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睾丸内胚窦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非精原细胞瘤 ,其恶性程度较高 ,大多预后不良。我院自 1992年以来共收治睾丸肿瘤 4 2例 ,其中睾丸内胚窦瘤 4例 (占 9.5% )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52岁。因右侧睾丸肿大并酸胀不适 4月入院 ,无阴囊外伤史。查体 :右侧睾丸 6 .5cm× 5.0cm× 5.0cm ,有沉重感及轻压痛。AFP2 0 0 0 μg/l,HCG(- )。 1992年 6月 5日作右侧睾丸肿瘤根治术 ,病理报告为内胚窦瘤 ,于 1992年 6月19日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用顺铂 2 0mg静滴 1次 /日× 5…  相似文献   

2.
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报告1例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术前诊断考虑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行睾丸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睾丸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水平升高及男性乳房发育等症状对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确诊仍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然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可以施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3.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患者1例,34岁,因右侧阴囊肿大5年,进行性增大15d入院.查体:右侧阴囊肿大、囊性,于睾丸上方可触及质硬肿物,表面光滑、轻压痛,与睾丸、附睾界限尚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检测正常.阴囊超声于右侧睾丸鞘膜上方探及2.05 cm×1.97 cm混合回声的实性肿物,边界毛糙,内部回声欠均匀.结果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切除鞘膜及肿物.病理报告:肿物切面灰白色,质硬,边界欠清晰.镜下可见鞘膜间皮细胞向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双向分化,以上皮细胞增殖为主,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有丝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呈强阳性.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的睾丸鞘膜间皮瘤.1个月后行右侧睾丸根治加右侧阴囊切除术,肿瘤未浸润临近的精索、睾丸、微血管和淋巴管等.随访38个月,患者生存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多表现为鞘膜积液,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本病易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期较短,术后需密切随访.低度恶性的间皮瘤患者经早期治疗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肿物切面灰白色,质硬,边界欠清晰.镜下可见鞘膜间皮细胞向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双 分化,以上皮细胞增殖为主,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有丝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呈强阳性.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的睾丸鞘膜间皮瘤.1个月后行右侧睾丸根治加右侧阴囊切除术,肿瘤未浸润临近的精索、睾丸、微血管和淋巴管等.随访38个月,患者生存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多表现为鞘膜积液,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本病易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期较短,术后需密切随访.低度恶性的间皮瘤患者经早期治疗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肿物切面灰白色,质硬,边界欠清晰.镜下可见鞘膜间皮细胞向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双 分化,以上皮细胞增殖为主,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有丝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呈强阳性.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的睾丸鞘膜间皮瘤.1个月后行右侧睾丸根治加右侧阴囊切除术,肿瘤未浸润临近的精索、睾丸、微血管和淋巴管等.随  相似文献   

4.
<正>睾丸间质细胞瘤又称Leydig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来源于睾丸间质细胞,是比较罕见的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男性睾丸肿瘤的1%~3%[1]。我院收治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已婚。因"左侧阴囊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睾丸外伤、结核、炎症及隐睾病史,已生育。查体:无男性乳腺发育,阴茎发育可,阴  相似文献   

5.
广西全卅县人民医院报道: 患者,36岁。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伴沉重感6个月,无外伤史,于1988年7月1日拟诊为右侧睾丸肿瘤收治。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脾正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右侧阴囊皮肤桔皮样改变,右侧睾丸约5×10×8cm大小,质硬,不光滑,无压痛,活动差,透光试验阴性。左侧阴囊内缺乏睾丸,于左侧腹股沟管内触到约2×2×1.5cm活动的睾丸。行右侧精索高位结扎、睾丸附睾及部分阴囊皮肤切除术。病理检查:睾丸呈12×8×6cm  相似文献   

