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磁场对大鼠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磁场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不同磁场(10mT、20 mT、30mT)中曝磁30min,观察磁场对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力;TBA显色法测定MDA含量.结果:在30mT磁场中曝磁30min,大鼠血清中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场强SOD活力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30mT磁场对大鼠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免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免28只,随机分为4组(n=7):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七氟醚组(S组)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组(ES组)。ES组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1%利多卡因3 mg/kg,此后每小时追加该剂量。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H组、S组和ES组吸入14%的氮氧混合气体,直至PaO2/FiO2<300,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建立,并于自主呼吸(T0),模型建立后15 min、30 min、1 h、2 h和3 h(T1-5)测PaO2。C组始终吸21%的氧气,并于相应时点测PaO2。于T0和T5时抽右颈动脉血5 mI,测血清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 H组、S组和ES组在缺氧15 min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H组T5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4.1 ± 15.1)和(59.5 ± 14.9)pg/mL,S组此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0.2 ± 17.3)和(53.9 ± 8.7)pg/mL,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T5时的IL-10分别为(24.9 ± 17.6)和(25.2 ± 4.9)pg/mL,较T0时显著降低(P<0.05)。ES组T5时的IL-6为(56.2 ± 19.9)pg/mL,显著低于H组和S组(P<0.05),较C组无显著差异(P>0.05),H组和S组该时点的IL-6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可抑制免缺氧性肺损伤时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磁场对大鼠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法测定SOD活力;TBA法测定MDA。结果:在30 mT磁场中曝磁30 min后,大鼠心组织中SOD活力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 mT旋磁场对大鼠心组织SOD活力、MDA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清叶黄素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检测99例2型DM患者和83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清叶黄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含量及血清SOD、GSH-Px、MDA、IL-6含量,采用t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DM患者组血清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DA、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与血清SOD和GSH-Px的相关系数为正值(P<0.05),与MDA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叶黄素、β-胡萝卜素与IL-6的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BMI和年龄因素后,血清叶黄素与MDA、IL-6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SOD、GSH-Px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2型DM患者血清叶黄素水平的增加,血清MDA、IL-6含量降低,血清SOD与GSH-Px的活性增高。提示叶黄素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IL-6的表达,从而减轻IL-6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磁场对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法测定SOD活力,TBA法测定MDA。结果:在30mT磁场中曝磁30分钟,大鼠肝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30mT旋磁场对大鼠肝脏组织SOD活力、MDA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旋磁场对大鼠肝、心组织中SOD 、MDA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旋磁场对大鼠肝组织、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法测定SOD活力;TBA法测定MDA;NO的测定采用改良的Griess法.结果:在30mT 磁场中曝磁30min,大鼠肝组织和心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组织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组织NO含量高于对照组. 结论:旋磁场对大鼠脏器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旋磁场对大鼠肾、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旋磁场对大鼠肾组织、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力;TBA显色法测定MDA含量;改良的Griess法测定NO含量.结果:在30mT磁场中曝磁30min,大鼠肾组织和脑组织中SOD活力高于对照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MDA含量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肾组织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脑组织NO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旋磁场可影响大鼠肾、脑组织的自由基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术中静脉输注氨基酸对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脂肪代谢和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3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n=16):分别在麻醉诱导同时输注18-氨基酸混合液4 KJ·kg-1·h-1(即2 mL·kg-1·h-1,AA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2 mL·kg-1·h-1(LR组)直至手术结束。监测麻醉前30 min,诱导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 min、2 h,手术结束后30 min、2 h的鼻咽温度,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和血酮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中鼻咽温度均呈下降趋势,但AA组手术开始后2 h鼻咽温度显著高于LR组(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温度有所回升,AA组手术结束后2 h鼻咽温度[(36.89±0.13)℃]较麻醉前30 min[(36.98±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LR组[(36.10±0.15)℃](P<0.05),LR组仍显著低于麻醉前30 min[(37.04±0.15)℃](P<0.05);两组术中血清胆固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手术开始后30 min至手术结束后2 h浓度较麻醉前30 min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两组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LR组手术结束后2 h浓度[(0.71±0.27)mmol/L]较麻醉前30 min[(0.99±0.38)mmol/L]显著降低(P<0.05),而在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2 h血清 FFA浓度均显著低于麻醉前30 min(P<0.05),且AA组[(0.52±0.15,0.42±0.09)mmol/L]显著低于LR组[(0.81±0.24,0.82±0.22)mmol/L,P<0.05],而手术结束后2 h浓度AA组[(1.04±0.28)mmol/L]显著高于LR组[(0.82±0.16)mmol/L,P<0.05];两组围术期各时间点血酮体均为阴性。结论 术中输注氨基酸可减少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的降低,并抑制脂肪动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在诱导前水平仰卧位(T1)、水平截石位(T2)、诱导插管后即刻(T3)、诱导插管后5 min(T4),气腹头低位后即刻(T5)、气腹头低位后15 min(T6)、气腹放气后10 min(T7)观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PaCO2、PETCO2、大脑中动脉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ime-average peak flow velocity,TAP)和脑短暂充血反应(transient hyperaemic response,THR)。结果 与TI时点相比,P组TAP在T2、T5、T6时点均无显著变化,而在T3、T4、T7时点明显降低,S组仅在T4、T7时点明显下降,T3时点明显高于P组,且与T1时点无显著差异;S组THR反应率(THRR)在T3时点与TI时点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P组。