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比较少见 ,其发病率仅是上颌窦癌的 1/ 6 [1] 。由于筛窦位置隐蔽 ,又与鼻腔、眼眶、上颌窦关系十分密切 ,临床上对其原发部位较难作出准确判断 ,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 ,故筛窦肿瘤多与鼻腔肿瘤合并报道 ,单独报道较少。作者收集了本科自 1988.11~ 1994 .7收治确诊的 33例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象和方法33例患者中 ,男 2 5例 ,女 8例 ,男女之比为3.12 5∶1。年龄 10~ 6 6岁 ,平均 4 8.6岁。病变发生在左侧 18例 ,右侧 15例。病理类型 低分化鳞癌 19例 ,低分化腺癌 4例 ,鳞癌Ⅱ~Ⅲ级 6例 ,梭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眼眶原发淋巴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男女之比为1.6∶1。原发在眼睑结膜的27例,中位年龄44岁,原发在眼眶的17例,中位年龄62岁。双侧同时发病4例。ⅠA期40例,ⅡA期4例。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先用60Coγ射线全眼眶区照射30~35Gy后用60Coγ射线、180kVX线或9MeV电子线进行肿瘤区照射,中位剂量46.5Gy。结果,全部病例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4.5%。眼睑结膜病例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眼眶者(96.3%∶70.6%,P=0.013)。临床分期为Ⅰ期病例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Ⅱ期者(P=0.000)。结论,眼眶淋巴瘤的复发少、长期预后佳,放射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Gy。结膜来源的眼睑结膜淋巴瘤与泪腺来源的眼眶淋巴瘤可能是两种临床特点与预后不同的类型。眼眶淋巴瘤是一种容易多发的疾病。放射治疗前肿块手术切除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氨磷汀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8只豚鼠分成5组,A组2只,不加任何干预,B、C、D、E每组9只,印C07射线3GY/次,5次/周,总量45GY照射右耳,B组和D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E组为氨磷汀组,C组照射完成后在第2天处死动物,D、E组在照射后第30天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耳粘膜ICAM-1,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中耳粘膜。结果 辐射对豚鼠中耳粘膜上皮有损伤作用,同时伴随ICAM-1的表达,照射前30分钟腹腔注射氨磷汀能使纤毛上皮受到保护。结论 ICAM-1的表达与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密切相关,氨磷汀对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与中耳粘膜ICAM-1表达上调相关。咽鼓管狭窄可能是粘膜ICAM-1持续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身非霍奇金淋巴瘤2 % ,其预后较差 ,生存率比其他结外器官的淋巴瘤低。对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放射治疗剂量 ,颈部是否预防照射 ,化疗的意义等目前仍有争议。作者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2月至 1994年 5月本科收治的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63例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性别和年龄 男 4 3例 ,女 2 0例 ,年龄之比2 .2∶1。最大年龄 77岁 ,最小 7岁 ,中位年龄 4 7岁。病理和分期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 12例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 7例 ,B细胞淋巴瘤5例。按AnnArbor标准 ,Ⅰ期 51例 ,其中…  相似文献   
5.
鼻神经内分泌癌6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鼻神经内分泌癌这一少见病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6例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均采用^60Co照射为主,2例加鼻侧切开术。结果 2例在治疗后6个月的死亡,1例放疗后13个月发现骨转移正在当地医院化疗,1例放疗后15个月发现肝转移,目前中医治疗。仅2例治疗后随访14月无瘤生存。结论 鼻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并采用综合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达16%-26%。放射治疗引起局部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粘膜损害,引起中耳包括咽鼓管相关肌肉组织的纤维化,从而导致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在放疗后6个月,咽鼓管功能损害达高峰。放射治疗后肿瘤消失,但炎症及放射后水肿仍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及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5年随访发现,放射剂量在80Gy以下者,咽鼓管功能均有改善,放疗后咽鼓管功能正常及开放状态者比较,放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2年随访,鼓膜切开或置管术后耳漏发生率很高;5年和10年随访分泌性中耳炎有自愈倾向,并渐成咽鼓管开放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放疗组、手术组和手术加放疗组中临床分期、照射剂量和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54.5%。放疗组、手术组和手术加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43.8%和81.3%。后组预后较前两组为好。单纯放疗剂量为75Gy左右,术后放射剂量以65~75Gy为宜。照射范围<6cm×8cm的3年生存率低于≥6cm×8cm者。结论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最佳方案;放疗对控制原发灶有较好效果,对颈部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射控制残留病灶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早期放射性中耳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0Co γ射线3Gy/次,5次/周,以15、30、45Gy不同总剂量照射豚鼠右耳,造成放射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以SP免疫组织化学法行中耳黏膜中细胞黏附分子检测,同时观察放射剂量和白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正常豚鼠中耳黏膜ICAM-1未见表达,射线照射后ICAM-1可表达在中耳黏膜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且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间黏附分子参与放射线导致的中耳黏膜炎症反应,这可能对解释放射性中耳炎的机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观察中耳黏膜在不同剂量放射治疗下组织变化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方法 35 只豚鼠作为实验对象,γ射线照射右耳,300 cGy/f,5 次/周,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黏膜病理结构改变.结果当剂量很小时光镜下未见明显变化;随着剂量的增加,实验组中耳出现渗液,黏膜增厚,白细胞浸润,中耳渗液中也出现白细胞.结论放射后中耳黏膜的改变随着剂量和时间变化而变化,在放射早期、剂量较小时黏膜可能正常,随剂量增加中耳黏膜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