6.
附睾横纹肌肉瘤少见 ,1996年我院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49岁。右侧附睾肿物切除术后 2个月 ,发现复发 1个月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阴囊有一 2cm× 1cm肿物 ,无疼痛。当地医院诊断右附睾肿物 ,行右侧附睾切除术。术后2周发现右侧附睾手术处再发肿瘤 ,进行性增大 ,并牵扯右侧睾丸及右侧精索坠胀痛。入院查体 :右侧阴囊增大 ,右侧睾丸明显增大约 8cm× 5cm× 3cm ,与阴囊皮肤粘连紧 ,触痛明显 ,无明显波动感 ,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CT示 :阴囊内部分分叶状软组织块影 ,CT值 5 5 .2HU ,强化后CT值 6 2 .…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蒙古族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4年12月35例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或结节。平均延误诊断(40.03±53.45)周,16例(45.7%)延迟诊断6个月~5年。睾丸肿瘤病理类型:精原细胞瘤21例(60%),占生殖细胞瘤的67.7%(21/31),非精原细胞瘤10例(28.6%),恶性淋巴瘤2例(5.7%),神经纤维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5.7%)。生殖细胞瘤I期22例,II期2例,III期5例。治疗手段以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放疗及化疗为主。随访29例睾丸恶性肿瘤患者2个月~10年,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95.0%;非精原细胞瘤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2.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健在,1例化疗中。结论:本组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精原细胞瘤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平均延误诊断时间较长。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年生存率均低于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肿瘤知识的宣教和诊疗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睾丸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 ,1 .2岁。阴囊右侧包块 1个月入院。1个月前 ,其父无意中发现其阴囊右侧有拇指头大小睾丸 ,较硬 ,表面无红肿及疼痛。左侧睾丸缺如 ,可在左腹股沟扪及。体检 :阴囊皮肤正常 ,右侧睾丸 3cm× 2cm× 2cm ,质硬 ,表面成结节状 ,无触痛 ,透光试验阳性 ;左侧睾丸可于左腹股沟扪及 ,约1cm× 1cm× 1cm ,无触痛 ,表面光滑。B超示右侧睾丸囊肿。术中见右侧睾丸 3cm× 2cm× 2cm ,下端有一结节 ,约 1 .5cm× 1 .0cm× 1 .0cm ,边界清 ,包膜粘连 ,呈灰黄色 ,质硬 ,有实质感 ,鞘膜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  91岁。因阴囊左侧肿大 2年余伴下坠感 ,于 1990年 8月 2 1日以“左侧睾丸鞘膜积液”收住。入院查体 :阴囊左侧明显肿大 ,如儿头大小 ,质硬 ,无压痛 ,左侧睾丸触及不清 ,右侧睾丸正常 ,阴囊透光试验阴性。B超示阴囊左侧可探及 10 2cm× 9 8cm× 8 3cm大小实质性肿物 ,诊断为左侧精索肿瘤。于入院后 1个月在腰麻下行左侧精索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约 10cm× 11cm× 8cm的脂肪瘤 ,左侧睾丸异位 ,将脂肪瘤及睾丸一并切除 ,病理诊断 :左侧精索脂肪瘤。5年后再次发现阴囊左侧有一条索状肿物。近 1年肿物突然增大下坠 ,阴茎回缩 …  相似文献   

10.
精索化学感受器瘤属于副神经节瘤 ,我院收治 1例。报告如下。患者 ,2 9岁。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4年 ,于 1999年 3月 10日入院。查体 :右侧精索距附睾约 3cm处扪及一约 2cm× 3cm× 3cm包块 ,质硬 ,表面不光滑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透光试验 (- )。睾丸及附睾正常。双侧腹股沟无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精索肿物 ,双肾上腺、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胸片、血液生化、肿瘤酶标均正常。同年 3月 17日行右侧精索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色白 ,包膜完整。完整切除瘤体。术中及术后血压无波动。术中冰冻报告 :瘤细胞呈腺样排列 ,细…  相似文献   

11.
睾丸肿瘤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 6月至 1998年 4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 6 6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年龄 14个月~ 84岁 ,平均 36岁 ;<5岁者 10例 ,均为胚胎癌 ;5~ 18岁者 1例 ,为横纹肌肉瘤 ;18~ 4 0岁者 4 4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2 5例 ,胚胎癌 6例 ,良性畸胎瘤 3例 ,恶性 (恶变 )畸胎瘤 6例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2例 ,脂肪瘤、间质细胞瘤各 1例 ;>4 0岁者 11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8例 ,纤维性假瘤、交界性纤维细胞瘤、睾丸皮下腺癌浸润各 1例。左侧 30例 ,右侧38例 ,双侧 2例。有隐睾病史者 6例 (均为精原细胞瘤 )。6 6例均手术治疗。 2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1 7岁 ,未婚。因右侧睾丸进行性增大2年伴头顶部肿物 2周 ,于 2 0 0 4年 2月 5日入院。体检 :左侧头顶部有约 3cm× 4cm大小肿物 ,无红肿、压痛及波动感。阴囊肤色正常 ,右侧睾丸增大 ,约 5cm× 8cm大小 ,质硬 ,透光试验阴性 ;左侧睾丸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血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 .1IU/L(正常值 0~ 1 0IU/L) ,甲胎蛋白 0 .3μg/L(正常值 0~ 8.1 μg/L)。CT检查示右侧睾丸有实性占位性病变 ,性质多考虑为恶性 ,头顶骨磁共振成像示左顶骨区有占位性病变 ,性质多考虑为恶性肿瘤。初步诊断 :右侧睾丸肿瘤 ,左头顶部转移瘤 ?于…  相似文献   

