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早搏的药物治疗现状 早搏治疗原则:多数不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对象为频发房性早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AF)者,室性早搏町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者,长QT间期基础上早搏,多形性性室早搏,构成症状的早搏。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 ̄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1]。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1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1.1Morganroth诊断标准1.1.1凡出现以往未发生的新的室速,又无其他原因可查者。1.1.2原有室性心律失常加重①基础状态期前收缩(早搏)1~50次/小时者增加1…  相似文献   

3.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朱超 《淮海医药》2003,21(5):345-346
目的 采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室早 )及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并通过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等特点方面以探讨该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 ,以起搏 12导联心电图与室早及室速发作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以即刻室早消失及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不能诱发室速为消融终点。结果  6例室早消融即刻早搏消失 ,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室性早搏消融前为 ( 16 72 8± 2 75 2 )次 / 2 4 h,消融后为 ( 2 16± 112 )次 / 2 4 h( P<0 .0 5 )。 1例先心室间隔修补术后室早消融前为 2 185 6次 / 2 4 h,消融后为 175 6 9次 / 2 4 h( P>0 .0 5 )。 1例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时 ,药物及食道调搏均未终止发作 ,行急诊射频消融即刻成功。2 d后再次发作右室流出道另一部位室速 ,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 ,随访 1月无复发。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对右室流出道且发作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得到临床认可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CG对CAD患者出现最多室性早搏及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时间,对CAD频发室早搏及室速发作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利用24hDCG(动态心电图)监测,对190例检查者(诊断为CAD者48例,非CAD者142例)进行DCG分析,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预激综合征、左、右束支传志阻滞、室内传导者。结果:CAD组最多室早多发生在21:00~6:00,占41.7%,非CAD组多发生在6:00~12:00,占35.2%及16:00~21:00,占29.6%。其中62例室速者中34例为CAD者,占55%,非CAD者28例,占45%。结论:对CAD患者常规做DCG检查,以便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发生的昼夜节律性,以便在治疗时可根据室早的分布状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盐酸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心律失常定义为持续或阵发性室速、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频发或成对室性早搏。本文观察盐酸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76例 ,其中男 70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6± 1 3岁。其中持续性室速、阵发性室速 33例 ,多源、多形、频发室早 43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窦缓、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长Q T间期综合征除外。1 2 方法  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1例 ,平均年龄 57± 1 0岁 ;男 37例 ,女 4例。在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标测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20例特发室速的病人,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12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8例,对132例室容易诱发或同源室早较多的患者采用激动标测,而对7例室速不易诱发且室早较少者采用起搏或起搏+激动标测量。结果:20例室速病人首次消融成功19例(95%),复发2例。13例单纯激动标测消融均获成功,7例搏标测放电效果不佳,结合激动标测6例成功。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对室速不易诱发的病人,起搏标测可作为辅助的标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室性过早搏动(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不及时纠正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而危及生命。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Lown分级2级及以上频发室早23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张录兴  郑强荪  史俊忠  何勇 《天津医药》2004,32(11):719-71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病突然,致病因素不同,其中多数并发心室颤动,病情危重,需要迅速判断室速的类型,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由极短联律间期室早所致Tdp诱发的QT间期正常罕见发生,笔者报告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5年来共施心脏直视手术65例,其中有16例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满意,无1例因室性心律失常致死。现就我们的治疗经验进行讨论。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4~68岁。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术中经主动脉根部用温血灌注心肌,每20分钟一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4分钟,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6分钟,术毕13例心脏自动复跳,3例电除颤复跳。16例均持续心电监测明确有室性心律失常,且均为频发室早(>5次/分),其中多源性室早3例,室速2例,伴房颤者4例。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72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搏型室速60%为成对型室早触发,而 R on T 型室早仅占9%。早搏指数与易损指数对预示室速与室颤均不敏感。加速室性自主节律可合并早搏型室速,部分可能为早搏型室速伴有异位起搏点2∶1传出阻滞,也可两者并存。顶后:早搏型室速若为持续性且合并室壁瘤者室速的复发倾向很大,这组患者长期服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体表心电图特征,以及药物终止心动过速中出现的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典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右心室室速6例,左心室室速8例,左心室游离后壁近心尖部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室速发作的频率为125~250次/min,波动范围较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1.86±26.08)°,左心室后间隔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9.25±40.3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伴发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时可出现窦房抑制,继而出现逸搏,逸搏心律,心房扑动和逸搏反复搏动各1例,3例有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结论 特发性室速伴其他心律失常虽较少见,但在药物终止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应重视心电监护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及时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射频消融,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尚未常规开展。本文介绍我们的一点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3-9月我科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和室早共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RFCA)是快速心律失常最为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现在国内已广泛应用.我院于2003年开展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SVT)、室早(PVC)、室速(VT)共14例均获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室早数、短阵室速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QTc间期显著延长(P<0.05),QRS波时限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QTc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9%(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 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讨论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病来势凶险,多表现为晕厥及抽搐。经短暂发作后可自然恢复窦性心律,也可持续发作转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16.
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与冠脉造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9例平板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将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偶发室早、频发室早二联律和三联律、多源成对室早及短阵室速四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定为冠造阳性。36例冠造阳性,53例冠造阴性。将冠造阳性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病变四组。结果显示,25 例室早中9例冠造阳性,41例频发室早中10例冠造阳性,18 例多源成对室早中12 例冠造阳性,5 例短阵室速全部冠造阳性。左主干、左前降支狭窄及重度狭窄及3支和双支病变的患者,多源成对室早和短阵室速的发生率明显高(P<0.05)。结论 运动试验可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且血管狭窄越重、累及血管病变数量越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级别越高。在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上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律失常是内科,尤其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心存恐惧,个别医务人员对于病理性室早、功能性室早的认识和诊断,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评价、诊治要点、药物的选择、疗效的判定及副作用、院外跟踪指导等认识不全面。我们结合十年来的学习、实践和借鉴,试作一些建议性的总结,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采用胺碘酮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心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室早数、短阵室速降低(P<0.05)。两组QTc间期增加(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间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倪士珍 《天津医药》1992,20(7):445-448
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颤(VF)是心原性猝死的常见原因。近15年来虽推出许多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根据电生理标准仅50%的病人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明显的心脏和心外毒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对约30%的病人诱发新的或加重原有心律失常。因此许多学者探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目前已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易演变成室颤,引起猝死,需及时作出正确诊断与处理。本将心电监护中记录到的48例室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