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EGCG能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乳酸含量有所减少,Na+-K+-ATP酶活性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GC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参与右美托咪定(Dex)对脑出血(ICH)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CH组(模型组)、Dex-L组(Dex 50 μg/kg)、Dex-H组(Dex 100 μ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甜菜碱200、400、800 mg·kg^-1组(均n=8)。甜菜碱各剂量组于造模前7 d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甜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夹闭门静脉、肝动脉分支40 min,再灌注24 h制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l-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上升(P <0.01),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P <0.01),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甜菜碱400、800 mg·kg^-1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P <0.05),肝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P <0.01),p53、cl-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甜菜碱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功能,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壮骨止痛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和RANKL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200g左右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抽出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双侧去卵巢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相应质量的脂肪。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壮骨止痛方高剂量组(13.2g/kg)、中剂量组(6.6g/kg)、低剂量组(3.3g/kg)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2只。术后第5天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持续13周。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和骨组织OPG、RANKL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结果:去卵巢后,大鼠血清和骨组织OPG含量显著下降,RANKL含量显著增加;骨组织OPG蛋白表达显著下调,RANKL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壮骨止痛方组大鼠血清和骨组织OPG含量显著增加,RANKL含量显著下降;骨组织OPG蛋白表达显著增强,RAN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节OPG/RANKL平衡可能是壮骨止痛方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复制脑缺血小鼠模型, 测定缺血6, 12, 18, 24及30 min脑组织的能量负荷(EC)、 磷酸肌酸(PCr)、 乳酸(Lac)的含量、 Na+-K+-ATPase活性、 脑指数和脑含水量, 观察丹酚酸B (Sal B)对小鼠脑缺血不同时间的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其对脑水肿的作用。结果发现, 脑缺血6 min后, EC值、 PCr含量、 Na+-K+-ATPase活性开始下降, 而Lac含量、脑指数和脑含水量逐渐升高。应用丹酚酸B (22.5 mg·kg-1)可改善小鼠各缺血时间点的病理生理变化, 特别是在脑缺血30 min时段, 丹酚酸B可显著升高EC值和PCr含量(P<0.01); 增强Na+-K+-ATPase活性(P<0.05); 同时降低Lac含量(P<0.01)、 脑指数(P<0.01)和脑含水量(P<0.05)。结果提示, Sal B可能通过改善小鼠急性脑缺血能量代谢从而起到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该研究为临床应用丹酚酸B治疗脑缺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镁离子(Mg2+)以及丙二醛(MDA)、在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g2+及脂质氧化与脑水肿的关系。为丰富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奠定一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干湿重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火焰原子吸收法测50只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和50只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含水量、Mg2+以及MDA水平。结果:(1)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g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Mg2+含量3d达最低,5d升高,5d与7d差别不显著。(2)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MDA水平于3d达高峰,5d降低,5d与7d差别不显著。(3)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3d达高峰,5d下降,5d与7d差别不显著。结论:①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脂质氧化指标:MDA水平于血肿初期升高,3d达高峰,5d降低,5d与7d差别不显著。②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Mg2+水平于血肿初期降低,3d达最低,5d升高,5d与7d差别不显著。③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Mg2+水平与MDA及脑水肿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