13.
苗勒管综合征临床罕见 ,我们收治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 ,17岁。因自幼左侧阴囊空虚及右侧腹股沟肿物 ,于 1999年 12月 10日入院。 2岁时因“右斜疝”于当地行手术治疗。既往夜间有阴茎勃起 ,无遗精。查体 :男性体征 ,乳房未发育 ,胡须、阴毛、腋毛较稀疏。阴茎发育正常 ,尿道外口无畸形。左阴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右侧睾丸上方可触及3.0cm× 2 .5cm× 3.0cm肿物 ,右腹股沟区可及 5 .0cm× 2 .0cm肿物 ,质软 ,边界不清 ,活动性差。B超示右侧阴囊内可探及上、下两个睾丸 ,形态大小相似 ,回声均匀 ,二者紧密相连 ,中间有分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术前诊断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伴有肺部转移,1例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均行病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后1例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8~21个月,1例术后9个月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随访8个月后失访.结论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比较罕见.通过患者术前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水平的检查对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患侧睾丸切除术是治疗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晚期肿瘤预后较差,放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睾丸异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1岁。因右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31年 ,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 1年入院。查体 :阴囊右侧空虚 ,阴囊左侧上方可触及一包块 ,约 4cm× 5cm大小 ,平卧后消失。B超检查双侧腹股沟处未见睾丸样包块回声。以“右侧隐睾 ,左侧腹股沟斜疝”予手术治疗 ,术中探查右侧腹股沟 ,未发现睾丸或睾丸样组织 ,而在左侧斜疝修补术中 ,于内环附近发现一睾丸 ,大小约 1 .2cm× 1 .5cm×2 .0cm ,附睾及输精管发育不良 ,行异位睾丸切除及斜疝修补术。病理报告为睾丸内曲细精管存在 ,未见生精细胞 ,管壁增厚呈玻璃样变 ,间质胶原化 ,可见少量间质…  相似文献   

16.
睾丸壁层鞘膜多发性平滑肌瘤属男性生殖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因右侧阴囊逐渐增大伴坠胀感8年于1989年9月1日入院。检查右侧阴囊呈椭圆形,体积似儿头,阴囊皮肤光滑,颜色正常;阴囊内肿物软硬不均,软处稍有囊性感,双合诊检查可扪及肿物与肿物的碰击感,肿物与皮肤无粘连。肿物上方隐约可触及精索,肿物透光试验阴性。B型超声示:阴囊体积增大,鞘膜腔有少量积液,内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回声光团,睾丸未探及,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性肿瘤伴积液。初诊右阴囊内肿物,睾丸肿瘤。1989年9月5日在连续硬  相似文献   

17.
患者,75岁.因无痛性左侧睾丸肿物3个月于2010年8月26日入院.肿物生长快,伴下坠感,无压痛.11年前因右侧睾丸肿瘤行睾丸切除术,病理报告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未行放化疗.查体:右腹股沟区见手术瘢痕,右侧阴囊空虚;左侧睾丸4 cm×4 cm×3 cm大小,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与阴囊皮肤无粘连,与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 ,30岁。因右侧阴囊空虚 ,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 30年 ,于 2 0 0 0年 3月 7日入院。已婚 ,生育 1子 1女均体健。家族中其兄、侄亦为单侧隐睾症。查体 :典型男性体征 ,发育良好。左侧腹股沟区可见 15cm× 8cm肿物 ,可降入阴囊 ,右侧腹股沟区可见 8cm× 5cm肿物 ,未降入阴囊 ,两侧肿物均质软 ,无粘连 ,透光试验 (- ) ,可还纳入腹腔 ,还纳并压迫内环后肿物不复出。右侧阴囊空虚 ,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样肿物。左侧睾丸如常 ,阴茎发育良好。B超 :右侧腹腔、腹股沟区及阴囊扫描未见睾丸声影。入院诊断 :(1)右侧隐睾症 ,(2 )双侧腹股沟…  相似文献   

19.
睾丸肿瘤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87例睾丸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生殖细胞肿瘤79例,占睾丸肿瘤的90.1%;其中精原细胞瘤44例,占生殖细胞肿瘤的55.7%;良性肿瘤7例,占睾丸肿瘤的8.1%。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NSGCT)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和18~40岁;精原细胞瘤发病集中在18岁之后;5~17岁仅1例发生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和NSGCT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81.3%和83.3%、56.7%。结论:①睾丸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②NSGCT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和18~40岁两个年龄段;③精原细胞瘤很少在17岁之前发病;④5~17岁很少有睾丸肿瘤发生;⑤精原细胞瘤3、5年存活率较NSGCT高。  相似文献   

20.
睾丸血管球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5 5岁。因右侧睾丸肿物17年于 2 0 0 0年 3月 14日入院。于1983年 11月 ,发现右侧睾丸外上方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触痛明显 ,并向右侧腹股沟区放射。无阴囊坠胀不适 ,无发热、腰痛和膀胱刺激征。外院给予消炎治疗无效。之后睾丸肿物缓慢增大 ,触痛加重来诊。我院B超、MRI检查显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查体 :右侧阴囊外观增大 ,右睾丸外上方可触及 1.5cm× 1.0cm肿块 ,质中等 ,表面光滑 ,压痛并向右腹股沟区放射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输精管正常 ,左侧阴囊、睾丸附睾正常。入院诊断 :右侧睾丸肿瘤。于 3月 2 1日行右睾丸肿瘤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