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血清学表现模式,但近年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可见一些特殊模式的实验结果,在检测了18260例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标本中,出现95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e抗原(HBeAg)阳性的血清学表现模式,现报告其结果并对其原因作一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95例HBsAg阴性、HBeAg阳性模式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为表述方便设定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按顺序以1~5数字表示,即(1)HBsAg;(2)HBV表面抗体(抗HBs);(3)HBeAg;(4)HBVe抗体(抗HBe);(5)HBV核心抗体(抗HBc)。以出现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EXCEL数据文件,排除重复检测者,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2 24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2.06%,抗-HBs阳性检出率为64.9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为0.53%,抗-HBe阳性检出率为16.07%,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5.14%,共发现17种血清学模式。检测结果弱反应HBsAg占1.56%,HBeAg占2.76%。结论 12.06%的HBsAg阳性检出率证明该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共同模式。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模式的定量结果动态观察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极大,定量结果的变化与HBV感染机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肃省陇东地区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1 006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测定和HBV 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368例大三阳的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326例,检出率88...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同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的HBV DNA水平,尤以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含量最高,为107.16±1.79,且明显高于模式(HBsAg、抗-HBc阳性)(P0.01)和模式(HBsAg阳性、抗-HBe、抗-HBc阳性)(P0.05)。结论应用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对反映HBV复制情况及其传染性强弱优于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对乙型肝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以及疗效监控也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蒋明 《临床医学》2001,21(2):51-51
我们在对1135例乙肝病人血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检测时,发现其中18例HBsAg(-)HBeAg(+)的乙肝病例,我们知道HBV感染后其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HBV抗原和抗体且其血清学的标志模式及变化规律也较为明确,HBsAg(-)HBeAg(+)属一种少见模式,为调查其原因,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试验方法对18例这种少见模式病例进行了原因调查并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该地区预手术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HBV五种标志物.结果 在4 853例标本中,共发现十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25%、20.73%.结论 该地区预手术人群HBV的感染低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感染水平.手术前HBV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为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HBV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即大三阳组285例、小三阳组358例与其他模型组245例。所有患者均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检测。观察并分析HBV DNA对HBV感染的检测结果,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不同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模式与不同HBV DNA定量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3组对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小三组其他模型组。3组HBV DNA定量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其他模型组。490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 Ag检出率为48.98%(240/490),HBsAg检出率为96.94%(475/490)。HBV DNA水平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77.24%;5~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66.04%;2.7~5 lg copies/m L时,以小三阳组居多,占44.66%;2.7 lg copies/m L时,以其他模型组居多,占55.83%。结论 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增强HBV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HBV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ALT、GGT之间的关系。方法用FQ-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ELISE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酶法检测肝功能指标ALT、GGT,对222例患者血清标本的上述3种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种常见的血清学模式中,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3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7.8%,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54.0%;HBsAg、HBeAb和抗-HBc阳性者(14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43.2%,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48.4%;HBsAg、抗-HBc阳性者(15模式)HBVDNA阳性率为48.4%,肝功能中ALT和(或)GGT异常占45.3%。结论 HBV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之间具有相关性,肝功能指标ALT、GGT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病毒载量与肝功能指标ALT、GG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HBV DNA 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96例不同血清学类型的 HBV 感染者血清中的 HBV DNA ,同时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结果99例 HBeAg (+)标本中 HBV DNA 阳性率为100%,平均 HBV DNA 含量为1.21×107 copy/mL ,其 HBV DNA 检出率和含量与 HBeAg(-)模式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 (+)与 HBsAg (-)模式比较,HBV DNA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 HBV DNA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 HBsAg (-)且肝功能又正常的标本中检出了4例 HBV DNA 阳性.结论实时 FQ‐PCR 定量检测 HBV DNA 与 HBV 血清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HBV DNA检测阳性病人其血清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是目前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被广泛应用,对HBV感染的诊断已从免疫学检测发展到核酸检测水平,患者血清的HBV DNA定量测定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HBV DNA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ELISA)对2943份检测阳性的病人中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模式分布情况,及HBV DNA拷贝数与血清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HBV-M,同时参考聚合酶链反应(PCR)HBV DNA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55例少见HBV-M结果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组: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抗-HBc阴性的HBV感染;HBsAg阴性的HBV感染。结论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ELISA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病毒变异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少见模式,建议使用更为灵敏的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HBV-DNA阳性乙肝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患者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arkers,HBVM)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三系);通过对HBV-DNA阳性895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出现的组合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存在多种组合模式,除了传统的大小三阳以外,HBsAg阴性也存在多种模式,在所有的HBs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中都存在HBcAb阳性。结论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相对的滞后性不能单纯的从乙肝三系对乙肝患者进行病毒含量的推算,HBsAg阴性并不能说明不存在HBV-DNA病毒复制,尤其是HB-cAb阳性更应注意HBV-DNA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409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  池胜英  吴丽芳  赵颖雷 《检验医学》2011,26(10):700-702
目的 了解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10409例临床血清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和少见模式的测定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外周血中HBV DNA是反映病毒复制活动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其含量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水平.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不断发展,在HBV DNA定性检测基础上建立了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在研究病毒感染量与临床病情的关系,进一步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和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鉴定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PCR-微孔板酶联杂交法定量检测1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以探讨病毒复制水平与血清标志物表现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广大乙肝患者的诊治及预测临床转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样本HBV 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 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 e抗原(HBeAg)阳性,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 DNA检测,根据HBV 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e抗原(HBeAg)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DNA检测,根据HBV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项目有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定性、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和复制的金指标.随着对HBV研究的深入,HBV前S1抗原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已逐步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了解HBV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对346例HBV HBsAg(+)血清同时检测HBV前S1抗原.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夏洁  谢跃文 《检验医学》2014,(2):106-109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山地区2 812例怀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学标志物;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浓度。结果检出HBsAg阳性210例,占7.47%;抗HCV阳性11例,占0.39%;抗HAV IgM阳性6例,占0.21%;抗HEV IgM阳性11例,占0.39%;抗HEV IgG阳性422例,占15.01%。结论在孕晚期妇女中,HBV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坚持进行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通过对3 548例HBV携带者进行检测发现,松滋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形式以"小三阳":HBs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HBsAg( )、HBeAg( )、抗-HBc( ),"小二阳":HBsAg( )、抗-HBc( )3种为主,分别占54.60%、35.34%、9.36%,其病毒载量(-x)±s分别为5.57±1.30(65例)、7.08±1.04(314例)、5.44±1.38(25例).结论 松滋地区HBV感染总体以"小三阳"为主,但小于10岁组以"大三阳"为主.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48-4349
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价值。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在本院确诊及接受治疗的HBV感染患者120例,均分别采用CLIA、ELISA法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价值。CLIA法检测HBV感染准确度为98.33%,显著高于ELISA法检测HBV感染准确度85.00%(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CLIA法的HBs Ag、HBe Ab及HBe Ag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的HBc Ab、HBs Ab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7例CLIA法检测HBs Ag阴性的患者其低水平(≤0.50IU/ml)HBs Ag血清样本,经ELISA法检测检出率仅为67.57%,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ELISA法相比,CLIA法对HBV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更为准确,在早期病情诊断及病情监测方面更具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