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患儿 ,女 ,7岁 ,汉族 ,学生 ,因昏迷 5小时 ,间断抽搐 5次 ,以病毒性脑炎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3周接种麻疹疫苗 1次 ,近 1周来无明显原因而阵发性咳嗽 ,入院前 1天晚 2 1时 ,出现呕吐 (非喷射状 ) ,吐物呈胃内容物 ,随后入睡 ,约 4小时后再次呕吐 ,呼之不应 ,即来院治疗。在来院途中 ,发生抽搐 ,两眼上翻 ,面色发绀 ,牙关紧闭 ,四肢强直痉挛 ,持续时间约 1~ 2min缓解 ,抽搐发作 5次 ,抽后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 ,小便失禁 ,该患儿平素身体健康 ,无家族遗传病史及癫痫类疾病史。入院查体 :T 36.4℃ ,P 1 30次 /min ,R 35次 /min ,B…  相似文献   

4.
<正> 1995年5月份,在对我厂3125名在校学生注射乙脑疫苗过程中,有两名同学发生异常反应。 一、疫苗来源及接种途径 乙脑疫苗是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卫制(82)京(2)01号生产的。批号95046—6,失效期97年5月9日。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为一常见病,有一定病残率。本文就我院1987年至1991年间收治50例作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年龄:6~12月9例,1~5岁29例,6~10岁10例,10~13岁2例。发病季节:6月份发病1例,7月42例,8月7例。免疫状况:50例中有25例病前曾接种乙脑疫苗。接种方法:第一次0.25ml 皮下注射,7~10天后重复一次。初种年龄6~12  相似文献   

6.
我市及周边地区2003年7-9月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12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转入我院治疗,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乙型脑炎病毒(JEV)疫苗株SA14-14-2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E279)MK回复突变(M279K)对其毒力的影响。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有SA14-14-2包膜蛋白M279K突变的全长cDNA质粒pACNR-JEV(M279K),并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RNA,将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得到恢复病毒rJEV(M279K),并比较恢复病毒和疫苗病毒在蚀斑大小以及对小鼠神经毒力等方面的差别。结果:酶切及测序表明质粒模板成功构建,除人为引入的突变外(碱基1813处T→A),无任何碱基突变,并发现rJEV(M279K)形成比疫苗株更小的蚀斑,但毒力与疫苗株无显著差异。结论:E279回复突变影响乙脑疫苗SA14-14-2病毒蚀斑大小,但并未明显增强疫苗株对小鼠的神经毒力。  相似文献   

8.
王培生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84-128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维族,2005年1月22日出生,无疫苗、药物过敏史,牛长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疾病,无麻疹疫苗相关的禁止症,按国家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乙型脑炎DNA疫苗对乳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以DNA疫苗(pV/JE)、质粒载体对照(pVAX1)和PBS接种BALB/c乳鼠后,测定其病毒特异性的CTL活性、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并以100LD50JEV攻击,观察保护效果.结果:DNA疫苗组的CTL活性为37.5%,而载体和PBS对照组的CTL活性分别为18%和8.5%.二次免疫后DNA疫苗组的免疫荧光抗体滴度为1:28.3(几何平均效价),抗体阳转率为80%(8/10);混合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0.JEV攻击后,DNA疫苗组小鼠获得75%(6/8)的保护率,而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所构建的DNA疫苗可诱发乳鼠产生抗JEV的CTL活性、中和抗体及保护活性,为JEV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国制药企业即将获得为发展中国家制造日本脑炎疫苗的许可。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将成为全球疫苗生产领域的又一重要新成员。  相似文献   

13.
无棣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二十年疫情分析常宝祥马秀岐(无棣县防疫站,251900)关键词乙型脑炎;疫情分析;乙脑疫苗我县自1976年开始对适龄儿童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987年开始配备冷链设备并正常运转。为了解我县乙脑的发病规律,探讨冷链运转对...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比较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及两种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两个县的两组8月~3岁的健康婴幼儿共1864名接种不同疫苗,观察接种前和接种后6h、24h、48h、72h腋下温度、注射部位红肿直径和全身皮疹发生情况,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进行不良反应分级.结果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达125人,其次为全身皮疹17人,注射部位红肿7人,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所有接种反应均为一过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基础免疫4.69%,加强免疫5.72%),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基础免疫7.10%,加强免疫10.4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种适合森林脑炎纯化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新方法,其特点是生产疫苗的质量符合规程标准、产量高、成本低。方法 单层细胞感染病毒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小牛血清替代人血白蛋白,可再次换入培养液收获两次疫苗原液。结果 两次收获的疫苗原液合并经纯化制成纯化疫苗,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规程标准,且疫苗原液收获量比原工艺提高83%。结论 新工艺可作为森林脑炎纯化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60-161
目的:分析和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0月收入院的83例腮腺炎并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感染患儿均未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年长儿发病几率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所有病例经综合治疗后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腮腺炎流行地区应加强疫苗接种,降低该病发生率,更昔洛韦对缩短热程方面效果良好,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乙型脑炎 (乙脑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小鼠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应答。方法 应用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的方法检测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并以灭活疫苗作对照。结果 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CTL均值为79.2 % ,较灭活疫苗 (2 9% )高 50 .2 % ,表明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TL活性。用同批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后其中和抗体效价为 1∶5 ,而同批的灭活疫苗为 1∶2 0 ,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ID50 ) 3 .6× 1 0 - 6 /ml,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的 (4.0~ 4 .2 )× 1 0 - 4/ml。结论 乙脑减毒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在保护效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森林脑炎疫苗接种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森林脑炎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水平维持时间及免疫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大兴安岭林区不同区域、不同年度、不同行业人群 5 0 4份血清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 (IFAT)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4 99人份血清 ,抗体阳性 30 5人 ,阳性率 6 1 12 % ,且不同区域、不同年度、不同行业组之间的阳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森林脑炎疫苗抗体产生慢 ,维持时间短 ,接种反应多 ,而且有效保护率仅达6 1 12 %。需进一步改进疫苗的生产工艺 ,提高疫苗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又称日本脑炎,经过蚊虫叮咬传播,是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乙脑的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乙脑疫苗。众所周知,任何疫苗接种后都会产生轻重不一的接种反应,乙脑疫苗也不例外,甚至还会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有的儿童在接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就可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