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收住耳鼻喉科20例,普外科19例,消化内科8例,呼吸科5例,脑外3例,胸外3例,泌尿外2例,骨科1例,因肿块到门诊外科就诊4例,首次发病到血液科就诊的仅15例,占19%.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病,多数确诊时已属Ⅲ、Ⅳ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与埃 巴二氏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0例鼻腔鼻窦NHL的临床特征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免疫表型 ,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细胞淋巴瘤的EBV情况。结果 鼻腔鼻窦NHL临床上多以鼻阻、涕血为首发症状 ,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鼻腔鼻窦NHL的免疫表型显示T细胞来源占 90 0 %( 3 6/4 0 ) ,B细胞来源占 10 0 %( 4 /4 0 )。T、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75 0 %( 2 7/3 6) ,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2 5 0 %( 1/4 )。结论 鼻腔鼻窦NHL发病与多因素有关 ,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鼻腔鼻窦NHL多来源于T细胞 ,EBV对鼻腔鼻窦NHL的感染可能与细胞的免疫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身非霍奇金淋巴瘤2 % ,其预后较差 ,生存率比其他结外器官的淋巴瘤低。对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放射治疗剂量 ,颈部是否预防照射 ,化疗的意义等目前仍有争议。作者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2月至 1994年 5月本科收治的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63例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性别和年龄 男 4 3例 ,女 2 0例 ,年龄之比2 .2∶1。最大年龄 77岁 ,最小 7岁 ,中位年龄 4 7岁。病理和分期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 12例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 7例 ,B细胞淋巴瘤5例。按AnnArbor标准 ,Ⅰ期 51例 ,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于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住院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原发于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病发生部位、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表现为眼部占位性病变,其中发生于眼眶者12例(含泪腺3例),占66.7%;发生于结膜者3例,占16.7%;发生于下睑者3例,占16.7%.全部病例中,8例患者被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误诊为"炎性假瘤".8例被诊为眼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经病理学检查,16例(88.9%)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的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2例诊断为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于眼附属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多发生于眼眶,临床和影像学确诊难度大,大多数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容易被误诊为"炎性假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误诊为肝血管瘤病历.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中情况、病理结果与误诊原因.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罕见,术前误诊率很高,就此病例的分析探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赖燕  刘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58-116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8例有多次误诊经历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误诊时间2~12个月,误诊次数2~5次,误诊病种有鼻炎、鼻窦炎、坏死性肉芽肿、风湿热、霉菌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上颌窦癌、鼻窦神经内分泌肿瘤、鼻息肉、鼻前庭炎、鼻中隔偏曲。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7例,B细胞型1例。误诊原因包括医生认识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活检取材不当、病理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易误诊,提高认识、恰当取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东云  梁建平 《广西医学》2000,22(2):302-303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的早期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由于其早期表现的不典型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患者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常常造成早期的漏诊 ,延误治疗 ,预后受到影响。现将我院于 1 992年 5月至 1 999年 4月 ,临床误诊1 8例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 ,引起重视 ,减少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诊断标准依据 1 985年成都会议方案 (1) ,男性 1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4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为 4周至 4年不等 ,绝大多数在 1~ 6个月内 …  相似文献   

8.
