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据统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T2DM)发展为DN者分别为25%~40%和5%~40%,微量白蛋白尿(MA)发生率约39%,马来群岛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大量蛋白尿患病率为15.7%,MA为39.7%。在ESRD透析患者中,DN约占1/3。[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劬受体、β1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肾病(DN)有关。方法以合成的AT1、β1、α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171例DN患者,71例2型糖尿病无肾损害患者(DM组),60例高血压无肾损害(HT)组及41例正常人(NC)血清中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抗AT1、α1、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2%、44.4%、53.2%、42.7%,明显高于DM组(12.7%、8.5%、11.3%、7.0%)、HT组(15.0%、11.7%、8.3%、10.0%)及NC组(9.8%、12.1%、7.3%、12.2%)(P均〈0.01);DN亚组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肾病)和大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肾病)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不仅与DN有关而且与肾损害程度有关,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D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DN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病因。根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1996年资料,在ESRD病因中DN占36.39%,居首位;1997~2001年美国医保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新增ESRD患者中,DN占第1位(45%),在日本(1998年)占35.7%。糖尿病(DM)患者发生ESRD在中老年(50~80岁)中概率最高。USRDS的数据显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2组发生率均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合并CHD组(108例)和CHD组(138例),询问患者病史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床边心电图检查.结果:与CHD组比较,T2DM合并CHD组患者血压,血脂异常发生率,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胸痛(87.7%比59.3%)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T2DM合并CHD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20.3%比32.4%)及传导阻滞(5.8%比14.8%)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5),三支病变率(19.6%比50.0%)、弥漫性病变率(37.0%比59.3%)也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冠状动脉病变更广泛、严重,代谢异常及心律失常更严重,而胸痛较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MCP-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患者用酶法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果显示,各组间血MC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且尿MCP-1与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呈正相关。提示T2DM患者的高血糖可能促进肾脏局部组织过多表达MCP-1,MCP-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存丽  丁红香  陈坚 《山东医药》2007,47(28):13-14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1例T2DM患者的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T2DM患者UAER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间Cys 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随病情加重,Cys C水平升高。T2DM各组Cys C水平与UAER明显相关(P〈0.05);Cys C诊断DN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6.5%和93.9%。结论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 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三条引物法对172例正常老年人(年龄≥60岁),140例5型糖尿病(T2DM)患(其中62例合并DN)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糖尿病组ACE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无显差异(P>0.05)。在T2DM组中,DD基因型在合并DN患中显增高(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易感性无关,但与并发症DN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玲  刘艳  郭晖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485-1487
目的 观察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PAI-1抗原含量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探讨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N患者、健康者血浆PA I-1抗原水平和 PAI-1基因多态性、HbA1C、FBG、血脂、UAER水平.结果 (1)T2DM患者血浆PAI-1抗原含量、HbA1C、TG 水平明显升高,以DN患者升高最显著 ,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I-1基因启动区4G/5G多态性可影响血浆PAI-1抗原水平,4G纯合子的血浆PAI-1抗原水平显著高于5G纯合子,差异显著( P<0.05).(3)DN患者4G等位基因频率和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P<0.05) .[ HT6H〗结论 (1) PAI-1基因启动区4G/5G多态性可影响血浆PAI-1抗原水平及TG 水平. (2)DN患者血浆PAI-1抗原含量、TG水平明显升高,HbA1c、TG、PAI-1抗原含量与早期DN的发生有关,属DN的独立危险因素.(3) 中国北方汉族人中T2DM 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纯合子携带者发生DN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外显子7的Glu298Asp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299例T2DM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NC)者,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1)糖尿病肾病(DN)组的G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DN组和NC组(P均〈0.05);(2)DM患者GT基因型较GG基因型的DN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3)该基因多态性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4)糖尿病足(DF)组、非DF组和NC组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非DR组和NC组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cNOS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G894T(Glu298Asp)的变异可能是T2DM患者DN的相关基因;DF、DR的病理过程可能有别于D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37例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的高血压、高血糖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M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T2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LDL-C均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4启动子-260位点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4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14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CD14启动子C-260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CD14启动子-260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DN与DN患者比较,其CD14启动子-260位点CC基因与CT+TT基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病无相关性,但其CC基因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遗传学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联。方法412例T2DM住院患者,按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T2DM组,比较两组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与MS组分的关联。结果MS组心血管疾病(CVD)和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T2DM组。多元逐步回归显示,HDL-C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平均动脉压、HDL-C和MS组分数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MS及其组分与CVD和DN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为DN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67例,其中DN患者102例(DN组),单纯糖尿病无。肾病165例(NDN组),采集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显示,DN组与NDN组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吸烟、高脂饮食、合并高血压、FPG、2hPG、0.5hPG、HbA1c、TC、TG、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DN的发生与DM病程、TG、HbA-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有关(P〈0.05或P〈0.01)。结论TG、DM病程、HbA1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是DN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锡国 《山东医药》2010,50(37):32-3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1)组3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DN2)组29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TNF-α.结果 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M组、DN1组、DN2组血清MMP-9、hs-CRP、TNF-α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 MMP-9、hs-CRP、TNF-α是DN病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三者在DN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住院病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579名T2DM住院病人病历资料,统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MS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579例中454例合并MS(78.4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25.58,P〈0.01)。MS组糖尿病肾病(DN,X^=21.58,P〈0.01)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X^=5.79,P〈0.05)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合并MS组较无MS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DN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对122例T2DM患者依微血管并发症分为有糖尿病肾病(DN)、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DN及DR、无DN和DR4组,并进行Lp(a)、HbA1c、TC、TG、HDL—ch、LDL—ch测定。结果T2DM有DN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DN和DR组,T2DM有DR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有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高浓度的Lp(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T2DM患者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静  莫殿军  孙文阁 《山东医药》2011,51(48):90-91
目的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的关系,及Lp(a)水平与其他脂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TG、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HDL—C,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LDL—C。结果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的血浆Lp(a)、TG浓度均升高,而HDL—C浓度降低,LDL—C、TC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发症与T2DM比较,DR患者除了TG浓度降低外,其他浓度均升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血浆Lp(a)、TG浓度降低,而HDL—C浓度升高;DN患者TC、LDL—C、HDL—C、Lp(a)浓度高于T2DM患者。短暂治疗后,各组其他脂类水平明显降低,但Lp(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动态监测T2DM患者血浆Lp(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性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出良好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DM)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DM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下称《指南》)中指出,我国高血压在DM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是40%~55%。而在高血压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5倍。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以上的死亡率均由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所致,而T2DM患者75%以上的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都与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T2DM有明显差别,高血压发生于疾病诊断后多年,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肾病(DN)。DM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是否合理不仅以血压下降水平为标准,还要兼顾合并症治疗、功能受损器官的保护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成都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82例,门诊患者126例和社区的老年T2DM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一人一表问卷式调查方法进行T2DM慢性并发症的记录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地区老年T2DM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中以高血压(54.04%)、糖尿病神经病变(54.6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00%)及皮肤症状(59.32%)为最高。其次为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41.93%)、心血管病(31.99%)、呼吸系统疾病(26.09%)、消化系统症状(24.84%)和肾脏病变(24.84%)。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病程的延长及舒张压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成都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已接近或部分超过两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而DM病程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水平等因素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老年2型DM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