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评估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将其分别纳入重度缺损组(n=25),中度缺损组(n=28)及轻度缺损组(n=15),并根据患者治疗28 d时的NDS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预后不佳组(n=19)与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NDS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s-CRP水平在对照组、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分别为(2.56±1.08)mg/L、(6.14±2.19)mg/L、(8.79±2.46)mg/L、(12.13±3.71)mg/L,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评分在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中分别为(12.56±4.68)分、(19.65±6.35)分、(32.47±12.89)分,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13.01±3.94)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9.28±2.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谢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1):33-34,37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0例单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为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1.42±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9.43±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TNF-α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15.87±1.87 μmol/L)、TNF-α(7.25±1.25 μg/L)及hs-CRP(6.43±1.65 m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使炎症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7.81±1.64)分、(6.79±1.57)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2.28)分、(8.99±1.9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侯慧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3):240-241,2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病灶体积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体积。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4.28±6.25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2.3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神经功能轻度损伤患者最低(9.71±3.55 mg/L),其次为中度损伤(15.26±5.27 mg/L),重度损伤水平最高(18.63±5.4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小梗死灶最低(9.91±3.84 mg/L),其次为中梗死灶(14.89±4.30 mg/L),大梗死灶水平最高(19.72±5.6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r=0.700,P=0.015)及梗死灶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0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患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灶体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S100B蛋白水平(S100B)、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浆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含量(NO)、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NOS)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4.88±3.74)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MA评分(58.86±6.12)分、Barthel指数(62.41±20.5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含量(21.24±4.85)μg/L、S100B蛋白水平(0.58±0.13)μg/L、hs-CRP水平(11.42±2.94)mg/L、NPY水平(104.59±51.62)ng/L,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12.02±47.62)ng/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含量(27.06±2.74)μmol/L、NOS活性(10.98±2.53)U/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恩必普软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发病48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为恩必普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4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比较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24天后,恩必普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恩必普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恩必普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是一种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效果确切、安全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1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血清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与血清hs-CRP、HCY、CPI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6—12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应用MMSE及MoCA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将病例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9例)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47例),选取30名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HCY、CPI,分别分析MMSE及MoCA与hs-CRP、HCY、CPI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卒中后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20.83±3.41)mg/L、(27.53±3.07)μmol/L、(1.75±0.33)mg/L,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8.59±1.73)mg/L、(15.95±2.04)μmol/L、(1.41±0.18)mg/L,对照组hs-CRP、HCY及CPI为(2.61±0.87)mg/L、(8.65±1.54)μmol/L、(1.21±0.27)mg/L,卒中后认知障碍组血清hs-CRP、HCY及CPI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CA为(15.72±4.67)分、(16.03±4.82)分,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MMSE及MoCA为(26.57±1.50)分、(27.13±1.29)分,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CA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能力量表MMSE与hs-CRP呈负相关(r=-0.707,P<0.05),与HCY呈负相关(r=-0.665,P<0.05),与CPI呈负相关(r=-0.315,P<0.05).缺血性脑卒中MoCA与hs-CRP呈负相关(r=-0.612,P<0.05),与HCY呈负相关(r=-0.474,P<0.05),与CPI呈负相关(r=-0.28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hs-CRP、HCY、CPI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症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5例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4 d末的NIHSS评分分别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TT、APTT、PIB、P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相比,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继续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 mg/kg)溶栓联合羟乙基淀粉50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2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8h、24h、14d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NIHSS评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 rt-PA联合羟乙基淀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的血清hs-CRP、D-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天、1周、2周的血清hs-CRP、D-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8.21±2.76) mg/L]、1周[(6.54±1.84) mg/L]、2周[(3.25±0.95) mg/L]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3 d [(9.37±2.85) mg/L]、1周[(7.78±2.10) mg/L]、2周[(4.36±1.12) mg/L];观察组治疗后3 d [(351.31±85.52)μg/L]、1周[(291.54±55.43)μg/L]、2周[(243.56±50.78)μg/L]的血清D-D低于对照组3 d [(388.47±91.34)μg/L]、1周[(320.82±70.37)μg/L]、2周[(282.63±68.46)μg/L];观察组治疗后1周[(8.41±2.13)分]、2周[(4.94±1.22)分]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46±2.30)分、(5.37±1.73)分];观察组治疗后1周[(68.74±13.56)分]、2周[(78.54±15.27)分]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60.43±13.42)分、(72.17±14.64)分]。