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2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各31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帕罗西汀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较为行之有效的药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帕罗西汀组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比盐酸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轻,治疗1、2、3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CG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乙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不良反应,予以观察对比。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86.7%,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83.3%,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头晕、心悸、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抑郁症伴发焦虑症患者施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同盐酸帕罗西汀一致,个别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性抑郁患者116例,其中58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作为观察组,58例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两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病情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HAMD、GDS均下降(P<0.05),8周低于4周(P<0.05),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644-64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厦门市海军医院收治的46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23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初始剂量每日10 mg,晨服,根据患者病情2周内加至每日15~20 mg;帕罗西汀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20 mg,分2次口服,根据患者病情2周内加至每日40~60 mg;疗程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4、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7/23)、65.2%(15/23),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疗效相当,但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帕罗西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120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D及GD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的HAMD及G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干、便秘、恶心呕吐、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更佳,抑郁症状缓解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40例,帕罗西汀治疗组40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第1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总分低于帕罗西汀组(t=4.07,P<0.01)。在治疗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岁以上抑郁症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53例)和帕罗西汀组(53例),两组分别使用艾司西太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末的抑郁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西太普兰组总有效率为90.56%,盐酸帕罗西汀组总有效率为9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54%,低于帕罗西汀组的8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太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帕罗西汀基本相当,但是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徐洋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49-1850
目的:比较氢溴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70例抑郁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观察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86%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均疗效可靠,但氢溴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治疗依从性好,建议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映。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7.4%,氟西汀组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氟西汀组51.6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比氟西汀起效更快更安全,适合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均较氟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 氟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氟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5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6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0%和92.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药不良反应均较轻,但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更轻微,与氟西汀比较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均是安全有效,尤以艾司西酞普兰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58例抑郁症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文法拉辛治疗,观察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从治疗后的第1周即明显降低;对照组HAMD评分从治疗后的第2周开始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1%,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5%,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门诊抑郁症患者时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及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75-76,101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设计,将137例在我院接受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71例,帕罗西汀治疗组66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分析采用意向性分析法(Intent to Treat Analysis),对中途退出或失访的病例采用末次分析截转法(Last ObservationCarded Forward,I-OCF)处理缺失值。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期间脱落率低于帕罗西汀组(21.1%vs.40.0%,P=0.034)。在治疗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痊愈10例(19.23%),显著进步11例(21.2%),好转17例(32.7%),无变化14例(26.9%);帕罗西汀组痊愈9例(16.4%),显著进步12例(21.8%),好转21例(38.2%),变化13例(2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抑郁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早于帕罗西汀组,治疗第一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GDS分(13.7±4.5)低于帕罗西汀组(17.3±5.1)(P〈0.01);治疗第二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RSD评分(16.6±3.5)低于帕罗西汀组(24.4±6.1)(P〈0.01),且不良反应率低于帕罗西汀组(28.8%vs.47.3%,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起效快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卢玲  胡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72-1372,1383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66%,有效率88%;帕罗西汀组为62%,83%。两组疗效相仿。在治疗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减分多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李培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99+115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组。疗程均为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较氟西汀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10.9%,较氟西汀组11.96%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尤其对合并躯体症状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评分,脱氢表雄酮(DHEAS)和皮质醇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HEAS水平高于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和脱氢表雄酮水平,以及降低心理状况评分、皮质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N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4.1%和5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9.6%和6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HAMD评分下降于疗后1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低于帕罗西汀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显效时间以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较短,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似,而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耐受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特点,是老年期抑郁症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