洪亚然  黄行志  沈丽达 《医学综述》2014,(12):2165-2168
近年来,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由于老年人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衰退且常伴有合并疾病,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面有所不同。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易漏诊、误诊;肿瘤预后较差,生存率低;对化疗的耐受差,易发生化疗不良反应。该文旨在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及治疗进展,为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消瘦、腹部肿块及上消化道出血;术前确诊率:胃镜活检72%,消化道造影25%,CT 38%;术前误诊率为28%;术后组织标本幽门螺杆菌(HP)检出阳性率为84%.行根治性手术24例,全胃切除术3例,剖腹探查活检术3例,所有病例术后都明确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结果 .结论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胃镜及病理活检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外科手术是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该病常通过外科手术获得组织学诊断和分型;HP感染是原发性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应重视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韦氏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和病理误诊的原因和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韦氏环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韦氏环原发性NHL中临床误诊18例,病理误诊72例,1临床和病理均误诊的有18例,平均每例病理误诊约2~3次.误诊疾病为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咽炎、淋巴组织增生等.全部72例最后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韦氏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表现复杂,适当取材和依据免疫组化尽早确诊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及疗效回顾。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22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中,10例患者1年内死亡,7例在5年内死亡,2例因失去联系失访。3例存活5年以上,5年存活率为13.6%。结论对疑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尽早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以化疗联合局部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案,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的治疗方法。方法报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鞘内注射三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分析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达到完全缓解并无病生存超过5年,1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获部分缓解,十个月后死亡。结论美罗华鞘内注射治疗效果肯定,毒副作用轻微。为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并评价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确诊时间、首发症状、发病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结果 68例患者出现症状至病理检查确诊时间平均(7.63±1.25)个月.首发症状以胃肠道症状、咽喉和口鼻部症状、局部症状为主.发病部位前3位分别是胃肠道、咽和(或)扁桃体、鼻腔,分别占23.53%(16/68)、20.59%(14/68)、17.65%(12/68).病理分型:免疫分型,B细胞淋巴瘤44例,占64.71%(44/68);T细胞淋巴瘤24例,占35.29%(24/68).临床分期:Ⅰ期20例,占29.41%;Ⅱ期17例,占25.00%;Ⅲ期16例,占23.54%;Ⅳ期15例,占22.06%.6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后生存率为79.42%(54/68),3年后生存率为51.47%(35/68).结论 临床对疑似结外淋巴瘤的患者应早期诊断,在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其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应准确定位、分型、分期以尽早确定合理方案进行治疗,以期提高结外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PTL存档资料33例,进行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根据2008年版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PTL占同期睾丸恶性肿瘤的8.3%(33/397)。临床Ⅰ~Ⅱ期28例(85%),Ⅲ~Ⅳ期5例(14%)。组织学分型:33例PTL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5例(76%),黏膜相关(MALT)淋巴瘤3例(9%),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6%),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6%)。所有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6~120个月,生存时间6~80个月,平均生存28个月。结论 PTL类型多样,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PTL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正确的病理诊断,明确免疫表型,进而制定相应的放化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该特殊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EB病毒(EBV)感染阳性组26例,近期疗效结果显示阳性组疗效显著低于阴性组(38.46% vs 87.50%;P<0.05).随访截至2015年10月,34例患者中,死亡19例.其中17例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2例死于其他疾病.15例患者生存,(其中11例无病生存),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患者2 a生存率与临床分期、B症状、EBV感染等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01、0.005、0.039).结论 EB病毒感染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有关;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B症状、EBV感染等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贺海燕  张淼  李晶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96-997
目的探讨淋巴结及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提高HL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于淋巴结及1例原发于肺的H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于淋巴结者临床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肺者表现咳嗽、咳痰。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LRCHL)8例,结节硬化型(NSHL)4例,混合细胞型(MCHL)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例,未发现结节性淋巴结为主型。8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15、CD30、CD20、CD68、CD79a阳性,CD45Ro阴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改变复杂多样,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TCL)初诊及复发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 分析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ENTCL患者35例67人次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对照临床资料,分析上呼吸消化道(UAT)及 非上呼吸消化道(NUAT)病灶的影像特点,应用IBM SPSS19.0对初诊、复发者的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相关SUVmax进行多种 比较和生存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灶均为高代谢,UAT病灶主要累及鼻腔、咽部等,NUAT病灶可累及全 身各区淋巴结及各个脏器。初诊者以UAT病灶为主,复发者NUAT病灶有增多趋势,初诊及复发病灶SUVmax分别为10.4± 4.4、9.6±5.2。不同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初、复发之间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者治疗后PET/CT评价肿瘤缓解 率(89.5%,17/19)高于复发者(33.3%,5/15;P<0.005)。以初复发、临床分期、病灶分布类型、SUVmax水平做cox回归,其总体生 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敏感检出ENTCL初诊及复发病灶,有助于分期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镜下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0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胃镜下表现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I期4例,Ⅱ期5例,Ⅲ期5例,Ⅳ期2例。单纯手术治疗4例,单纯化疗2例,手术及术后化疗10例,采用CHOP方案5例,R—CHOP方案7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5例出院,随访12~61个月.死亡5例,存活2年以上9例(56.3%),5年及以上4例(25.0%)。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显示 2 6例为B细胞淋巴瘤 ,绝大多数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淋巴瘤。 81.3%B细胞淋巴瘤bcl 2呈阳性表达。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优于单纯手术者。 结论 :PCNSML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应采取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