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89.8%(44/49)]高于对照组[73.5%(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及D-D水平,改善机体的炎性及高凝状态、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胃泌素(Gas)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PU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GF-α、hs-CRP及Gas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α、hs-CRP及Gas水平分别为(11.09±2.30)μg/L、(9.41±1.53) mg/L、(58.29±8.0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37)μg/L、(3.17±0.84) mg/L、(42.62±7.4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TGF-α、hs-CRP及Gas水平分别为(6.35±1.54)μg/L、(3.28±0.98) mg/L、(44.63±7.59) 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TGF-α、hs-CRP及G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Gas水平与TGF-α(r=0.36,P<0.05)及hs-CRP (r=0.56,P<0.05)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GF-α、hs-CRP和Gas表达水平与UC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UC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N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13例ACS患者,按照PCI手术是否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分为血流正常组78例与无复流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NBP、hs-CRP水平,分析血浆NBP、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血流正常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分别为(91.82±30.21)pg/mL、(2.57±0.75)mg/L,术后分别为(91.31±28.05)pg/mL、(2.76±0.56)mg/L;无复流组患者术前分别为(122.36±30.83)pg/mL、(3.08±0.72)mg/L,术后分别为(155.72±47.64)pg/mL、(3.83±1.26)mg/L,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流正常组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均低于无复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复流组患者手术后的BNP水平和hs-CRP水平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及hs-CRP水平与PCI术后无复流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52、0.805,P<0.05).结论 较高水平BNP、hs-CR能够诱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手术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对于高水平的BNP、hs-CR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早期干预,以降低BNP、hs-CR水平,减少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西安医学院内科收治的246例OSAH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相关指标、生活质量以及血清hs-CRP、Hcy及NO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SaO2、最低SaO2、hs-CRP、Hcy、NO分别为(7.8±2.2)次/h、(0.93±0.03)%、(0.88±0.08)%、(0.89±0.56)mg/L、(17.86±5.21)μmol/L、(20.16±5.19)μ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22.4±5.7)次/h、(0.89±0.04)%、(0.81±0.07)%、(1.35±0.68)mg/L、(21.36±6.51)μmol/L、(15.69±4.36)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平均SaO2、最低SaO2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SaO2、最低SaO2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清hs-CRP、Hcy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分析hs-CRP对CK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6年6~11月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纳入CKD患者128例作为CKD组,以10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肌酐(SCr)、hsCRP和Cys C,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KD组和对照组SCr、hs-CRP、CysC水平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SCr、hs-CRP、CysC对CKD的诊断价值;并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CKD患者hs-CRP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患者SCr[(476±273.5)μmol/L]、hs-CRP[(14.54±26.43)]mg/L和CysC[(4.13±2.05)m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0.9±14.5)μmol/L、(0.58±0.69)mg/L、(1.0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hs-CRP与GFR水平呈负相关(r=-0.356,P<0.01);SCr、hs-CRP、CysC三指标诊断CK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846、0.970.结论 CK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诊断慢性肾脏病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用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再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观察组则应用缬沙坦降压,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31.4±6.8)mmHg、(82.4±4.2)mmHg,与对照组的(134.9±6.7)mmHg、(83.9±3.8)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BNP水平分别为(7.3±2.2)mg/L、(131.5±4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2.3)mg/L、(185.2±46.1)pg/mL,LVEF为(49.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衰不仅可以降低血压,且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治疗的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抗缺血、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和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他汀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水平,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74±0.46) mm vs (1.71±0.44 mm]、斑块大小[(23.58±5.84) mm2 vs (24.02±5.91) mm2]、厚度[(2.82±0.82) mm vs (2.76±0.79) mm]、数量[(5.48±0.64)个vs (5.39±0.61)个]和血清hs-CRP [(27.46±7.31) mg/L vs (28.06±7.41) mg/L]水平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21±0.34) mm vs (1.52±0.38) mm]、斑块大小[(14.57±4.72) mm2 vs (19.51±5.41) mm2]、厚度[(1.53±0.52) mm vs (1.89±0.61) mm]、数量[(2.94±0.33)个vs (3.52±0.38)个]和3个月[(18.32±7.02) mg/L vs (24.23±7.11) mg/L]、6个月[(12.36±6.13) mg/L vs (18.43±7.05) mg/L]、12个月[(7.63±3.21) mg/L vs (11.36±5.03) 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为(57.96±8.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3±7.84)%,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及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别为(13.94±3.29)mg/L、(29.43±6.4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4.04)mg/L、(35.68±8.4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SP为(45.36±5.61)mmHg,较治疗前的(57.36±8.19)mmHg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3.24±8.1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AS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TNF-α均与PAS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34、0.496,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试验(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多导睡眠检测(PSG)指标[SLT90%:静脉饱和度(Sa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DB:总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EF:总睡眠总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血清hs-CRP、EOS水平、治疗有效率等.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CT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PS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15.32±3.21)分vs(20.26±4.32)分]、急性加重次数[(0.33±0.12)次vs(0.52±0.28)次]、SLT90%[(40.56±4.65)vs(44.74±3.48)]及TDB[(28.76±3.65)%vs(34.57±4.12)%]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CT评分[(23.43±4.54)vs(19.21±3.75)分]、生活质量评分[(92.67±10.65)分vs(74.45±9.87)分]、SEF水平[(51.36±4.64)%vs(45.64±3.63)%]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E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3.43±1.13)mg/L vs(5.65±1.58)mg/L]和EOS[(1.76±0.65)%vs(4.53±1.78)%]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ACOS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EOS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