结论 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异丙酚可降低CBF,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七氟醚在吸入高浓度时能明显降低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CO2气腹与头低截石体位可显著升高CBF,其作用明显强于临床常用剂量的麻醉药物,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并与国外小儿Marsh系统比较.方法 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级、3~5岁、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小儿,数字随机法分为L组(内嵌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学模型)和M组(国外小儿Marsh模型),每组45例.所有患儿术前不用镇静药,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两组分别以我国、国外两种药代模型行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目标血浆浓度为6 μg/ml,同时复合局部神经阻滞后开始手术.如切皮时发生明显体动则将血浆浓度上调1μg/ml,直至体动消失,最高至8 μg/ml,如仍有体动则停靶控输注改为吸入麻醉.监测诱导前(T_0)、麻醉诱导毕(T_1)、切皮时(T_2)、切皮后3 min(T_3)、5 min(T_4)和术毕时(T_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和BIS值.记录丙泊酚各目标血浆靶控浓度以及吸人麻醉下完成手术的例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L组在靶控输注下及血浆浓度为6 μg/ml时可完成的手术例数多于M组(P<0.01).T_1~T_4时点HR、SBP、DBP、RR和BIS值组内比较,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_2~T_4时点上述指标均小于M组(P<0.05或0.01).L组术中并发症少于M组(P<0.05).结论 小儿短小手术同样应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6 μg/ml时,我国内嵌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系统较Marsh系统能较好地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4),对照组(n=16)。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在麻醉诱导后5min静脉滴注及另外0.5mg/kg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则不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min(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1h(T3)、2h(T4)、6h(T5)和24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两组S-100蛋白、NSE、MDA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T1(P<0.01);实验组S-100蛋白、NSE和MDA浓度在T2-5时间段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SOD活性和TAOC浓度在T2-5时间段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减少MDA产生,增强TAOC,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蒙药那如-3及其与旋磁场联用对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法测SOD,TBA法测MDA,改良的Griess法测NO.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蒙药单用及蒙药与旋磁场联用SOD活力均显著提高,且联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均显著减少,其联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联用组可显著提高NO含量.单用与联用组比较,联用组可显著提高SOD活力,可显著降低MDA含量,但NO含量提高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药那如-3及其与旋磁场联用均可影响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停止后3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6个时点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第3天行下肢彩色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GE组T1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低于T0(P<0.05),其他各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T0无显著差异(P>0.05);G组T2、T3、T4和T5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与T0比较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GE组(P<0.05)。GE组和G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和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可致血液粘滞,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心肌缺血后处理组;(4)动脉给药1组(依达拉奉3 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5)动脉给药2组(依达拉奉10 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6)静脉给药组(依达拉奉10 mg/kg右股静脉给药).于再灌注3 h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 后处理组、动脉给药1组、动脉给药2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组(17.2±5.7)%分别减少了54%(8.5±2.4)%、42%(9.9±3.9)%、45%(9.3±4.0)%,CK-MB水平分别降低了59%、55%、58%(P<0.01),MDA、NO的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SOD活力增加(均P<0.05).静脉给药组(12.8±5.9)%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了25%,CK-MB水平降低了42%,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而NO减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接近,均具有清除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主动脉根部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颅内血管手术围术期脑保护的作用。方法择期行颅内血管手术成年患者30-N,随机分为鸟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麻醉诱导前,u组5min内静注乌司他丁5000IU/kg(用0.9%生理盐水20ml稀释);C组同速度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n)、手术lh(T,)、手术2h(T2)、手术6h(T。)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测SOD、MDA。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24h格拉斯哥GC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U组T:、T,的SOD、MDA较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T。的SOD较]rn降低,T2、L的MDA较T0升高(P〈0.05)。组间比较u组T2、T3的SOD、MDA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的GC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对颅内血管疾病手术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_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_2)、输液30 min(T_3)、侧卧位即刻(T_4)、开胸后即刻(T_5)、肺叶切除后(T_6)、关胸时(T_7)、术毕(T_8)及术后1 d(T_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两组间在T_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间点的CVP均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_2、T_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_3、T_4、T_5、T_6、T_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_2、T_3、T_4、T_6时间点及B组在T_2、T_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_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_1时间点水平,在T_6、T_7、T_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利于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氧自由基所致的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30例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于ECC前(T1)、腔静脉开放5 m in(T2)、30 m in(T3)、60 m in(T4)时测定桡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计算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呼吸指数(R I)。结果C组Cs、Cd在T2,T3,T4较T1及同时间点的P组明显下降(P<0.05),C组R I在T2,T3较T1及同时间点的P组明显升高(P<0.05),T4与T1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P组。C组SOD T2,T3,T4显著低于P组(P<0.05),MDA显著高于P组(P<0.05)。T2,T3,T4两组MDA显著高于T1(P<0.05),但是P组升高的程度不如C组。结论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可能通过减少ECC氧自由基产生,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轻ECC所致的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